狗不理馮驥才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曾經大街小巷都有著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馮驥才的《狗不理》寫的就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狗不理馮驥才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狗不理馮驥才閱讀材料

  ***1***天津人講吃講玩不講穿,把講穿的事兒留給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實惠。人活世上,吃飽第一。天津人說,衣服穿給人看,肉吃在自己肚裡;上海人說,穿綾羅綢緞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樣是向人顯擺。

  ***2***天津人反問:那麼狗不理包子呢,吃給誰看?誰吃誰美。

  ***3***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貴,吃得解饞玩得過癮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樣——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點面一點糖一點肉嗎?玩的三大樣——泥人張風箏魏楊柳青年畫,不就是一塊泥一張紙一點顏色嗎?非金非銀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這兒講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藝,不論泥的面的紙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懷絕技的手藝人手裡一擺弄,就像從天上掉下來的寶貝了。

  ***4***運河邊上賣包子的狗子,是當年跟隨他爹打武清來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貴友,只有他爹知道;別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時候窮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個賤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為了叫閻王爺聽見不當個東西,看不上,想不到,領不走。在市面上誰拿這種狗子當人?有活兒叫他幹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沒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稱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說話,可嘴上不說話的人,心裡不見得沒想法。

  ***5***老高沒能耐,他賣的包子不過一塊麵皮包一團餡,皮厚餡少,肉少菜多,這種包子專賣給在碼頭扛活兒的腳伕吃。乾重活的人,有點肉就有吃頭,皮厚了反倒能搪時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錢賺,不管多少,能養活一家人就給老天爺磕頭了。

  ***6***他家包子這點事,老高活著時老高說了算,老高死了後狗子說了算。狗子打小就從侯家后街邊的一家賣雜碎的鋪子裡喝出肚湯鮮,他就嘗試著拿肚湯排骨湯拌餡。他還從大衚衕一家小鋪的燒賣中吃到肉餡下邊油汁的妙處,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更解饞,他便在包餡時放上一小塊豬油。之外,還刻意在包子的模樣上來點花活,皮捏得緊,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鮮,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臺的炮一炮打得震天響。天天來吃包子的比看戲的人還多。

  ***7***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幫,怕人摸了他的底。頂忙的時候,就在門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買包子的把錢撂在碗裡。狗子見錢就往身邊錢箱裡一倒,碗裡盛上十個八個包子就完事,一句話沒有。你問他話,他也不答,哪有空兒答?這便招來閒話:“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8***別的包子鋪乾脆罵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罵“砸”了。

  ***9***狗子的包子原本沒有店名,這一來,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雖是罵名,也出了名。

  ***10***天津衛是官商兩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還得看是否合官場和市場的口味。

  ***11***先說市場,在市場出名,要看你有無賣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名沒人稀罕,罵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罵名,卻好玩好笑好說好傳好記,裡邊好像還有點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這罵名反成了在市場揚名立萬的大名了!

  ***12***再說官場。三岔河口那邊有兩三個兵營,大兵們都喜歡吃狗不理的包子。這年直隸總督袁世凱來天津,營中官員拜見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厭了,不如送兩屜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細做,蒸了兩屜,趕在午飯時候,趁熱送來。狗子有心眼兒,花錢買好衙門裡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時先送上狗不理。人吃東西時,第一口總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滿嘴流油,滿口噴香,心中大喜說:“我這輩子頭次吃這麼好吃的包子。”營官自然得了重賞。

  ***13***轉過幾天,袁大人返京,尋思著給老佛爺慈禧帶點什麼稀罕東西。誰知官場都是同樣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爺平時四海珍奇,嘛見不著?魚翅燕窩,嘛吃不到?花上好多錢,太后不新鮮,不如送上前幾天在天津吃的那個狗不理包子,就派人辦好辦精,弄到京城,花錢買好御膳房的人,趕在慈禧午間用餐時,蒸熱了最先送上,並囑咐說:“這是袁大人從天津回來特意孝敬您的。”慈禧一咬,噴香流油,勾起如狼似虎的胃口。慈禧一連吃了六個,別的任嘛不吃,還說了這麼一句:

  ***14***“老天爺吃了也保管說好!”

  ***15***這句話跟著從宮裡傳到宮外,從京城傳到天津。金口一開,天下大吉,狗不理名滿四海,直貫當今。

  ***選自《收穫》2015年第04期***

  狗不理馮驥才閱讀題目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及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擅長在平淡敘述中營造不平常的效果,真實地記錄了“狗不理”從出現到興盛的傳奇故事,具有不平常的文化內涵。

  B.小說選材獨特新穎,以民間故事為創作素材,將筆觸伸向市井小民,以藝術的手法展開敘寫,開掘生活底蘊,咀嚼人生況味,雅俗共賞。

  C.小說中,狗子“花錢買好衙門裡的人”,袁大人“花錢買好御膳房的人”等情節,展現了當時行賄成風的社會背景,揭示了小說主旨。

  D.小說故事生動有趣,塑造的傳奇人物,奇異非凡,躍然紙上,文筆簡練傳神,形象地再現了清末時天津的社會風貌。

  E.小說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天津地方特色。尤其是運用一些有意不斷句的句子,使作品更符合市井特點。

  ***2***在小說中,寫狗子的父親“老高”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刻畫狗子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4***有人認為,小說前三段在構思上獨具匠心。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請結合全文闡述你的觀點及理由。***8分***

  狗不理馮驥才閱讀答案

  ***1******5分***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A項,“真實地記錄”不準確,故事情節有虛構成分。C項,“揭示了小說主旨”錯,小說的主題不是揭露“行賄成風”。E項,“符合市井特點”錯,用有意不斷句的句子表現“天津人對那些東西非常熟悉,一口氣就能說出”。***

  ***2******6分***①以父親老高來襯托***對比***狗子。以老高的“沒能耐”來襯托狗子的能耐。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以父親老高來引出主人公狗子。③揭示那個時代的下層民眾的艱難生活狀態。老高的生意“能養活一家人就給老天爺磕頭了”。***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3******6分***①低賤***出身貧寒,地位低下***。狗子是“窮人家的孩子”,只有賤名“狗子”。②聰慧,有生意頭腦。改變包子的餡料,改良包子的模樣,做出更美的味道。③精明圓滑,心思縝密。狗子再忙,也不找外人幫,怕人摸了他的底。花錢買好衙門裡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時先送上“狗不理”。***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4******8分***我認為小說開頭三段,體現了作者在構思上別具匠心。①展示了天津人重實惠、重吃的特點,交待了“狗不理”能名滿四海的原因。②展現了天津從清末沿襲至今獨有的市井風俗,增強了小說的趣味性。③起到了鋪墊作用,自然引出“狗不理”的故事。④暗示了小說的主旨。身懷絕技的手藝人能將尋常的東西化為神奇的寶貝。***每點2分,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即可。從反面回答,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