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識點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整體性

  1. 整體性

  ⑴形成: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水迴圈、生物迴圈、大氣迴圈和岩石圈物質迴圈等過程,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絡的整體。

  ⑵表現: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擾而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

  2. 地理環境的整體功能

生產功能

各要素共同參與,依賴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是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

 

 

 

平衡功能

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鈣加速形成碳酸鈣沉澱,這是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徑;

 

②氧氣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生物的呼吸和燃燒消耗氧氣;

 

③物種平衡

  :差異性

  1. 陸地自然帶:陸地上不同地區,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型別,又形成與之對應的植被和土壤型別。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佈的陸地自然帶。

  2. 三種地域分異規律

分異規律

定義

主要成因

主要分佈地區

由赤道到兩極的

地域分異規律

地表景觀和自然帶與緯線大體平行,伸展成條帶狀,沿著緯度變化作有

規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

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以熱量為基礎

低緯和高緯地區

從沿海向內陸的

地域分異規律

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大致與經線平行地伸展成條帶狀,沿著從沿海向內陸的方向更替,即東西更替

由沿海向內陸乾溼狀況差異大。以水分變化為基礎

中緯度地區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異規律

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大體沿等高線方向延伸,從山麓向山頂更替

從山麓到山頂水熱狀況差異大

低緯的高山地區

  3. 非地帶性分佈現象:在地帶性分異規律的基礎上,陸地環境受海陸分佈、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影響,使陸地自然帶分佈規律表現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鮮明,稱為非地帶性分佈現象。例如:

  ⑴沙漠中的綠洲;⑵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