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的有效學習方法

  初中的數學難度比小學階段的大了,那麼想要有效進行數學的學習,初中生應該掌握哪些方法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1.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惰”字***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

  “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勤奮”“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懶”字,

  怎麼突出“勤”字“聰”:怎麼個勤法,?

  要做到五勤:

  “耳勤” “眼勤”***耳朵聽,眼睛看,接受資訊***

  “口勤”***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講話,消化資訊***

  “腦勤”***善於思考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吸收、儲存資訊***

  “手勤”***動手多實踐,不僅光做題,做課件,做模型***

  最大的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做到—— 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根本***

  回家先複習再做題

  如果課聽不好,就別想消化知識

  2.學好初中數學還有兩個要點,要狠抓兩個要點:

  學好數學,一要***動手***,二要***動腦***。

  動腦就是要學會觀察分析問題,學會思考,不要拿到題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間有什麼聯絡,多問幾個為什麼動手就是多實踐,

  多做題,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同學就是“題不離手”,

  這兩個要點大家要記住。“動腦又動手,才能最大地發揮大腦的效率”

  3.做到“三個一遍”大家聽過“失敗是成功之母”聽過“重複是學習之母”嗎?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重複是學習之母”

  如何重複?

  上課要認真聽一遍,

  動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課 和 考試前都看一遍

  4.重視“四個依據

  ”讀好一本教科書——它是教學、中考的主要依據;

  記好一本筆記 ——它是教師多年經驗的結晶;

  做好做淨一本習題集——它是使知識拓寬;

  記好一本心得筆記,最好每人自己準備一本錯題集二、分課前、課上、課後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數學的學習。

  初中數學的一般學習方法

  1.課前做什麼,預習。有的同學會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上課聽老師講講不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預習。其實預習非但不浪費時間,而且有很大的益處。

  首先,預習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鍛鍊。老師不可能教給你全部的知識,很多的知識都是靠自己自學得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有良好的自學能力。

  其次,通過自己預習得到的要比通過上課聽老師講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該如何預習,預習些什麼內容呢?

  第一,要看課本,看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題,對這部分內容要做到理解。因為這就是基礎,萬變不離其宗,後面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這個基礎。

  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完成課後的隨堂練習。因為通過什麼來檢測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過題目。課後的隨堂練習的設定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後的簡單的運用。如果預習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書上做好記號,上課時就要著重聽這部分內容;如果內容簡單,自己能理解,那上課時就要聽老師是如何講解的,和自己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或者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思路

  2.課上做什麼,認真聽講。

  聽課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準確的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課上認真聽十分鐘勝過課後自己看書三十分鐘。那麼上課該如何認真聽講,聽什麼?

  第一、帶著在預習中未懂的問題聽課,注意力集中,儘可能把疑點在課中解決。

  第二,對於在預習中認為弄懂了的問題,主要聽老師的講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糾正自己在預習中對一些知識的片面理解或錯誤理解。

  第三,在預習中沒有弄懂的問題,通過老師講懂了或還有疑問,要在課堂上把關鍵的地方記下來,課後要及時進行向老師請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聽課中注意不能只聽問題的答案,關鍵是聽老師講解例題的解題思路,明白瞭解題思路,你是學會了做這一類題,而不是隻是一道題。例題是為鞏固數學知識而講,例題的作用是舉一反三。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初一班,他每週都測驗他的學生,而且公開告訴他的學生,考題全部他上課講的例題。學生開始一片譁然,90%的學生有信心拿滿分,只有班上幾個最差的學生不敢這麼說,很快第一次測驗結果出來了,及格率48%,滿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況有所好轉,初一時這個班數學成績與同年級數學特長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時與數學班只差1.5分,比年級平均分高10分。初三畢業,這個班幾乎與數學特長班沒有區別。

  第五,注意聽老師在課堂中補充的例題,這些例題通常具有代表性,聽老師的解題思路,拓寬自己的知識,要學會自己可以動手解決這一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