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美術課程的質量

  美術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採用合適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上美術課,他們把美術課當作一種遊戲活動,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純粹的將美術課當作是好“玩”的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任務加重了,認知能力與表達能力之間差距越來越大,美術課也變成了一種學習負擔。大部分的學生對美術課的熱情開始逐漸減退,甚至完全沒有了興趣。

  教師應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質,讓他們將繪畫熱情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與實踐中,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基於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鼓勵學生多體驗,以此提高繪畫興趣。教師進入課堂,不能一味地嚴肅過分,生動幽默的、插曲式的開場白,能使學生感到輕鬆愉悅,很快能被教師的話所吸引,並注入自己的興趣。美術教師尤其需要這種課前匯入藝術。不能讓學生在聽課時感到壓抑,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有效地學習,這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這種動機的誘發,可在師生共同欣賞示範作品的過程中進行。課上出示範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緻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就會高漲起來,讓學生在欣賞示範後產生強烈的創作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孕育願望,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有興趣才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

  2、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

  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有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學生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業才不會雷同,內容和形式也會更豐富。

  感受與眾不同的快樂創造性思維訓練能有效地開拓和更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具有明顯的效用性,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為美術課堂練習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級學生較側重聯想訓練法。

  方式一:圖形聯想訓練

  教師在宣紙上用各種顏色暈染形成肌理效果,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紙上變出了什麼?有的學生說變成島嶼,有的說變成老鷹、鹿角還可以利用圖形讓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畫上幾個五彩的小圓圈,由此讓學生展開聯想:由這張畫你會想到什麼?有的學生說:天空上放飛熱氣球;有的學生認為,這是綠色的海洋裡魚娃娃們吐的小水泡這樣,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盡情想象,去享受圖形的變化帶來的快樂。

  方式二:添畫聯想訓練

  教師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線條或圖形,讓孩子們大膽地進行聯想添畫、補充畫面,比比誰完成的作品更生動、更有創意。小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的年齡階段,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東西,如奇形怪狀的建築、五顏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靈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沒有見過的東西,他們的這種創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現代社會正需要這種不拘於格的創造意識,需要孩子們把想象運用到創造上,而美術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

  3、選用合適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重在組織、指導、適時參與,切不可代庖,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使參與的面更寬,參與的程度更高。在美術教學中,不規定繪畫形式、繪畫風格,而是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讓學生自己認識材料、自己探索、琢磨,反覆試驗,讓他們認識到各種工具材料的效能,不斷變化繪畫步驟,學生在自主思考、自己動手中獲得美術知識,總結經驗,並形成繪畫興趣,順利完成美術教學目標。

  在課中採用師生集體互評,學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在自我評價中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評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交流討論,給學生欣賞和展示的機會。有創新意識的老師,也更能想出更好更適合學生的組織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也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折騰,而是通過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情境,給學生更大的自主空間,同時讓他們獲得更大的學習樂趣。

  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把評價作品看成是一個提高兒童審美能力的過程,讓兒童人人蔘與,積極 發表看法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

  把全班的作品一一張貼出來,一個不落地展現在全班面前,讓孩子們互相審視 、交流。有時我還讓孩子們到前面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畫的。有的孩子就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 有趣的構思。然後讓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評論。我從來不給兒童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懼心理。但我經常引導他 們去比較,並經常拿名畫家的畫、中外小朋友的畫讓他們欣賞。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辨別,從中悟出道理。 孩子們自己心裡明白,誰的畫顏色搭配得最好,誰的畫構圖有主有次,誰的畫畫得更有趣,自己的畫有哪些不 足,一旦他們發現了,自己就會改正。通過大家品評,孩子們的自信、自強、自愛心逐步在增長。當聽到同伴 們表揚、老師贊同他們的畫時,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白費,他們今後的創造性會更強,更有動力。如控制能 力比較差的一名小朋友,畫畫時總是有頭無尾,好好的畫一上色就塗得亂七八糟。當他經過努力受到同伴表揚 ,又得到老師給他蓋上的一個圖章時***一個卡通畫小狗,下面寫著THANK YOU,謝謝你***,他高興得不得了,對 我說:“我想現在就把這張畫放在我的床上,中午睡覺時我抱著它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