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學期末考試時間安排_初中生什麼時候期末考

  2017中學生期末考試是什麼時候怎麼安排的?2017初中期末考試具體時間日期是幾月幾號?下面小編整理的2017中學期末考試時間安排表。一起來為初中期末考試做準備吧。

  22017中學期末考試時間安排 初中期末考試時間2017 2017初中期末考試時間

>

  小學:2017年1月11-12日;

  中學:2017年1月12-13日。

  2017寒假放假時間

  本學期將於2017年1月20日結束,

  2017年1月21日開始放寒假;

  新學期定於2017年2月12日學生報到註冊,

  2017年2月13日正式上課。

  一想到馬上要放假了,

  是不是又有學習的動力了呢?

  考試前以下7種複習方法要不得

  1.題海戰術

  有些考生對“做題”理解得比較片面,搞題海戰術,老師佈置的做完了就做教輔材料上的,以為只有多做題才能“無往不勝”。

  適度練習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沒完沒了做題,並不見得覆蓋了所有知識點,可能只是無謂的重複勞動,時間長了心情也變得很焦灼。

  其實,真正考出好成績的同學,訣竅不在於題海戰術,而在於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做題,善於梳理思路,通過同類的題提煉規律性的解法。歸納彙總能力強的學生,可能只做3道題,就能總結出別人做30道甚至100道題也沒有摸清的規律。

  2.忽視基礎、偏重攻難

  有些考生在複習過程中,不首先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掌握好最基礎的知識,而是片面追求攻難題、解偏題、做怪題。

  有志報考重點大學的考生,難題是一定要做的,做好了才能拉開高考分數的距離。但是做難題必須以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為前提,不是憑空攻克。沒有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作鋪墊,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基礎的題型才是高考試卷中的主導內容。

  3.重時間、輕效率

  從某種意義來講,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與掌握的知識應該成正比,但不是所有情況都如此。

  有些考生過分重視時間,分秒必爭,每天挑燈夜戰到凌晨兩三點,早上起來連早餐都不吃……但事實上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由於缺乏睡眠,白天上課時注意力集中不起來,錯過了老師的講課。不吃早飯的後果是血糖低、心慌、出虛汗,更是影響聽課效率。其實,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一堂課,比自習幾個小時的作用還大。既抓緊時間又強調效率,將來才能考得好。

  4.重視記憶、忽視理解

  有些考生還是沿襲過去的老辦法,死記硬背,認為“記得多”就“會得多”,就考得好。是的,基礎知識只有記牢才能運用自如,但是,要記得牢就得理解,要講究方法、講究策略。

  特別應該說明的是,我國的高考改革從1999年開始啟動,高考題目的設定旨在考核學生的素質、能力,解開這些題目的關鍵就是掌握基礎知識,從理解,到記住,到應用,到熟能生巧。

  關於“記憶”,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死記硬背。記憶的確是一種能力,但是高考不僅需要記憶力,還需要觀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因此片面強調和誇大記憶的作用極其不利。另外一種傾向就是忽視記憶,這也是不對的。記憶畢竟是基本能力之一,而且是獲得和掌握知識最基礎的能力,沒有記憶就沒有知識。

  正確的理念是,既重視記憶又重視思維,而且力求運用人的各種能力來促進記憶。

  5.重小道訊息、輕正規資訊

  有些考生和家長愛打聽各方面的小道訊息,甚至把小道訊息視作官方檔案,而對正規渠道傳達的檔案、精神置若罔聞。這樣就會在高考方向上有所偏離。

  例如,高考考試大綱是高考的法定性檔案、指導性檔案,高考考什麼,大綱上都說得清清楚楚。有些考生不仔細地學習理解大綱的精神,而是聽一些小道訊息,聽一些所謂的“高考趨勢”報告。當然,那些東西也可以參考,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但是不能主次顛倒。某些高考趨勢報告可能確有價值,然而其原因一定是因為報告者徹底領會了當年考試大綱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再作發揮。

  首先要重視高考考試大綱,最好先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這樣面對小道訊息才有鑑別能力。如果小道訊息與考試大綱精神相違背,就要自覺地抵制,不受誤導。

  6.重視全面、忽視重點

  不少考生希望在複習中面面俱到,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放過,甚至偏題怪題也鑽進去。事實上,我們在第一輪複習中要強調系統性和完整性,要建立知識的體系,但這並不等同於“眉毛鬍子一把抓”。

  有的考生說:“我什麼都複習到了,腦子裡卻像一盆漿糊。”這就是典型的沒掌握重點,沒抓住“綱”。所以,全面掌握知識的同時要抓住要點,建立知識的網路體系。只有“綱舉目張”,才能避免“什麼都知道,就是用的時候提不出來”的現象發生。

  7.重綜合、輕分析

  高考對文科學生要進行文科綜合考試,對理科學生要進行理科綜合考試。不少考生誤解為,前者就是考核文科的綜合能力,後者就是考核理科的綜合能力,綜合和分析是割裂開的。

  歷年都有考生過於看重對綜合能力的考核,而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過多鑽研學科之間的綜合題目,而忽視單科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分析,造成高考失利。要考好理綜和文綜,首先要把握好各單科基礎,在分析單科的基礎之上進行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