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按時吃飯

  孩子不好好吃飯一直讓家長們頭疼,做父母的有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就是要孩子吃飯。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按時吃飯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按時吃飯的方法篇一

  1、讓寶寶體驗飢餓,隨後獲得飽感。

  2、限制兩餐之間的熱量卡路里, 餐前一小時不喝飲料和吃點心。

  3、進餐時間少於25分鐘 ,每餐間隔3.5 - 4小時。

  4、慢慢調整孩子不喜歡食物和喜歡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歡和喜歡食物從1:1變為2:1或更多,使不喜歡變為喜歡。

  5、當孩子推開匙、哭鬧、轉頭等行為時,家長採取暫時隔離法,移開食品,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場或超市,由孩子決定採購食品。

  7、讓孩子多次嘗試新的或不喜歡的食物,有時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

  9、營造快樂進食,反對威逼懲罰強化衝突。

  10、不買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教育孩子按時吃飯的方法篇二

  1.排除不餓的因素。

  規律的飲食有助於在飯點感覺到飢餓,而規律飲食和規律作息是互相影響的。早上起床的時間規定了第一餐時間,進而影響其餘兩餐和點心時間。如果點心和正餐隔得太近,會影響孩子正餐進食的意願。

  2.確立原則:不能邊吃邊玩

  孩子不吃,顧自玩,寧可讓她玩一會兒,也不要在孩子玩的時候喂著吃。要說利,就是吃進了幾口飯,論到弊,就太多了。增加孩子進食時對家長的依賴;不利於健康;習慣“被動”接受,思維方式也會變得“被動”。

  3.加強“約定”意識

  可以試試和孩子商量:“再玩幾分鐘吃飯?三分鐘,還是五分鐘?”

  孩子選了三分鐘,那就讓他玩,不作任何干涉,到時間了告訴她該吃飯了。

  建議平時就建立孩子的“約定”意識,比如,用餐前孩子要吃零食,可以和孩子約定個小量;睡前故事,商量好講幾個,講完睡覺;看動畫片看多久,十五分鐘還是半個小時,事先約好。平時有“約定”意識,吃飯的時候用這一招就比較奏效。

  如果沒有“約定”意識,那就從現在開始建立。

  4.用餐的儀式感

  專屬的餐椅、餐具、飯前洗手、自己端飯等等都可以成為“儀式”,儀式感能增加對某種活動的期待和執行力。女兒有自己的餐椅,兒子也有固定位置,“位置”和“吃飯”是呼應的。坐上那個位置,意味著要吃飯了。

  5.預備孩子愛吃的食物

  若有愛吃的食物,即使不餓,也會蹦著過來吃。

  教育孩子按時吃飯的方法篇三

  1、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覺得非常開心和快樂。

  2、要先了解一下孩子身體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了。要是孩子不舒服的話,那麼最好是儘早讓孩子接受治療,治療好了再恢復正常的進食,在孩子不舒服的時候就不要硬逼著孩子吃飯了,這樣一來有可能會讓孩子厭食。

  3、孩子吃飯前最好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和甜品,不然會影響孩子三餐的正常進食。

  4、從小讓孩子自己吃飯,對於餵食這個行為最好是不要太多,讓孩子自己進食,如此一來孩子對於吃飯更加有積極性。

  5、在孩子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在一個相同的地方,讓孩子一日三餐都是在差不多的時間裡面吃,如此一來能夠培養孩子正常的進食習慣。

  6、千萬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要是孩子總是挑食偏食的話,爸爸媽媽最好想辦法把食材混合在一起讓孩子吃。

  7、吃飯的時候不要拿玩具讓孩子玩,不要說孩子吃了飯能夠給他什麼獎勵,這種做法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

  8、孩子吃的食物不要一直是一成不變的,同時營養要全面,如此一來孩子就更有興趣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