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幼教產業發展前景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幼兒教育產業將成為最先受益的行業之一,未來幼兒教育前景會是如何一個變化呢?下文是幼兒教育前景,歡迎閱讀!

  國內幼教產業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幼兒教育行業有著人口基數、城鎮化、消費升級、家庭結構、教育傳統五大因素的強力支撐,中國市場有足夠的縱深,需求旺盛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行業矛盾將使得未來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產生高額溢價。

  目前幼教產業縱向一體貫通,0~6歲教育服務集團的不斷湧現也逐步成為趨勢,其在理論研究、課程及產品和渠道推廣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規模效應、範圍經濟及品牌效應的優勢不斷凸顯。

  未來幼教機構的競爭更傾向於結合自身資源、能力,在資本協同下,打通幼教產業價值鏈關鍵環節之間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平臺型公司顯然將更具生命力。誰能把握中國學前教育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黃金十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國內幼教產業發展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普及率要達到85%;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和捐資助園。扶持和資助企事業單位辦園”,“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各地五年內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佈實施,也為扶持和獎勵民辦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幼教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目標群體和政策支援。

  在“教育消費升級”“城鎮化”“80/90父母”“4+2+1之家庭結構”“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社會整體對0~6歲學前教育市場的需求急速增加,教育低齡化的趨勢也越發明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求也從一般性的“養育看護”“遊戲娛樂”向更加系統全面的“親子教育”“專業早教”過渡,同時也更加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質量成長。

  2013年,我國0~6歲嬰幼兒數在1.4億左右,0~3歲嬰幼兒數達7000萬。2013年,我國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城市新出生人口約佔36%。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進一步放開,人口出生率將在2017年達到最高值。未來幾年內,幼兒0~3歲早教消費的需求彈性較大,而3~6歲入幼兒園是剛性需求。據中投顧問相關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35.1%,佔家庭總收入的30.1%。我國每個家庭在嬰幼兒身上投入超過12000元/年,市場規模約1萬個億。而且這個數值仍在快速攀升中,巨大的教育市場已然形成。因此,我國幼教產業有著可觀的消費需求和發展前景。

  國內幼教產業發展現狀

  據《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20.99萬所,其中公辦園佔33.64%,民辦園佔66.36%。從目前全國整體情況看,短期內地方政府因受到資金、教師團隊、管理經驗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規模擴充公辦幼兒園並不現實,整體缺口仍很嚴重。因此需要民辦幼兒園在此方面作為重要補充,以緩解學前教育市場整體的供需矛盾。民辦幼兒園雖然在數量上增長迅速,但是在硬體條件、環境創設、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培養等各方面較公辦體系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有特色、有品質的中高階幼兒園屈指可數,市場整體有效供給不足,存在較大發展潛力。隨著國家對公辦幼兒園的持續投入,未來幼兒園市場勢必會呈現二元制結構,公辦幼兒園更多提供的是普惠式教育,解決社會“入園難”的問題;而民辦幼兒園一定要辦出各自的教育特色,走市場化的路線,滿足特殊人群的中高階需求;類比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國家的廉租房與公租房需解決“人者有其屋”問題,商品房市場要完全走市場化路線,需面對中高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早教行業在中國曆經十餘年的匯入期後,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中城市已步入高速成長階段,並且開始向二、三級城市擴散。從整個行業的執行狀況看呈現以下特徵: 一是行業發展迅速,品牌認可和依賴程度高。隨著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國外教育理論在國內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早期教育,早教機構數量日益攀升。此外,家長傾向於選擇口碑好、教學質量高的早教企業,對品牌的認可度及依賴程度很高。二是市場監管薄弱,門檻較低。我國尚沒有將0~3歲嬰幼兒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早教機構一般以企業諮詢或文化學校的名義在工商部門註冊,無需去教育部門備案,工商部門只監管其經營活動。三是從業人員素質低,專業人才匱乏。早教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從事早教工作的教師大多數是從幼教行業經過短期培訓改行而來,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且現有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人員流動率非常高,難以滿足早教工作要求和市場需求。

  國內幼教機構數量龐大,但教學管理質量參差不齊。尤其在經濟不發達的三、四線城市,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幼兒教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幼兒教學理念落後。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家長越來越注重幼教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社會上依託各教育院所的幼教師資培訓機構應運而生。整體來看,該行業機構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等教育資源集中的地區,業務差異性小,師資資源共用,市場份額分散,不同機構之間的競爭主要為價格戰。

  隨著產業的發展成熟,家長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未來各家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勢必要回歸教育本質,配套教育產品變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由於學前教育階段的諸多特點***例如教育效果不易評估,顧客與埋單者分離,家長盲目性較強,基本無鑑別能力***,一直以來各家機構競爭的重心則多選擇在營銷、選址、裝修與環境創設等方面,對於教育產品與服務方面,多為拿來主義,拼湊痕跡明顯,很少有機構在教學研發、產品創新方面進行大規模投入。另一方面,由於“4+2+1”家庭模式和家長教育理念的更新,幼教書籍和玩具已經突破了作為“消遣工具”的定位而成為早教和提高孩子能力的“工具”與“伴侶”。簡而言之,幼教配套產品研發水平不足但需求旺盛,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學前教育這塊蛋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機構與個人的關注。現階段,幼教產業細分市場繁多,但可從家庭教育、園所教育及B2B模式三個維度探討。

  家庭教育主要模式有家庭讀物和玩具、母嬰媒體、電子商務平臺、線上互動娛樂及線上測評和課程等。家庭讀物和玩具、線上測評和課程的市場競爭力集中在產品研發和銷售,母嬰媒體的核心要素為內容、技術創新和網路推廣,線上互動娛樂的核心要素主要為遊戲開發技術、網路推廣和APP,電子商務平臺的核心要素主要為人氣、產品種類齊全、安全的支付體系等。園所教育主要有月子中心、社群育嬰服務、親子園、幼兒園、週末培訓及體驗教育等模式。月子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環境和價格,社群育嬰服務的選址、課程及規模較為重要,親子園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及選址,幼兒園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及教師,週末培訓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和價格,體驗教育的核心在於品牌、服務創新及價格。B2B模式主要有多媒體互動教學平臺、教材及裝備的銷售等,這類模式的關鍵在於產品的研發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