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課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少年閏土》是“我”對三十年前和閏土之間的一段生活的回憶。小編為六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少年閏土》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課文原文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②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裡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裡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年;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穀,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日裡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四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裡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隻腳……”

  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託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先生的作品《故鄉》。課文通過回憶,描述了一個知識豐富而又聰明能幹的鄉村少年閏土的形象。

  文章中有一段對閏土外貌的描寫: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五六年前我講這篇課文時,學生很容易就從這段文字中體會出:閏土身體健康,很受父母寵愛。時過六年,學生在品讀這段文字時竟然有了匪夷所思的答案。對於紫色的圓臉,有的學生說:“閏土家裡窮,穿不上棉衣臉被凍紫了。”還有的說:“閏土中毒了,所以臉又黑又紫。”大多學生都對此種看法點頭稱是。我驚詫過後,很快便明白了同學們為什麼會有如此奇怪的想法。現代社會裡,環境汙染、偽劣食品充斥於孩子們的生活中,由此引發的中毒事件也時常在媒體上有所報道。況且,城市的孩子鮮有參加勞動實踐的,也沒有機會接觸農民。沒有體驗何以理解“紫色的圓臉”就意味著健康呢!

  記得五六年前講這篇課文時,“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當我按照慣有的教學經驗,準備帶著學生細細分析這句話含著的意思時,好多學生都舉起手來說他們讀懂了這句話。有的說:“魯迅和他的朋友都是地主少爺、富家子弟,他們嬌生慣養,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不和社會接觸,所以見識很少。”有的說:“他們這些有錢人家的孩子,雖說有父母寵愛,但是就像那籠子裡的金絲雀,不能接觸社會,不能接觸大自然,生活中便少了很多如閏土那樣的樂趣。”更難得的是,還有的學生把這句話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談碰壁”和“救助車伕”兩件事聯絡起來理解。他們說:“魯迅從小在與閏土的接觸中,瞭解到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與勞動人民結下深厚的感情,產生了對他所生活的封建地主家庭的不滿與憎惡,才使得他成年後走上革命道路,經常幫助窮苦的勞動人民,以筆為武器,抨擊、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

  課堂上的這兩個意外,看似意外,細細想來應在意料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認知標準和價值觀念,以及推理、判斷能力都與以往的學生有了差異,如果我們教師墨守陳規,不能以發展的眼光去認識學生,考察學情,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意外發生。

  《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教材沒有變化,但是教學時間、教學物件發生了變化,那麼我們的教學重點,教學思路和方法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時時煥發出新的活力。

  課堂上的這兩個意外,看似意外,細細想來應在意料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認知標準和價值觀念,以及推理、判斷能力都與以往的學生有了差異,如果我們教師墨守陳規,不能以發展的眼光去認識學生,考察學情,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意外發生。

  《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教材沒有變化,但是教學時間、教學物件發生了變化,那麼我們的教學重點,教學思路和方法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時時煥發出新的活力。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分析閏土的性格特點,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本課生字較多,學習生字也是一項主要的任務。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4~16自然段。這一部分按照不同內容又可分為幾個小部分。

  第4、5自然段寫了“我”初次見到閏土,他那紫色的圓臉可以看出是個長年生活在海邊,被風吹日晒的結果。從他戴的小氈帽上可以得知他是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因為那時的窮人都戴這樣的帽子。課文中接著寫閏土的頸上套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從這裡又能看出什麼呢?可以讀讀書上的句子,找出答案,原來是“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學習這部分時可結合書上的第二幅插圖來看,雖然這幅圖表現的是“我”和閏土分別時的情景,但閏土的外貌能一目瞭然,可以通過對圖中人物服裝的對比看到兩人的身份不同,生活環境更不同,由於窮人需要經常幹活,掙錢養家餬口,所以穿的是褲子,而有錢的人卻在外面罩上了長衫。

  第6、7自然段寫了閏土給“我”講的雪地捕鳥。“我”讓閏土捕鳥,他給“我”講了要下了雪才行呢。想一想為什麼要在雪天呢?原來,下雪後小鳥不容易找到食物,當它們看到有一塊空地上撒著秕穀時,都會飛來吃。這樣,就可以按閏土說的方法捕到許多小鳥。而平常日子裡,各處都可以找以食物,如果用這種方法,不會吸引許多小鳥。從這裡可以看出閏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我”聽了閏土的話後開始盼望下雪。

  第8~14自然段寫閏土給“我”講的“瓜地刺猹”的事。“我”從閏土口中得知,晚上管西瓜,原來不是怕人偷,而是管一些偷瓜吃的小動物。如:獾獵、刺蝟、猹。閏土告訴“我”,猹是一種很伶俐的畜生,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當用胡叉刺它時,它倒向刺它的人奔來,反從人的胯下竄了。“我”覺得猹是一種狀如小狗而很凶猛的動物,而閏土卻敢刺他,從這裡可以看出閏土是個勇敢的孩子。

  第15自然段寫閏土給“我”講在沙地裡看跳魚的事,讓“我”知道了跳魚還長著青蛙似的兩隻腳。

  第16自然段是對前面內容的小結,通過閏土給“我”講的這些事,讓“我”感到閏土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我”覺得他的生活是那麼豐富多彩。

  這一段中有這樣一句話比較難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在理解這句話時,可以同學之間先交流一下,聽聽別人的意見,然後想想,“院子裡高牆”、“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分別指什麼?其實在這裡“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坐井觀天的青蛙一樣,由於只在有限的空間裡生活,所以只能看見頭頂的一小塊天空,比喻生活單調,見識少。

  課文的第17自然段,也是第三部分,寫了“我”與閏土的分別。這一段也可結合書上的第二幅插圖學習,觀察人物表情,讀讀書上句子,體會人物之間不忍分別的思想感情。

  課文以一種回憶的方式,記憶了“我”兒時一段美好、純真的友誼,表達了“我”渴望豐富多彩的生活,不願被傳統的封建家庭所束縛,渴望自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