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反思集

  體育教學模式是一個比其它學科教學模式更復雜、更難控制、也更充滿可能性的過程。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範文篇1

  小學一年級體育課教學反思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認清6歲孩子所具有的天性。有些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存在模式古板、成人化色彩濃,或教學直奔主題,引不起一年級孩子的興趣等問題。用遊戲引導,貫穿教學可避

  免以上缺陷,較好的完成小學一年級教學。

  根據我多年教學經驗與實踐,使我認為要改變這一現狀,上好小學一年級體育課,教師要有童心,知道孩子們心裡在想些什麼,要說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如最近上演的《成龍歷險記》,孩子們就很感興趣,注意力就很快抓住了。這時因勢利導,富趣味於教學,孩子們有了偶像就有了動力,學習體育運動能保證身體健康強壯,長大了才能成為成龍式的人物。一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打下基礎。

  玩中完成佇列和廣播操教學任務。一提到佇列就會想到軍隊,孩子們也很嚮往當一名軍人,一兩節課孩子們還好哄,時間長了就不行了。我就根據體育教材的內容,根據具體情況,結合遊戲進行教學,效果就比較理想。比如,教材中的隊形內容集合、解散、立正、稍息,通過快快集合的遊戲,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這個遊戲比誰最聽指揮。重複幾次,每次提出一個要求,學生們很自然的理解了集合、解散的含義,學會了立正、稍息的站姿,並能根據教師一定的口令做出規範的動作。也能很快的站成 方形、圓形為今後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有快快集合遊戲為基礎,教師指揮學生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基礎上用做高人和矮人的遊戲,高人和矮人在遊戲中互相襯托,方形、圓形等不同的隊形圖案依次變化著展現在學生眼前大家覺得既新鮮又興奮。抓住時機,教師進行廣播操教學,利用分組輪做法,使每個學生能夠都有展現的機會,欣賞隊形和廣播操的美感,享受親自參與創造美的收穫和成功的興奮,相互提高促進學習體育的興趣。使學生的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熱愛集體,把心貼近集體。這樣,枯燥無味的佇列隊形教材和廣播操教學合二為一的完成了,經過遊戲化處理,活了起來,變得有情趣多了。孩子們也喜歡體育課了。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範文篇2

  小學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廣播操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每天必須參加的課外活動。做廣播操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反映一個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也是當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視窗,是學生鍛鍊身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因此,每學年新生廣播體操教學就成為體育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是廣播體操的學習恰恰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廣播體操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運用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是教好新操的前提,教師也應當對新的廣播操應具有較強的動作示範能力和一定的音樂素養。由此,教師課前要充分熟悉新廣播操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熟練做好鏡面示範。先做完整示範,使學生對新操有所認識,形成完整生動的動作表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教學中體現新廣播體操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學習動作能力。

  新廣播體操對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動作方位感、節奏感、音樂美感、動作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先對學生進行基本動作的“強化”練習,使學生基本動作方法有一個初步瞭解。如手型、步法以及跳躍移動練習,先學習單個較難掌握的技術動作,然後再進行組合練習。

  3、讓學生做小老師去教學,發現並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以優帶差的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學得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充當小老師去教學。教師發現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應及時予以糾正。如果是少數人的錯誤,可用簡短的語言或者是動作的暗示予以引正,如果是多數人的問題,則要求全體停止練習予以糾正。

  4、通過分組比賽,提高學生自覺練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每次課的結束前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看誰的動作完成得好,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學習新操前可以向全校發出舉行新廣播操比賽的通知,引入競爭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

  廣播體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高估計學生接受能力,前四節操教授速度過快。

  2、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沒有樹立好廣播體操強身心,健體魄的思想,致使個別學生視學習廣播體操為一種負擔或應付差事。

  3、細節動作抓的不夠嚴密。

  4、學生協調性急需提高,音樂節奏感不強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範文篇3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體育教學,我想小學低年級隊形佇列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可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佇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隊形佇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不好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老師若要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不是練習次數多了,學生厭煩。就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總感覺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針對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此方法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方法。我又通過捲起褲腳的形式***一隻腳捲起褲腳***,來檢查學生的整齊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動作質量。

  通過以上實踐,我體會到: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學體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