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獲獎美術作品圖片有哪些

  美術教育被公認為培養創造力和最具成效的科學之一,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指導和培養,下面是小編向你推薦整理的高中獲獎美術作品圖片和高中美術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希望你滿意。

高中獲獎美術作品圖片









  高中美術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變舊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師生角色互換,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的錯覺。教師可以走到學生當中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鬆心情,帶著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覺,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活躍和創造才能的發揮。

  1.教師應該全面把握教材,靈活運用。

  高中美術教學主要包括教師解說、學生討論、問答等幾種型別,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進行不同授課方式的變幻,讓課堂活躍,讓智慧飛揚。我國擁有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優秀的美學文化貫穿於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只要能夠認真觀察,便會發現生活處處是美術。在講授課程之前,教師應該做好備課教案,把重難點進行區分,從而在教學中把握好節奏,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講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昇華和醞釀,培養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才是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

  美學能夠開發人的智慧,能夠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藝術真正的美在於眼睛對美的捕捉和對心靈的感悟,運用美學價值較高的美學作品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美術,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娛樂中喜歡美術、熱愛美術。營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多方面感覺美的東西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春天裡盛開的鮮花,夏日裡低垂的楊柳,秋天裡的片片楓葉,冬日裡皚皚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東西,它們就在我們的眼下,當我們有一天嘗試去發現它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原來生活真的很美,就會理解生活處處是美。

  高中文化課和專業課的關係

  針對美術特長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不少學生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重美輕文”。針對這一傾向,我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發現造成這一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本身的原因:絕大多數美術特長生文化課基礎差,成績偏低,對專業學習表現出較為濃厚的興趣和自覺性。但對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態度,比之藝術專業的學習勁頭就顯得鬆鬆垮垮,熱情偏淡。

  他們具有形象思維活躍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但缺乏邏輯思維能力。部分美術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較大問題,比如學習無計劃或無法堅持,課前無預習,上課聽講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會做筆記,因怕難不願完成作業或抄襲別人答案,平時不刻苦、臨考抱佛腳,學習主動性不強,專業與文化、休息與學習時間配置不當等。

  二是社會原因:由於近年高考對藝術生的文化成績要求偏低,使不少學生家長、教師和學生本人錯誤地認為將來考藝術類高等院校,只要專業成績優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課成績上花那麼多力氣不值得。

  針對以上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轉變認識。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藝術院校的招生形式。如今藝術院校招生,文化課錄取分數呈逐年提高的趨勢,過分地強調專業而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是不會有什麼發展的。同時列舉學生身邊每年都有專業特別出色的學生只是因為文化課的原因被淘汰的例項,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使他們轉變對文化課的認識,擺正專業課和文化課之間的關係。

  2.跟學生一起分析,講明道理,使他們從理論上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雖然文化課與專業課在思維方式、課程能力上要求側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間並不矛盾,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相互制約的關係。學好文化課會對專業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不注重文化課的學習,美術專業的提高和發展就會受到侷限。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要想將來真正步入藝術殿堂,必須是“專業+文化=成功”,藝術必須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礎,只有具備了較好的文化底蘊,才能讓自己的特長在藝術中放飛。“光會畫畫只能是個畫匠,絕對不會成為傑出的藝術家。”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好文化課的意識,增強學好文化課的信心,通過專業課的學習帶動文化課成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