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閱讀方法

  小學語文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正確地學習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有正確的閱讀姿勢,即閱讀時,身體要端正,兩臂自然平放於桌面,雙手捧的書與眼睛的距離為一尺左右。要徹底糾正"扒著讀、躺著讀、走著讀、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地方讀"等不良習慣。其次,閱讀時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要全神貫注,精神集中,一字、一詞、一句,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要隨便滑過。不能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要進入"角色",使書面的文字變成頭腦中的形象,連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第三,閱讀時要看得快,頭腦要想得快。一邊讀,一邊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因此,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

  二、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

  閱讀中的傾聽和對話,就是讀者和文字、讀者和作者心靈的對話。這種心靈的對話,應該是自由的,而不是強迫的。在這種對話基礎上的自由交流和討論是更廣範圍內人們的對話,有利於每個讀者認識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薰陶。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閱讀能力形成了。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又反過來加深了讀者閱讀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在做課堂預設時,教師往往更多考慮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流程的推進,教學環節的銜接,而更多地願意擠佔學生的閱讀時間,來保證整個教學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一次次的演練中,孩子的自主閱讀成為了一種形式。剝奪學生自己閱讀文字,就是剝奪學生的傾聽和對話,剝奪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對話,也就是放棄閱讀能力的培養。沒有充分的閱讀,就扼殺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失去了閱讀的快樂。

  三、 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

  有多少名觀眾,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個體的行為,由於個體的性格、經歷、知識體系的不同,同樣的文字,閱讀後的感受並不相同。新課標要求,要充分尊重個體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觀點,進行正確的評價和引導。

  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觀點,不要輕易打斷,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吝嗇你的評價,評價時給點熱情,給點期望,同時又要指出問題,指明方向,一味的表揚和一味批評同樣可怕。

  五年級語文閱讀技巧

  ***一***精讀文章,提煉中心

  我們說,閱讀短文後的題目,肯定是根據短文內容出的,所以一定要讀通、讀透文章,徹底瞭解文章要表達的意思,在做題時才能做到有根有據,答案精準。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要答好閱讀題,一篇短文至少要讀夠三遍:第一遍要速讀,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遍要細讀,找出文章中的重點詞、句,總結文章的中心,因為閱讀題有較大比重的題與中心有關,如果中心把握不住,可能會影響到好幾個題的作答,失分就多了;第三遍就要帶著閱讀題要求讀文,有目的的去解決問題。

  ***二***掌握技巧,原文中找

  我經常帶著嘴邊的閱讀題的技巧就是一個字“找”,孩子們也都爛熟於心。我總是告訴孩子們,閱讀題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就看誰的眼睛亮,找的準。要麼有原詞原句等著成為答案,要麼只需要你提煉一下或變通一下就可以拿來為你服務,就這麼簡單。孩子們也就不再認為閱讀題“高不可攀”,有了信心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具體說就是要找到題目中的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範圍,然後聯絡上下文理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三***反覆讀題,審清題目

  幾乎每次考試,都會有孩子答非所問或答不全面。這可是大忌。絕對屬於低階錯誤。為避免孩子們在這些方面丟分,我常常告誡孩子們:在解答閱讀題時,千萬不要慌,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找出每個題目的“題眼”,再有針對性的答題,避免答非所問,出力不討好。

  ***四***聯絡前後,結合中心

  在答閱讀題時,有些孩子容易“惜墨如金”,連話都說不完整,更別說將問題回答全面了,這種懶漢思想可要不得。還有的孩子容易為了全面,答得囉囉嗦嗦,照抄原文。我們說一篇文章都有一箇中心,是文章的“魂”,文後的閱讀題肯定與中心有關聯。既要答出要點,言之有物,又要考慮全面,條理清晰。談感受之類的題目就要走出短文,聯絡實際昇華主題。

  ***五***按序做題,先易後難。

  幾乎每次考試都會有孩子空題,有孩子因為在前邊的難題上耗時太多導致後面會的題來不及做。要靜下心來,按照序號答題,避免空題;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捨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