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案分享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安全的重要,健康的重要,這是一堂安全健康教育課的根本。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安全健康教育的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安全健康教育的教案

課 題

健康和健康教育

教 學 目 的

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學習健康知識,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健康的概念

1.  身體健康:生理狀態良好,即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正常,沒有疾病和軀體殘缺,體格健康,精力充沛。

2.  精神上即心理健康:心理狀態正常,對自己有一個基本認識,既不苛求自己,也不放縱自己:能夠和親人、朋友、同學和諧交往;努力學習和勤奮工作;情緒愉快,遇事想得開、放的下;性格樂觀開朗,順利時不驕傲,失敗時不氣餒。

3.  對社會生活環境能很好地適應:具有良好的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活動能與社會環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夠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

4.  道德健康:具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具有識別是非、美醜、善惡的能力;不會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私的需要。借別人的東西要還,損壞公物要賠,拾到東西要交還失主或交公。對不良行為要敢於批評,敬老愛幼,團結同學。

二.什麼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是一般衛生知識的傳播、宣傳和動員,它的著眼點是行為問題;也是關於人們建立與形成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問題。健康教育就是要向人們傳播衛生科學知識;要幫助人們改變不正確的衛生觀念和不良的衛生行為;促使人們建立正確的健康信念和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增進身心健康。

三.學習健康知識,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學習健康知識,樹立健康觀念,培養健康行為。

2.  接受健康教育是幫助中學生達到健康的一座橋樑。

3.  中學生要自覺掌握健康的金鑰匙。

小 結

健康應包括四個方面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學校健康教育是全民族接受基礎保健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國家關於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的方針的具體實施,是國家培養和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一代新人的重要舉措之一。

  兒童食品安全常識

  常識一:白開水是兒童的最佳飲品

  白開水不光能滿足兒童對水的生理需要,還能為他們提供一部分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飲料還是營養保健型飲料,都不宜代替自來水作為人的主要飲用水。有喝飲料習慣的孩子,常常會食慾不振、多動、脾氣乖張,身高體重不足。

  常識二:過量吃冷飲有損健康

  一到夏季,許多小孩子都愛吃雪糕,3-6歲左右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控制自己的食慾,想吃就吃。一次讓孩子吃4、5個雪糕,或喝掉2、3瓶汽水,這對兒童健康非常不利。首先,暑天人體胃酸分泌減少,消化系統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此時的氣候條件恰恰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因此,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好發季節。過食冷飲會引起兒童胃腸道內溫度驟然下降,區域性血液迴圈減緩等症狀,影響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甚至可能導致兒童消化功能紊亂、營養缺乏和經常性腹痛。另外,冷飲市場有一些產品的衛生狀況很差,不少產品不符合衛生標準。在這種情況下,過食冷飲會增加兒童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機會。

  常識三:易拉罐飲料對兒童有危害

  倍受孩子們喜歡的易拉罐是以鋁***AL***合金為材料製成的。為避免鋁合金與飲料接觸,其內層塗以有機塗料以作隔離。有些廠家在生產過程中,保護塗料未全塗滿罐壁,或者在封蓋、灌裝和運輸途中出現塗層破損,都會導致飲料與鋁合金直接接觸,而使鋁離子溶於飲料中。有調查顯示,易拉罐裝飲料比瓶裝飲料鋁的含量高出3~6倍。若常飲易拉罐飲料,必然造成鋁攝入過多。鋁過多可能導致兒童智力下降、行為異常,不利於兒童骨骼及牙齒髮育。

  常識四:長期飲用礦泉水會染疾病

  礦泉水與自來水主要區別在於其中某種礦物質或微量元素的含量高,對特定人群有保健作用。飲用礦泉水應有針對性,缺什麼補什麼最好。如果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長期過多地沉積在人體,可能會引發某種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腎結石。

  常識五:彩色汽水會影響體格發育

  五顏六色汽水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合成甜味劑、人工合成香精、人工合成色素、碳酸水,經加充二氧化碳氣體制成的。除含一定的熱量外,幾乎沒有什麼營養。這裡的人工合成甜味劑包括糖精、甜蜜素、安賽蜜和甜味素等。這些物質不被人體吸收利用,不是人體的營養素,對人體無益,多用還對健康有害。那些色澤特別鮮豔的汽水裡面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會給孩子帶來潛在傷害,過量色素和香精進入兒童體內後,容易沉著在他們未發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引起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擾體內多種酶的功能,對新陳代謝和體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此外,一些彩色冰棍、彩色冰磚、彩色袋冰等也和彩色汽水一樣對兒童的發育有害而無利,建議也不要食用。

  常識六:膨化食品儘量少吃或不吃

  油炸薯條、雪餅、薯片、蝦條、蝦片、雞圍、雞條、玉米棒,這些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膨化食品。檢測顯示,膨化食品雖然口味鮮美,但從成分結構看,屬於高油脂、高熱量、低粗纖維的食品。從飲食結構分析有其一定的缺陷,只能偶爾食之。長期大量食用膨化食品會造成油脂、熱量吸入高,粗纖維吸入不足。若運動不足,會造成人體脂肪積累,出現肥胖。兒童經常食用膨化食品,會影響正常飲食,導致多種營養素得不到保障和供給,易出現營養不良。

  常識七:營養補品千萬不能隨意吃

  家長們認為,給孩子吃補品會促進生長髮育,更希望通過它提高孩子的智力,因此會選購各種營養滋補劑,如含有人蔘、鹿茸、阿膠、冬蟲夏草,花粉等營養品。孰不知這些補品對成人可能有益而無大礙,但對兒童卻經常會引發很多不利的後果,如食慾下降和性早熟。

  常識八:常吃果凍會阻礙營養吸收

  市場上銷售的果凍,絕大多數並不是用水果製成的,而是採用海藻酸鈉、瓊脂、明膠、卡拉膠等增稠劑,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人工著色劑、甜味劑、酸味劑等配製而成。其中的海藻酸鈉、瓊脂等雖屬膳食纖維類,但吸收過多會影響脂肪、蛋白質的吸收,尤其是會使鐵、鋅等無機鹽結合成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混合物,從而影響機體對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常識九:可樂、咖啡兒童不宜多喝

  大量研究發現,常飲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飲料,對兒童身體健康不利。咖啡因實際上是一種興奮劑,它主要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作用,會刺激心臟肌肉收縮,加速心跳及呼吸。兒童如果飲用了過多的咖啡因則會出現頭疼、頭暈、煩躁、心律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肌肉震顫,寫字時手發抖。咖啡因有刺激性,能刺激胃部蠕動和胃酸分泌,引起腸痙攣,常飲咖啡的兒童容易發生不明原因的腹痛,長期過量攝入咖啡因則會導致慢性胃炎。咖啡因能使胃腸壁上的毛細血管擴張,兒童的骨骼發育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同時,咖啡因還會破壞兒童體內的維生素B1,引起維生素B1缺乏症。

  常識十:洋快餐營養單一不可多吃

  即便洋快餐中不含“蘇丹紅”,但是在營養配比上仍存在很大的問題:高熱量、高脂肪、葷素搭配不合理……如果只是偶爾吃一兩次還可以,倘若經常光顧,對兒童身體帶來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兒童安全教育知識

  一、爬的危險

  1、千萬不要攀爬高牆或柵欄等,因為你還小,攀登到高處時,身體的平衡度不容易把握,很容易摔下來受傷。另外,許多柵欄的頂端多是尖銳的鐵刺或碎玻璃,當你攀爬時,稍有不慎,就會被刺傷。

  2、不要攀爬到沒有安全設施的高處,如小山坡、懸崖等。一旦失手、失足墜落下去,輕者會把胳膊或腿磕破、流血,重者則會骨折、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3、在攀爬的過程中,如果抓扶的物體突然鬆動了,你會從高處摔下來,或者被掉下來的東西砸傷。

  4、看到其他小夥伴攀爬時,一定要及時勸阻,如果他不聽勸告,應儘快告訴大人,加以制止。

  二、戶外安全篇

  ***一***教育幼兒不要倒滑滑梯

  1、告訴幼兒,倒滑滑梯時,頭部先著地,這樣滑下來的一切衝力就都由頭部承擔,再加上和地面的猛烈撞擊,重則會引起腦震盪,輕則會擦破頭皮引起大量出血。

  2、告訴幼兒,小孩的骨組織比較柔軟,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幼兒倒滑滑梯,會對頸椎產生猛烈的擠壓,可能引起椎骨的變形,影響生長髮育,建議可用骨骼模型演示給幼兒看。

  ***二***教會幼兒正確玩鞦韆的方法

  1、要保持中心穩定,並儘可能將重心後移。因為鞦韆在空中蕩起來時,如果中心不穩就可能又甩出去的危險。教師可進行示範講解。

  2、坐在鞦韆上時,雙手要緊抓鞦韆的繩子,只要繩子不斷就很安全。

  3、觀看別的幼兒盪鞦韆時,要學會躲閃,不要被鞦韆撞到。

  4、幼兒在玩鞦韆時,教師要在旁邊密切注意幼兒的動向,以防疏忽脫手而摔傷。

  ***三***教會幼兒安全過馬路

  1、教幼兒認識人行橫道線:人行橫道線是馬路上的一個標誌,是專門供行人和自行車過馬路的地方。所以,不是從任何地方都可以穿到馬路對面去的,只有人行橫道線才能穿過去。

  2、向幼兒介紹紅綠燈的作用。要讓孩子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的時候要前後左右看看,看見車輛,行人就要讓道。

  3、給幼兒簡單講講馬路的作用:馬路是專供各種車輛和人走的地方,不可以在馬路上停留或玩耍,否則既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通行,又會造成車禍,輕則殘廢,重則喪命。

  ***四***戶外活動安全注意要點

  1、教育幼兒活動前衣著整齊,衣服束在褲子裡並繫緊鞋帶,以防摔跤。

  2、教育幼兒懂得安全要點,明白什麼是危險並說明防範措施。

  3、教導幼兒正確運用活動器具以自制玩具。

  4、教導幼兒不在擁擠、有坑洞、潮溼等場地進行活動。

  5、教育幼兒遊戲中不可隨意藏入無人照顧的地方。

  6、教育幼兒在遊戲中勿推擠、拉扯、互丟東西。

  7、玩繩子時,教育幼兒不可將繩子套住脖子。

  8、玩爬網活動,要求幼兒攀爬時要雙手抓牢,不推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