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結石在膽囊內形成後,可刺激膽囊粘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症,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後,還可以引起繼發感染,導致膽囊的急性炎症。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膽結石的內容吧。

  膽結石病因

  作為結石形成的一般規律,它們具有膽汁成分的析出、沉澱、成核及積聚增長等基本過程。其發病機理包括幾種要素,首先,膽汁中的膽固醇或鈣必須過飽和;其次,溶質必須從溶液中成核並呈固體結晶狀而沉澱;第三,結晶體必須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結石,結晶物在遍佈於膽囊壁的粘液,凝膠裡增長和集結,膽囊排空受損害有利於膽結石形成。

  膽結石的預防

  飲食調控是防止膽石症、膽囊癌發生的最理想預防方法。預防膽結石應注意飲食調節,膳食要多樣,此外,生冷、油膩、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溼生熱,使膽汁淤積,也應該少食。

  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產類食物則有助於清膽利溼、溶解結石,應該多吃。

  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按時吃早餐、避免發胖、減少妊娠次數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進食一個煎雞蛋,可以使膽囊定時收縮,排空,減少膽汁在膽囊中的停留時間。

  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堅果的攝取似乎能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健康飲食的脂肪來源,有大部分是來自於堅果類。

  膽結石的非手術療法

  1.溶石療法***口服膽酸等藥物溶石*** :形成膽囊結石的主要機理是膽汁理化成分的改變,膽汁酸池的縮小和膽固醇濃度的升高。通過實驗發現予口服鵝去氧膽酸後,膽汁酸池便能擴大,肝臟分泌膽固醇減少,從而可使膽囊內膽汁中膽固醇轉為非飽和狀態,膽囊內膽固醇結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應用鵝去氧膽酸成功地使4例膽囊膽固醇結石溶解消失。但此藥對肝臟有一定的毒性反應,如谷丙轉氨酶有升高等,並可刺激結腸引起腹瀉。

  2.接觸溶石***經PTC注入辛酸甘油單酯等藥物溶石***

  3.體外衝擊波震波碎石***ESWL*** : 1984年Lauerbwch首先採用體外衝擊波治療膽石症***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簡稱ESWL***。常用的震波碎石機為EDAP LT-01型,該機由鑲嵌在一個拋物面圓盤上的320枚壓電晶體,同步發出震波,形成寬4mm、長75mm的聚集區,聲壓為9×107PZ。一般採用1.25~2.5次/sec的衝擊頻率,100%的治療功率,歷時60~75分鐘,膽囊內結石便可粉碎。此外,還採用B型超聲實時成象,對結石定位,並監控碎石的過程。

  4.體內接觸碎石***經膽道鏡置入液電碎石機、鐳射等能源接觸碎石***

  5.經內鏡微創手術取石碎石

  6.中醫藥溶石碎石促排石

  膽結石的手術療法

  1.傳統開腹手術切除膽囊取石

  2.開腹探查膽管取石

  3.腹腔鏡微小切口切除膽囊

  4.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探查膽管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