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小孩大腦的遊戲

  如果我們及時地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及靈活多樣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那您的孩子將會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遊戲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緩的古典音樂,爸爸媽媽幫助寶寶做身體的動覺訓練:頭頸運動***前、後、左、右***,手臂操***前、後、左、右、伸及繞環***,腿部運動***取坐位雙腳做內收、外展、屈、伸、繞環***等練習。爸爸媽媽邊為寶寶做操,邊看著寶寶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1歲的寶寶。身體左側部位的活動由右腦指揮,右側部位的活動由左腦指揮。所以,爸爸媽媽經常幫助寶寶做運動,不僅能提高寶寶身體機能的靈活性和協調性,而且培養了寶寶空間的概念,促進右腦的發育。

  遊戲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樂的背景中,爸爸媽媽帶領寶寶根據音樂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這個遊戲適合任何年齡的寶寶,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當聽到某一樂器發出的聲音時,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模仿彈奏該樂器的動作。如:聽小提琴曲時模仿拉琴的樣子,聽到鋼琴曲時,左、右手模仿按琴鍵的姿勢。也可以讓寶寶跟著音樂的節奏自由發揮,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樂對寶寶右腦開發有很大作用,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寶寶能做出許多優美和諧的動作,起到了促進右腦思維及活躍右腦功能的作用。

  遊戲三:像什麼

  玩法:讓寶寶面對一面沒有過多視覺刺激的牆。爸爸媽媽手裡拿著圖畫卡片或積木等,從寶寶的左耳後方進入他的左眼視野。問寶寶:“你看這個像什麼呀?”讓他用自己豐富的想象來回答問題。注意:一定不要問“這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得到單一答案,禁錮了孩子的想象。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1歲半至3歲的寶寶玩。想象力訓練可以給右腦細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寶寶不厭煩,就可以經常和他玩充滿想象力的遊戲。如:在晴朗的天氣裡,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躺在草地上觀察天上的雲朵,啟發他將不同形狀的雲朵看成動物、仙女、天使等。千萬不要小看寶寶充滿好奇的探究活動,或是傻氣十足“胡思亂想”,因為這些正是創造能力的萌芽階段。

  遊戲四:找朋友

  玩法:攤開幾張字母卡片,讓寶寶將兩張相同的字母卡配對。如果寶寶把外形相近的兩個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媽媽可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形象地指出它們的區別。如:在解釋字母B時可將其描繪成寶寶的一隻耳朵,而把字母P解釋為爺爺的一根手杖。

  提示:這個配對遊戲適合1歲半左右的寶寶。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逐漸將配對遊戲發展為“歸類遊戲”。如:請2歲左右的寶寶將不同姿勢的同一種動物的圖片配成一對;請2歲半的寶寶將圖片或實物中的水果、餅乾等分類。

  遊戲五: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裡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運動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玩,需要寶寶控制自己小手的動作,對空間距離做出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寶寶的右腦開發。

  遊戲六: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裡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裡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寶寶,您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訓練感官的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這是一則通過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的遊戲,可以促進右腦的發展。

  遊戲七:猜一猜我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裡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裡的是什麼動物。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功能。

  遊戲八:石頭、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寶寶玩“石頭、剪子、布”遊戲,全過程都用左手完成。誰贏得多,玩具就歸誰。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至3歲的寶寶玩。多用左手可開發右腦,這是因為左手的動作是由右腦控制的。因此可讓寶寶多用左手來畫畫、抓玩具、搭積木、串木珠……

  開發寶寶大腦的小遊戲

  疊高高

  對寶寶智力開發有幫助的玩具,往往是比較簡單但又富於變化、能鍛鍊寶寶的創造力、想像力與動手能力的玩具。積木作為這類玩具的優秀代表,一直受到早教專家們的推崇。一歲左右的寶寶就會開始對積木感興趣,尤其是色彩鮮豔的積木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第一次帶寶寶認識積木時,媽媽可以先示範給寶寶看怎麼玩:把積木疊起來,堆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幾塊積木搭成小火車;三角形搭成的小山;方形和拱形搭成的小橋……之後,媽媽可以鼓勵寶寶自己動手,從把兩塊積木疊在一起而不倒開始,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漸漸寶寶能熟悉自如地玩積木後,媽媽要適時提醒寶寶,共同想出新的玩法,同時也培養了寶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珠子串串看

  為了訓練寶寶的精細動作,一歲以後媽媽可以買一些串珠子的玩具給寶寶玩。當然,剛開始的時候,“珠子”要大一些,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方形、三角形、圓形、甚至是小魚形狀……讓寶寶將繩子穿入珠子的孔中,將珠子連成一串。剛開始時,寶寶拿取珠子的動作可能還不太協調,先是整把抓,然後漸漸地學會用拇指、食指力度適中地拿取珠子***一歲半的寶寶應該能做到用拇、食指精確持物***,然後再逐漸鍛鍊寶寶的準確與熟練程度,在這些有趣的遊戲中,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力將會大大提高,當然,智力也會隨之提高。

  換手遊戲

  這是6個月的寶寶可以時常玩的一個遊戲,媽媽可以拿一個玩具遞給寶寶,待他接過去後,再拿一個玩具遞給他拿玩具的那隻手,促使他練習將手中的玩具換至另一手中。千萬別小看這個簡單的小遊戲,這可是訓練小寶寶手眼協調、靈活抓握的好方法。

  石頭、剪刀、布

  相信這是很多媽媽自己小時候就熱衷的遊戲,拳頭代表石頭、兩個手指代表剪刀、巴掌代表布,兩人或多人同玩,石頭砸剪刀、剪刀剪布、布包石頭,邊喊口令便做手勢,這個遊戲可是極好的“大腦體操”。

  觸控辨物

  觸控辨物是許多寶寶最喜歡玩的遊戲之一,需要一些簡單的道具——一個紙箱,在頂端開一小洞,大小以寶寶能將手臂伸入為準,再取不同質地的物品若干,準備好這些就可以開始遊戲嘍!媽媽分別將不同物品放入箱中,讓寶寶通過觸控、感知、辨別,說出物品名稱。這個遊戲可有效訓練寶寶的觸覺敏感度及分析判斷能力。

  如何開發大腦潛力

  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們有一個看法,對一般人來說,大腦潛力只發揮了 5%左右,即使是科學天才,大腦潛力也只發揮了 10%左右。這個看法的基本依據是,人的大腦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有很多突觸,這些突觸把神經細胞聯絡起來,這樣,就構成一個巨大的神經系統。這個神經系統具有巨大的資訊處理能力,而目前這種能力只發揮了極小部分。

  原來,人類發展進步到現代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學文化和經濟政治成就,而人類大腦的潛力才發揮了極少部分。同樣,我們個人的大腦潛力也只發揮了極少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潛力處於沉睡狀態。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只要充分挖掘大腦還沒有發揮的潛力,前景是廣闊的。從個人事業發展來看,也是這樣,只要充分開發大腦潛力,還是大有可為的。究竟“大腦潛力”是指什麼?如何開發這種潛力?

  關於“大腦潛力”,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從大腦記憶容量來看。由無數神經突觸,將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聯絡起來,構成一個巨大的神經立體網路。這個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資訊儲存空間,就像一個巨大的倉庫,我們只利用了極小部分,絕大部分沒有利用。即使記憶力超常的人,大腦記憶容量也只利用了一小部分。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大腦的記憶空間還很大,我們還能夠記憶更多的知識,記憶潛力還有待開發。當然,巨大的記憶空間還只是一種可能性空間,如何把資訊輸入大腦,如何使資訊在大腦中牢固儲存,還需要深入研究。雖然心理學、認知科學對人類的記憶已進行系統的研究,形成了關於記憶的理論體系,但是,如何找到更科學更有效的記憶方法,開發大腦巨大的記憶潛力,還是一個需要探索研究的問題。

  有一種看法,將人的大腦與計算機比較,計算機是一種很好的資訊儲存裝置,可以快速輸入大量資訊,並能牢固儲存,能否像計算機那樣,找到一種方法,快速將大量資訊輸入人的大腦,並使資訊牢固儲存在大腦中?大腦與計算機在資訊儲存上有相似的方面,但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計算機是一種物理機械系統,能夠承受較強的電磁物理作用,能很快輸入、儲存大量資訊。人的大腦是一個生理神經系統,具有脆弱性,承受電磁物理作用的程度是很小的。對於人的記憶,不能採用物理的方法,而只能採用心理學的方法來改進。按照科學的方法,持續、系統地進行訓練,是改進人的記憶力的基本途徑。

  第二,從思維能力來看。人的思維能力,按照複雜性和難度,可以區分為一般水平的思維能力和高水平的思維能力兩個層次。一般水平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使生活工作正常進行。大腦是一個複雜的資訊處理系統,思維活動就是資訊處理過程。一般水平的思維能力,只發揮了大腦資訊處理功能的極小部分。高水平的思維能力,包括高水平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其複雜性和難度很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高水平的思維能力還沒有開發出來。科學天才、藝術天才同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具有這些高水平的思維能力。

  可以比較一下人們的肢體運動能力。沒有先天性肢體缺陷的人,都具有一定的肢體運動能力,都能跑,能跳,做一些動作。運動員的肢體運動能力,比我們大多數人強得多,特別像體操運動員,他們能做那些高難度的複雜動作,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的。原因在於,運動員的高水平肢體運動能力,是經過長期、系統、科學的訓練而形成的。他們的運動潛力開發出來了,而我們大多數人的運動潛力沒有開發出來。思維能力也是這樣。

  第三,從大腦活動狀態和注意力狀態來看。大腦潛力的大部分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多時候,人們的注意力渙散,大腦活動處於一種混亂無序狀態。人處在意識清醒狀態時,大腦總是在活動著的,心理活動總是在連續進行著的。但是很多時候,人的大腦是處於一種“意識流”狀態,就是沒有確定的思考物件***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思路無條理,從一個念頭跳到另一個念頭,從一個意念轉移到另一個意念,胡思亂想。從現象上看,大腦活動沒有停止,心理活動在進行著,但卻沒有產生有意義的思維成果。這是人們大腦活動的經常狀態,時間消耗了,注意力被浪費了,而最終卻毫無思維結果。

  因此,從大腦活動狀態和注意力狀態來看,是否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有條理的思維活動,決定著人的大腦潛力能否被充分利用。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大腦總是處於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因而大腦的絕大部分潛力沒有得到利用。

  開發大腦潛力,對應上述三個方面,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訓練提高記憶力,擴大記憶儲存容量;第二,訓練開發高水平的思維能力;第三,訓練集中注意力,保持有條理的思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