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寶寶大腦的潛能

  很多的爸爸媽媽十分關注寶寶的大腦開發,經常會問,哪兒有全腦開發的玩具或教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是開發寶寶大腦的教具,不必非要買什麼教具,關鍵是家長需要做一個有心人。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開發寶寶大腦潛能的方法

  1培養對事物感興趣與喜愛的能力

  想要充分刺激大腦的功能,必須抱著對所有事情都感興趣的積極態度,培養出凡事都想嘗試的主動性和樂觀、開朗的個性,這樣一來,接觸新資訊時就會產生「好像很有趣,我可能會喜歡」的想法。

  另一個重點就是:去喜歡學校老師這類指導者。每個人都一樣,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我們通常提不起勁聽他說話,不管對方講了什麼都聽不進去。一旦討厭某位老師,就會連帶討厭他所教的科目,由於對討厭的內容不易理解、不易思考也不易記憶,討厭的老師所教的科目也不可能有好成績。

  因此,當孩子回家抱怨被老師罵了、說老師的壞話時,父母親千萬不能跟著迴應:「對呀!」反而應該開導孩子:「不過老師也有這些優點哦!」幫助孩子漸漸喜歡上老師。

  2聆聽他人說話並真心感動

  大腦中中有掌管感情的尾狀核,在情緒活動下會提高判斷力和理解力。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或接觸到新知識而有所感動,覺得「好厲害哦」,就能促使大腦的能力充分發揮。

  凡事都不屑一顧的輕蔑態度對於大腦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要告訴孩子:「說不定會聽到有趣的事情哦!」、「也許能學到還不會的新知識。」幫助孩子養成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傾聽的習慣。

  跟孩子一起聽其他人說話時,就算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也要對孩子說:「好棒哦!」、「很有意思耶!」讓孩子培養感動的能力。

  3培養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率真個性

  這裡所說的率真,指的是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態度。主動決定要做,並且設法完成──如果沒有這種態度,自我酬償系統就不會產生作用。倘若只是計較得失,老想著不用太拚也沒關係,大腦就無法充分發揮潛能。不偷懶、全力以赴地面對任何事情,這才是讓大腦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好習慣。

  4絕口不說否定字眼

  做事遇上困難或是覺得很辛苦時,我們總會脫口而出一些否定字眼,象是「沒辦法吧」、「太辛苦了啦」、「辦不到耶」。說出這些否定的話或是有這類否定的想法,都是大腦在表現自我保護的本能。

  一旦想著「沒辦法」、「做不到」,大腦就會為資訊貼上負面標籤,思考力與記憶力都會降低。如果老是負面思考,就算原本做得到的事情也會變成做不到,或是得花上更多時間。

  重視大腦潛能發展的父母不該讓孩子聽到否定字眼。此外,要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認真的付出表示讚美,別讓孩子陷入負面思考。

  5一口氣朝著目標前進

  想讓自我酬償系統充分發揮作用,很重要的一點是處理事情時要迅速下判斷、執行,並且一口氣朝著目標前進。這麼一來可以避免「這樣真的好嗎?」、「搞不好會失敗」等想法進入大腦,帶來不好的影響。

  激發大腦能力所需要的全力以赴和埋頭苦幹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該教孩子只知認真地埋頭苦幹,而是要教他們訂立目標、全力以赴,然後一口氣達成。

  6不要有「大概懂了」的半調子態度

  自我酬償系統會受到自己作決定、希望由自己達成的情緒所驅動。換句話說,一旦認為已經完成目標了,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就不再充分運作,思考力等大腦功能也會隨之降低。

  比方說:跑步時要是想著「就快到終點了」,會讓速度變慢;唸書時若覺得「大概都懂了吧」,思考力就會降低;一想到「看來這件工作就快結束咯」,效率會突然變差,結果拖很久都沒做完。

  只要腦中一浮現「大致好了」、「差一點」的想法,就要馬上命令大腦別再想了!養成以完美為目標的態度,加上越到最後越有「接下來才是關鍵」的想法,在鍛鏈大腦潛能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7對於重要的事一再複習並反覆思考

  大腦有個特性,就是會在瞬間對新資訊產生反應,因此,無關緊要的記憶或只有部分、殘缺不全的記憶,會因為接收新資訊而被抹去,之後就被漸漸淡忘。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記得今晚吃什麼,卻記不起來四天前的晚飯吃了什麼,或者想事情出了神而忘了原本要做的事。

  想要在學習時牢牢記住內容,必須當大腦一開始接收資訊時就貼上正面標籤,然後仔細思考。此外,為了不讓記憶只留下一部分,反覆地複習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想著「大概記住了」,大腦的功能就無法完全運作,所以必須持續複習到完全記住才行。

  8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

  在大腦自我保護的本能過度作用下,人會有防止自己受傷或被人責備的強烈念頭,這麼一來就會變得無法承認自己的失敗,或者無法面對未能達成的目標。不承認失敗會讓大腦功能的運作產生大問題,因為大腦原本就需要想達成的明確而具體的目標,才能夠發揮作用,要是沒有決定何時完成、什麼事、怎麼做,大腦就沒辦法努力。

  在鍛鍊大腦潛能的過程中,大人除了要對孩子的成就不吝讚美,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做不到的事,並且引導孩子一起加以克服。

  9培養尊重別人的能力

  想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讓人生過得充實,就得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彼此心意相通。從鍛鍊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就是培養出能和他人的大腦「同步發火」的頭腦。

  同步發火的能力是以真誠的對話、站在對方立場著想、尊重等幾個條件為基礎,其中,「尊重」是從小就必須養成的習慣,而重點在於父母親本身也要培養尊重他人的能力。

  要是身邊的大人老是瞧不起人或嘲笑人,孩子自然也不會懂得如何尊重。父母親不妨這麼做,儘可能地留意旁人的優點,並且跟孩子一起討論:「他很厲害吧!」、「那個人真了不起耶!」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欣賞別人,進而尊重別人。

  10以「類似問題」來訓練判斷力

  反覆思考有助於逐漸提升思考的深度,意思就是經過一再的思考,可以仔細體會「說不定看來相同,其實卻有微妙差異」、「搞不好是一樣的」等感受。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辨別微妙差異的能力,就無法產生新發現或獨特思想。

  例如:眼前有兩件紅色的物品時,不要只用一句「這是紅色的」簡單帶過,不妨問問孩子:「你喜歡哪種紅色呢?」如果有兩顆蘋果,可以問:「你想吃哪顆蘋果?為什麼呢?」

  聽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就會注意到其中的微妙差異,提高大腦的分辨能力。父母親不妨試著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這麼問孩子:「你要選哪一個?為什麼呢?」

  開發寶寶右腦潛能的方法

  1.手指練習法:

  用拇指去挨個碰從食指到小指的指尖。

  2.左書左畫:

  左腦主管著書寫過程。為了開發右腦,腦科學家們主張多用左手寫字。左畫,就是用左手作畫,不僅具有一般作畫時的培養審美情趣、提高手眼協調能力等益處,還練習左手的靈活性,同時,激發右腦在形象思維、綜合思維和創造思維方面的潛力。

  3.左側體操強右腦:

  左側體操是開發右腦功能的一種好辦法。由於右腦負責左側身體,因此,左側體操會反過來促進右腦的活動,有利於右腦能力的提高。左側體操包括一些基本的動作和遊戲——

  基本動作:

  Ⅰ. 左上肢側舉運動。

  Ⅱ. 左上左上肢側舉運動。

  Ⅲ. 左手指運動。

  Ⅳ. 左腿側舉運動。

  Ⅴ. 左腿前舉運動。

  基本遊戲:

  Ⅰ. 用左手進行猜拳遊戲。

  Ⅱ. 每天早上學習用左手使用牙刷。

  4.腳部活動法:活動腳趾的右腦刺激法。這是一種宜於洗澡時或洗完澡後進行的。

  Ⅰ. 不用手,將腳趾全部伸展開,並稍稍保持一段時間。

  Ⅱ. 腳拇指和其餘四趾交叉活動。一開始活動不了的時候,可以用手指幫助拉開。

  Ⅲ. 將腳趾繞到第二趾上,再相反進行。

  Ⅳ. 以抓東西的感覺收攏腳趾。

  Ⅴ. 用手一個一個擰轉腳趾,並握緊拳頭捶擊腳心。

  5.潛游:在練習時,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時間長度不要超過2分鐘。

  6.懸掛倒立:這種訓練能夠治療前庭疾病,發展平衡感覺,同時還能改善整個頭腦的迴圈功能,使更多的腦細胞得到更充分的氧分供應。

  7.音樂吹開智慧花:

  音樂被稱為“智慧的催化劑”。在動聽的音樂環境中,大腦細胞能更好地發育成長。音樂是一種形象思維,而右腦又是創造性思維的基地。從小進行音樂訓練,對於右腦功能的開發,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時,音樂還能促進左右腦的平衡。

  具體做法:讓孩子在充分感受音樂的同時,要求他們為歌曲配動作。家長鼓勵孩子表達出內心的情感,多選擇節奏鮮明、旋律簡單的音樂。

  開發寶寶大腦的方法

  1.訓練類別能力

  我們每當吃一種食品時,都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東西,是蔬菜、水果、糖果、點心等等,告訴他們的各種食品的特點,到時候你可以將幾種食品混合起來,讓孩子根據物品的種類、顏色、口味,用途、形狀來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分類多問孩子幾個:“還有什麼食品?”“什麼食品可以替代它?”“什麼食品與它有一樣的用途?”“它們除了吃還有什麼用途?”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的發散性思維。也可以將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顏色,形狀,讓孩子分門歸類放好。然後讓孩子說說:你見過什麼汽車呀?孩子可能說出: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吊車……。咱們的玩具裡有這些汽車嗎?讓孩子背誦著說,練習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給你、通過孩子雙手的感知覺,練習孩子的具體形象認識能力,開發孩子的右腦。

  2.訓練空間認識能力

  當孩子早晨起床時,可以問孩子,你的左手在哪裡?你的右腳在哪裡?左腳應該穿左鞋還是穿右鞋?幫我找出左鞋來!毛背心是穿在裡面還是穿在外面?襯衣應該穿在背心的裡面還是外面?請寶寶幫助媽媽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櫃子裡!等等。站隊買東西,可以問3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前面還有幾個人?從前面數媽媽是站在第幾位?從後面往前數第幾個人是媽媽?這樣孩子清楚了媽媽所在空間的位置,而且也學會了按數點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讓孩子說說排隊的人裡有幾個奶奶、幾個爺爺、幾個叔叔、幾個阿姨、幾個姐姐、幾個哥哥?通過區別不同年齡段的人,讓孩子學會類別認識能力。同時也讓讓孩子學會等待,懂得遵守社會公德。

  平常用過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乾淨,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1歲之內的孩子可以練習將小瓶放在大瓶裡,或將糖米花放在小瓶子裡,練習孩子手的精細動作,手眼腦結合的能力。1~2歲可以讓孩子將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寶塔。看看你的孩子可以搭幾個瓶子。不妨趁這時教教孩子認“數”。洗澡時將它們放在水裡,將一個瓶子裡放入石子,讓其沉入水裡。讓孩子通過漂浮的瓶子將浮力的資訊提前儲存在右腦裡。這樣孩子一定玩得很開心,也學到知識了。不過玩後一定要告訴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寶寶要幫助它們。讓孩子養成玩具用後收拾好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小瓶蓋,不要讓孩子吞嚥了。***

  3.訓練圖形認識能力

  帶著2~3歲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見大廣告牌,可以告訴孩子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那麼,我們家的什麼東西也是這個形狀 的?孩子可能說:桌子面是長方形,電視的熒光屏是正方形。看見孩子玩的皮球,可以問孩子:什麼東西和它形狀一樣?孩子可能答:蘋果、足球、橙子、月亮、氣 球、寶寶的胖臉蛋等。如果孩子不費力氣說的很多,就說明你的孩子思維的流暢性好。不妨你可以採用我的方法,教給你的孩子認識五角形,圓柱體,圓錐體,梯 形,六面體等等。

  4.訓練形象擴充套件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家家”。如果孩子去醫院看過病,不妨讓孩子做“醫生”,媽媽做“孩 子”。通過“醫生”給“孩子”看病的過程,讓孩子在聯想或表演中,認識了“醫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裝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願打針的 “孩子”,和“醫生”對話。說不定你的孩子還能說出讓你感到驚奇的話來。孩子通過遊戲,提高孩子形象認識能力,練習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減輕或克服了對醫生的恐懼心理。

  5.訓練觀察力

  帶著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車時,不妨事前給孩子佈置任務:“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細記住我們要經過 幾個車站?外婆家的車站有什麼特殊的標記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認出它?我們經常帶著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認識植物的,動物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的形 象,讓孩子多認識,多識別。例如讓孩子尋找他沒有見過的野草和野花,這就需要孩子進行比較,仔細觀察,增加了孩子的見識。另外可以通過孩子見到的支離破碎 的樹葉,讓孩子說這是什麼樹的葉子,使得孩子能從區域性認識整體,進一步區分各種不同形象物體的不同點和相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