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智力低下的表現

  隨著寶寶的誕生,我們開始擔憂新生兒的身體和智力健康。你知道新生兒智力低下有什麼表現嗎?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1、吃奶困難:出現在嬰兒時期。智力低下的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

  2、哭聲異常:即從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時間長,有時需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或者哭聲尖銳或哭聲細小無力。

  3、不會笑或很晚才會笑:正常孩子2個月時就會笑,4個月時能放聲大笑。如3個月才會笑,6個月還很少笑,1週歲還不會笑則是智力低下的一種訊號。

  4、反應遲鈍:6個月時不能注視臉面上方緩慢移動的物體,不能朝聲響的方向轉頭,不能向兩側的任一方向翻轉,無成人幫助不能坐穩。

  5、眼睛功能發育不全:一般來說1個月的嬰兒就會用眼睛注意周圍環境,智力低下的嬰兒則對周圍的人或事物不注視。

  6、咀嚼晚:餵養困難,吃固體食物不易嚥下並且致使嘔吐。淌口水,1歲以內屬於正常情況,但1週歲後還淌口水則要引起注意。

  7、對聲音反應差:對大人在邊上發出的聲音顯得沒有反應,似乎特別"老實"。哭聲少,有時只有尖叫,或是哭聲無力,對容易引起哭鬧的外界刺激不易哭或難以引起哭。

  8、動作笨拙:嬰兒喜歡玩手,在出生3~5個月就會了,但到6個月後仍不會玩手或到2~3歲還喜歡將玩具往嘴裡放就不正常。孩子動作幼稚,等到學會走路後兩腳還是相互亂踢。無目的活動較多,大人也不清楚孩子的意圖。

  9、運動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的兒童比正常兒童明顯運動發育遲緩。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往往要到3-4歲或4-5歲才會自己走,而且走不穩。

  10、語言發育落後:正常嬰兒在7-8個月時就會模仿聲音,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l-2年才有這些表現,都應看作是智力落後的訊號。

  11、注意力不集中: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或雖然有興趣但是很短暫,反應遲鈍。能力較低,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和分析比較能力均差於同齡兒童。

  12、多動:和過於安靜的兒童相反,多動也是某些智力落後兒童的一個特點。許多智力落後兒童不能安靜地呆一會兒,無時無刻不在活動,特別明顯地表現在4-5歲的兒童身上。這種多動與正常兒童的活潑、淘氣不同,他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一種不可抑制的興奮而已,碰到什麼就摸什麼,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來。

  13、尿味異常:有些智力落後兒童的尿有特殊氣味,如苯丙酮尿症患兒就有明顯的尿味異常,應立即就醫。

  14、視力和聽力缺陷:嚴重視聽缺陷,如深度近視、遠視、散光、全聾、弱聽等,對智力也有很大影響。因為視和聽是人與外界的交流,就會使智力發育落後。

  嬰兒智力和動作發育的特點

  正常的嬰兒生後7天吸吮強而有力;

  15天在喝牛奶或洗浴時,能分辨冷熱;

  2~3個月會笑、能抬頭;

  3~4個月眼睛能跟隨物體移動而轉動;

  看到母親乳房或奶瓶有吸吮的興奮、要求或動作;5個月扶腋能站立;

  6個月會翻身;

  7個月能獨立坐;

  8個月會爬;

  9~10個月能自己扶欄站起,對周圍的事物表現出明顯的好奇、興趣和注意;

  11~12個月,會模仿別人的動作,能獨立行走,會控制大小便,開始學講話。

  促進幼兒智力發育的運動

  從醫學角度,只要是有氧運動都可以促進身體和頭腦的發展,彈跳運動更是所有運動之中的王者。

  什麼是彈跳運動?

  喜歡跳繩的孩子,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記憶力都要高於不喜歡跳繩的孩子。喜歡跳舞並堅持的孩子,學習成績都要優於其他孩子。因為他們的聯想力,記憶以及思維都經過了很好的鍛鍊。

  寶寶彈跳訓練的標準

  · 1歲前

  在寶寶十個月左右嘗試讓寶寶站立,家長的外力可以作為依仗訓練寶寶小幅度跳躍。

  · 一歲半

  在床下放上柔軟的墊子,保證寶寶從高處跳下來的時候不會摔傷。

  · 兩歲之後

  家長帶領孩子進行跳躍運動,讓孩子對家長的動作進行模仿。

  · 三歲之後

  寶寶可以自己站立之後,讓寶寶自由發揮,跳繩、跳皮筋等遊戲都可以,根據寶寶的愛好進行彈跳運動。

  貼士:

  寶寶的彈跳運動不僅不會造成寶寶腦損傷,還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以及大腦發育,促進寶寶全面協調發展。當然,不要讓寶寶出現磕傷碰傷的情況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