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後吃什麼最解酒

  應酬少不了酒,喝酒雖然暢快,但醉酒往往讓人沒那麼舒服,有哪些快速解酒的方法?下面小編分享了快速解酒的食物,希望你喜歡。

  醉酒後吃什麼食物最解酒?

  1、西瓜汁

  喝新鮮西瓜汁也是不錯的解酒選擇。因為西瓜汁能促進排尿,讓體內的酒精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同時也可以起到降溫作用,預防酒後發熱。

  2、甘蔗

  甘蔗味甘,能清熱、生津、潤燥,並能醒酒。蔗漿可解酒清肺。糖漿甘寒瀉火熱,煎煉成糖,反而甘溫多吃助熱。所以,醉酒之人,宜飲用甘蔗汁。而不應該吃糖。

  3、芹菜汁

  很多人在每次喝酒之後都會出現有腸胃不適的情況,比如像腹脹、腹痛等,嚴重的患者還有可能會導致胃出血。在腸胃不適的同時還伴有顏面發紅等情況。

  芹菜中含有豐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維生素,腸胃功能弱的人,最好在喝酒前喝些芹菜汁來保護腸胃,醉酒後適量的喝些芹菜汁,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解顏面發紅等情況。

  4、橄欖

  很多人在醉酒後容易出現有厭食、食慾不振的問題,養生之道網建議男性養生的話,就不妨在醉酒後多吃些橄欖。自古以來橄欖都是醒酒、清胃熱以及促食慾的良藥,酒後食用能夠有效的改善厭食等症狀。

  5、柚子

  《本草綱目》記載吃柚子能夠解酒。喝酒後想消除酒精臭味,可以把柚子肉切成丁狀,然後沾上適量白糖吃,就可以恢復口氣清新。

  6、香蕉

  香蕉中含有提升血液中血糖濃度的物質,血糖濃度上升,進而使得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下降,達到解酒、緩解心悸和胸悶的作用。所以男人喝酒後若是胸悶、心跳快,可以適當吃1到3根香蕉來緩解酒後不適。

  7、葡萄

  葡萄是理想的解酒水果。新鮮葡萄中含有大量酒石酸,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可以跟酒中的乙醇發生反應,從而生成酯類物質,這樣就可以降低血壓中酒精濃度。葡萄的酸味可以緩解喝酒引起的噁心、反胃等胃部不適症狀。

  8、西紅柿

  西紅柿中含有加快酒精分解和吸收的特殊果糖成分,所以一次性喝300毫升以上的西紅柿汁,可以快速擺脫就會頭暈狀態,從醉酒中清醒過來。養生之道網提醒,生吃西紅柿或者是喝西紅柿汁,都能起到解酒作用,不過後者的解酒作用更好。

  除了以上介紹的外,醉酒者可飲些牛奶,以便使蛋白凝固,保護胃黏膜,緩解對酒精的吸收。醉酒時,取1~2只皮蛋,蘸醋服食,也可以醒酒。或者將大白菜心切成細絲,加白糖、醋拌勻,當冷盤服食,對消除醉酒也有作用。吃幾個梨或將梨去皮切片,浸入涼開水中10分鐘,吃梨飲水,也能解酒。

  解酒的最快方法

  1、喝清水,恢復體內水分平衡

  酒精有改變肌體細胞內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體內水分的2/3都在細胞內,但是酒精增加後,細胞內的水分會移動到血管中,所以雖然整個身體的水分不變,但因細胞內的水分減少了,也會覺得乾渴。

  不論是哪種原因,充分攝入水分都是沒錯的。“醒酒水”自古以來就是緩解酒後不適的方法之一。在滿滿的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鹽並一口喝下去,會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2、飲用運動型飲料和果汁也有效

  過量飲酒的第二天早上醒來,嗓子常常感覺很乾渴,此時體內殘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質乙醛,應想辦法儘早將其排出體外。

  含無機鹽和糖分的飲料,除了有水分補給作用之外,還有消除體內酒精的作用。運動型飲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別是運動型飲料,其成分構成接近人的體液,易被人體吸收,不僅對宿醉有效,飲酒時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厲害。此外,用含有茶多酚和維生素C的茶,或者用檸檬和蜂蜜做成的蜜汁檸檬水,對於宿醉也很有效。

  需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種飲料,如果太冰涼,有效成分都不易被吸收,所以應喝常溫或溫熱的。

  3、吃柿子,幫助分解酒精

  柿子是富含果糖和維生素C的水果,古時即被用作防止醉酒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甜柿中所含的澀味成分,可以分解酒精;所含的鉀有利尿作用。

  柿子葉也含有相當於柑橘數十倍的維生素C,其鮮嫩的幼芽可以炸著吃,或者乾燥後做柿葉茶喝。

  4、按理想速度飲酒

  理想速度,即不超過肝臟處理能力的飲酒速度。肝臟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時約10毫升,酒中所含的純酒精***乙醇***的量,可以通過酒瓶標籤上標示的度數計算出來。舉個例子,酒精度數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麼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個人花4個小時喝完,那麼平均每小時攝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剛剛符合肝臟的處理速度。按照這一速度喝酒,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酒精對肝臟的負擔。

  5、多食貝類,強化肝臟的解毒作用

  以蜆貝為例,它的營養成分中,蛋白質的含量可以與雞蛋相提並論,而且,由於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會對肝臟造成負擔,能夠促使肝臟恢復功能。

  貝類食物通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維生素B12和糖原對於促進肝臟的功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與膽汁酸結合後,可以活化肝臟的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