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胃腸消化的方法

  有很多人經常會出現腹脹疾病症狀,深受其困擾,總是腹脹怎麼辦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1、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品

  炒豆子、硬煎餅等硬性食品都不輕易消化,因此在腸胃裡滯留的時間會比較長,產生較多氣體而引發腹脹。

  2、鍛鍊身體

  天天應該堅持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而且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的功能。

  3、克服不良情緒

  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也可能會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造成過多的胃酸,其結果也會使胃內氣體過多,造成腹脹加劇。

  4、適度補充纖維食品

  高纖維食品並非只會導致腹脹,有時恰恰相反,在攝入高脂肪食品後,有時反而會有減輕腹脹的功效。原因在於,高脂肪食品難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腸胃裡逗留時間往往比較長,而一旦有纖維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統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5、留意某些疾患

  對某些疾病來說,腹脹或許就是先兆或是症狀之一。它們包括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和膀胱瘤等。

  6、改變狼吞虎嚥的習慣

  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等不良習慣,會很輕易吞進不少空氣;此外,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使大量空氣潛入胃部,引起腹脹。

  7、少食高纖維食品

  如土豆、麵食、豆類以及捲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它們都很輕易在腸胃內部製造氣體,從而導致腹脹的出現。

  消化不良怎麼辦

  山楂丸:該藥由山楂、六神曲、炒麥芽三味中藥組成,具有消積化食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食用肉食過多引起的脘腹脹悶等症,尤其適用於小兒食積症。但胃酸過多、燒心者不宜服用。用法:成人每次口服1~2丸,每天服1~3次;小兒減量服用。

  複方雞內金片:該藥由雞內金和六神曲組成,具有健脾開胃、消積化食的功效,可治療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腹脹、飲食停滯、嘔吐洩瀉等症。用法:每次口服2~4片,每天服3次。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沉香化滯丸:該藥由沉香、牽牛子、枳實、五靈脂、山楂、枳殼、陳皮、香附、厚朴、莪術、砂仁、三稜、木香、青皮、大黃十五味中藥組成,具有理氣化滯的功效,可治療飲食停滯、腹中脹痛、吞酸等症。用法:每次口服6克,每天服2次。老年體弱者及大便溏洩者要酌情減量服用。

  六味安消膠囊:該藥由土木香、大黃、山奈、寒水石、訶子、鹼花六味中藥組成,具有和胃健脾、導滯消積、行血止痛的功效。該藥因含有少量的大黃,因此特別適合胃脘脹痛、大便祕結、食積化熱者服用。用法:每次口服3~6粒,每天服2~3次。大便溏稀者和久病體虛者可每次服3粒;便祕者則需每次服6粒。

  王氏保赤丸:該藥系南通名醫世家王氏的祖傳祕方,由大黃、黃連、制南星、川貝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消積導滯、化痰平喘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乳滯疳積、上腹飽脹、乳食減少、痰厥驚風、嘔吐腹瀉、大便祕結等症。該藥也可治療成人腸胃不清、痰食阻滯等症。用法:6個月以內的嬰兒每次服5粒;6個月~36個月的小兒按月齡服藥,如6個月的小兒每次服6粒,7個月的小兒每次服7粒,依此類推,36個月的小兒每次服36粒;4歲小兒每次服40粒;5歲小兒每次服45粒;6歲小兒每次服50粒;7歲小兒每次服55粒:8~14歲的兒童每次服60粒。症狀較輕者可每天服1次,症狀較重者可每天服2次。成人每次口服120粒,每天服2次。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