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中風的治療方法

  中風又叫腦中風,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迴圈障礙性疾病。那麼,對於輕微中風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輕微中風的病因:

  ***1***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中風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

  ***2***心臟病,是腦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風溼性、高血壓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當出現心力衰竭或房顫時,促使血栓脫落,流至腦動脈而發生栓塞。

  ***3***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腦膜、腦血管,或單獨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動脈炎,如化膿性、結核性、黴菌性炎症和風溼病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少數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6***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與腦血管病關係密切。

  ***7***各種外傷、中毒、腦瘤、腦腫瘤放射治療以後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

  食物治療:

  腦中風是耗費社會資源最多的一種疾病。

  腦中風患者,往往在中風之後,就會殘障,一側的肢體就會偏癱,不但個人不方便,整個家庭也會陷入苦難。然而目前並沒有良好有效的醫療技術能讓這些中風患者再站起來,重新照顧自己。幹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就是在嘗試利用幹細胞使中風患者的大腦及神經、血管再生,恢復行走能力。

  飲食營養治療的目的是全身營養支援,保護腦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恢復。在飲食營養供給上要求個體化,即根據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併發症,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

  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復發。

  重症病人的飲食治療: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內如有嘔吐、消化道出血者應禁食,從靜脈補充營養。3d後開始鼻飼,為適應消化道吸收功能,開始的幾天內以米湯、蔗糖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

  在已經耐受的情況下,給予混合奶,以增加熱能、蛋白質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湯、蔗糖、雞蛋、少量植物油。對昏迷時間較長,又有併發症者,應供給高熱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證每天能有蛋白質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總熱能10.46MJ***2500kcal***,總液體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飼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氣管內。必要時可選用勻漿飲食或要素飲食。

  鍼灸治療:

  鍼灸治療該病發病時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為主症。一般情況下發病後初始2周內為急性期,2周以後進入恢復期,半年以上則為後遺症期。急性期以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效果最好,而在恢復期的治療中則中醫尤其是鍼灸治療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鍼灸能顯著改善癱瘓肢體和語言等功能,提高治癒率,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鍼灸治療中風病歷史悠久,見效獨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即有明確記載:“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以後歷代醫家對針灸治療該病各有論述,無論是取穴還是鍼灸方法,都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代鍼灸工作者在總結前人治療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不斷創新,使鍼灸治療該病的有效率和痊癒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傳統的鍼灸方法以疏通經絡為主,多取陽經穴,輔以陰經穴,對中風癱瘓的多數症狀確有療效。又有針刺“醒腦開竅”法應用於中風病的臨床治療,該法在選穴組方、運針手法方面進行了革新,以取陰經穴為主,陽經穴為輔,主要是改善元神之府大腦的功能,醒神通絡。利用蜜蜂尾針蜇刺穴位,比單純的鍼灸治療更有效果。蜂針液對於腦中風後遺症的療效與其所含有相當複雜的化學成分直接相關,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這些化學成分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和生物學效誚發揮綜合作用的結果。腦中風屬疑難病症,中西醫治療尚無理想效果的藥物。採用蜜蜂鍼灸療法,給腦中風患者的康復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