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後怎麼進行清洗

  游泳是夏季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但喜歡游泳的你對它的注意事項是否瞭解呢?對於哪些“特殊”人群游泳又有哪些禁忌?今天小編就與大家一起來探討下游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游泳注意事項

  夏天游泳很受大小朋友的喜歡,但很多人對游完後的清潔工作做的不夠仔細,你要知道夏天天氣熱,水溫高,易導致細菌與病菌的超標,“與水親嘴”的清洗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特別是以下身體四大部位,要做好重點防護工作。

  清洗部位一:眼睛

  游完泳,眼睛會發紅、發澀,分泌物較多,這是結膜炎的表現,大多數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在紅眼病高發的6—8月,尤其要注意,游泳時戴好泳鏡,水進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用純淨水沖洗。游泳前後滴幾滴能消炎的眼藥水。

  清洗部位二:鼻子

  游泳不喜歡帶鼻夾的朋友要注意了,游泳池裡有很多病菌可誘發鼻炎,尤其是對些體質易過敏的朋友而言非常危險,所以在游泳下水時大家要先做好防護措施,還可以服用些抗過敏的藥物。

  嗆水了,千萬不要使勁擤鼻子,否則會使咽鼓管擴張,髒東西就會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游泳後則要多擤幾次鼻子。另外,游泳完後可以用鹽水洗鼻子,能有效減少消毒水對鼻黏膜的刺激。

  清洗部位三:女性私處

  對於那些喜歡游泳的女性而言,不僅要注意自己的眼睛與鼻子,還應該保護自己的私處,不當的游泳方法可能會引發婦科病,尤其在月經前後不要游泳,以防造成交叉感染,還有要注意,不要直接坐在泳池邊上,要穿上浴袍或圍上浴巾都坐下,這裡小編要告訴女性朋友,游泳後最好快速小便,再用清水加些洗液來清洗私處,可以很好的改善私處的酸鹼環境。

  清洗部位四:口腔

  即使是經過消毒的泳池,其細菌也未必能殺得乾淨。細菌通過口腔侵入呼吸道、消化道,進而發生感染。特別是當人體抵抗力降低、口腔黏膜有傷口或發生炎症的時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發生牙齦紅腫甚至口腔潰瘍。

  游泳後應馬上用清水漱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用漱口水消毒。泳後馬上清洗,能及時清除停留在口腔表面的細菌,防止其往更深處發展引起感染。漱口前,不宜喝水和吃東西。

  常見泳姿

  游泳姿勢一般分為爬泳、蛙泳、蝶泳和仰泳。爬泳速度最快,蛙泳姿勢比較優美,蝶泳爆發力最強,仰泳最省體力。

  自由泳

  在一八五零年,一位澳大利亞韋利士用一種雙手在水面滑動前移的姿勢來游泳,這也是蝶泳的雛形。

  及後英國泳手約翰特拉真於1873年採用了一種用胸泳腿再配合雙手交替前爬的泳式,後來澳大利亞人李察卡爾又根據特拉真及亞歷韋鹹的泳式,創造了一種‘淺打水’的踢腿方法。自此之後,腿的踢法就只有少許的變化。自由泳的完整配合有多種形式。一般常見的是每划水2次,打水6次,呼吸1次。

  蛙泳

  是一種模仿青蛙游泳動作的一種游泳姿勢,也是一種最古老的泳姿。

  蛙泳時,游泳者可以方便觀察前方是否有障礙物,避免撞上障礙物。18世紀中期,在歐洲,蛙泳被稱為“青蛙泳”。由於蛙泳的速度比較慢,在20世紀初期的自由泳比賽中***不規定姿勢的自由游泳***,蛙泳不如其它姿勢快,使得蛙泳技術受到排擠。隨後國際泳聯規定了泳姿,蛙泳技術才得以發展。

  仰泳

  早期的背泳只是仰浮在水面上,然後再用胸泳的踢腿推進。

  1900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有泳員使用手部在水面上過頭前移的泳式,踩踏式的踢腿方式,則要到1912年的奧運會才開始出現。

  蝶泳

  蝶泳的劃手方法是由德國泳手Erich Rademacher首次在1926年的胸泳比賽中使用,當時,他仍使用胸泳的踢腿方式。

  195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國際業餘游泳聯會***FINA***決定將此泳式與胸泳分開,因而增加了蝶泳,而且泳員更可以採用海豚式的踢腿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