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怎麼辦

  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的人都是會出現胸悶狀況的,該怎麼解決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胸悶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胸悶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胸悶呢?相信很多人都對此不是很瞭解,即便了解也不是很多的。不過這都沒關係,小編這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胸悶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卵巢等生殖系統開始發育成熟,分泌雌激素,促發月經按月來潮和形成明顯的女性性徵。胸悶氣短與性激素分泌水平大有關係。年輕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增厚,脂肪組織的耗氧量比肌肉組織多,所以年輕女性會導致人體氧氣供應不足,出現胸悶氣短。

  2、心理性因素

  主要由鬱悶、心情不舒暢等不愉快的情緒引起。女孩子往往情感細膩,遇到不順心的事容易生悶氣,情志不舒,常常使她們感到胸悶氣短。據心理學家統計,此種原因導致的胸悶氣短是最常見的。看來凡事都得想得開;切勿太鑽牛角尖。

  3、病理性因素

  在醫學上面有許多疾病都是會導致病人出現胸悶症狀,如心肌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呼吸道疾病等。

  二、胸悶的解決方法

  出現胸悶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對於出現胸悶狀況我們一般有以下解決方法。而這些方法你可以通過不同原因引起的胸悶進行不同的治療哦。

  1、藥物治療

  根據不同病因而有不同的治療,重在針對病因治療。

  2、細菌性肺炎

  抗感染最重要,治療2~3天后,病情仍無改善甚或惡化,應調換抗感染藥物。已有病原檢查結果時,應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的藥物。無病原學資料可依,則應重新審視肺炎的可能病原,進行新一輪的經驗性治療。輕、中度肺炎總療程可於症狀控制如體溫轉為正常後3~7天結束;病情較重者為1~2周;金葡菌肺炎、免疫抑制患者肺炎,療程宜適當延長;吸入性肺炎或肺膿腫,總療程須數週至數月。其他治療應根據病情選用,如吸氧、止咳化痰、輸液與抗休克等。

  3、急性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治療和抗凝治療非常重要。血栓的形成在AMI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故在AMI早期就應該應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這種治療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和維持與梗死相關動脈的通暢,第二個目的是減少病人血栓形成的趨勢,因而減少附壁血栓形成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的療效部分表現為減少了AMI病人的病死率。

  4、支氣管哮喘

  治療以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β2受體激動劑、茶鹼類、抗膽鹼能藥物、補液、吸氧等對症治療為主,若病情危急,可考慮機械輔助通氣治療。病情緩解期應教會病人使用長期激素吸入療法等。

  5、精神心理治療

  即調整心態、放鬆精神、消除顧慮,培養樂觀豁達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改善神經功能。

  6、體質鍛鍊

  體育運動能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調整大腦功能,另外,運動能明顯改變人的情緒,堅持長期鍛鍊,能增強體質、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增強,使植物神經功能恢復。

  三、胸悶的保健方法

  第一、飲食預防

  老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肺氣腫、冠心病等,預防老年胸悶的發生,就要從預防肺氣腫、冠心病做起。在飲食方面宜清淡,少吃肥甘厚膩之品,而應適當多食大豆和玉米等對心血管系統有益的食物。此外,祖國醫學認為,胸悶多與心、肝、肺和腎等臟腑有關,其原因是血脈受阻和氣機不暢,因此可在辨證的基礎上服食具有活血功效的三七、丹蔘、補益肺氣的百合、銀耳、舒肝理氣的柴胡、陳皮等。

  第二、運動預防

  堅持體質鍛鍊,可外出慢跑、散步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以增強肺功能。最好每天能堅持鍛鍊30分鐘,這樣,既可促進肺泡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可以鍛鍊心臟的泵血功能和自身供血能力。

  第三、習慣預防

  保持心態平衡,良好的情緒,樂觀豁達的性格,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預防胸悶的發生。人的心理與生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當人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時,即可出現胸悶、心慌等症狀。

  第四、按摩理療

  1、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它是心臟的保健要穴,可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祖國醫學認為心包位於心臟外面,就好像心的圍牆一樣。當有外界邪氣侵犯心臟時,心包能代心受邪。因此經常按摩內關穴可對心臟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從而預防胸悶的發生。將手掌朝上,當握拳或手掌上抬時就能看到前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這兩條筋之間,從腕橫紋向上兩寸的地方。按揉內關穴力道要適當,有酸脹感就可以了,不可太強。以左手拇指螺紋面按右手內關,以右手拇指螺紋面按左手內關,交替進行,平時可以邊走邊按,也可以在工作之餘進行揉按,每天按摩兩次,每次2—3分鐘即可。

  2、按摩膻中穴

  膻中穴屬任脈。該穴是八會穴之氣會,並且是心包募穴,具有治療氣喘、胸悶、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氣機不暢等疾病的功效。其位置很好找,就在身體前面,兩乳頭連線之中點處。其按摩手法分揉法和推法。採用揉法時,用拇指或用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反覆10遍。採用推法時,以兩隻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兩側推抹至側腰部,以20次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