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百合球

  百合種球的種植方法很簡單,也沒有太多的複雜流程,比如消毒之類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百合球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百合球種植方法

  一、小鱗莖培育法

  此法適用於產生小鱗莖的品種,如天香百合品種等。秋季挖取可供食用的大鱗莖時,收集土中的小鱗莖,按珠芽培育法播種,因小鱗莖比珠芽大,故播種距離應比播珠芽稍大一些,經1年培育,大部分小鱗莖可達到種球標準,較小的鱗莖可繼續培育。

  二、珠芽培育法

  此法適用於產生珠芽的品種,如卷丹品種等。夏季採收成熟的珠芽,9月下旬~10月上旬,按行距12~15cm開4cm深的播種溝,溝內每4~6cm播珠芽1枚,播後覆土3cm左右。地凍前培土覆草蓋膜,以利安全越冬。第2年春季出苗時揭除覆蓋的草和膜,中耕除草,適當追肥澆水,促使秧苗旺盛生長。待到秋季地上部枯萎後挖取小鱗莖,然後按行距30cm、株距9~12cm播種,覆土厚約6cm,按上一年管理方法,再培育1年,秋季可收穫達到標準大小的種球,部分未達標小鱗莖可繼續培育。

  三、鱗片扦插培育法

  秋季或春季從充分成熟的鱗莖上選取發育良好的鱗片,用利刀將鱗片自基部切下,先在500倍苯菌靈溶液中浸30min殺菌,取出晾乾後插播到沙壤土的苗床中。插鱗片時基部向下,入土深度達鱗片的1/2~2/3,片距4~5cm。插後立即遮蔭,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持水量75%,但床土不可過溼,以防鱗片腐爛。一般插後經15~20天,從鱗片下端的切口處長出1~2個胚球,以後生根長葉,適時追肥澆水,促進生長。秋季可形成玉米粒大小的小鱗莖,挖取後照珠芽培育法再播種培育一年能達到種球標準。

  怎麼種植百合種球 百合種球的五種栽培方法

  四、芯子培育法

  此法適用於獨頭鱗莖品種。秋季採收百合時進行嚴格選擇,淘汰病合、弱合和肉色異樣的百合,選取發育良好的,剝去鱗莖中外層鱗片用於上市或加工,將剩下拇指粗的百合芯子與根盤作種球,在苗床培育1年,即可達到種球標準。

  五、種子培育法

  此法適用於能開花結實而產生種子的品種,如卷丹、山丹等品種。秋季採得成熟的種子,隨即播入苗床土中。苗床土用中層菜園土4份加充分腐熟細碎的堆肥4份加細沙2份混合拌勻,平鋪於苗床,厚約10cm。種子撒播後蓋細土3cm,再覆草蓋膜。選擇秋季播種方式,種子可在冬季先發根,翌春出苗早且生長快,切記不要拖到第2年春季播種,否則出苗很遲且發芽率低。春季出苗後揭去膜和草,進行間苗,以後勤中耕除草,適時追肥,促進生長。等到秋季採收的鱗莖很小,須繼續培育4~5年方可作為種球。

  百合花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釐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

  肉質根稱為“下盤根”,多達幾十條,分佈在45~50釐米深的土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隔年不枯死。纖維狀根稱“上盤根”,“不定根”,發生較遲,在地上莖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釐米以上時開始發生。

  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佈在土壤表層,有固定和支援地上莖的作用,亦有吸收養分的作用。每年與莖幹同時枯死。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

  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有的品種***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莖的腋葉間能產生“珠芽”;有的在莖入土部分,莖節上可長出“籽球”。

  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葉片總數可多於100張,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併發育成新個體。

  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稜。

  種子多數,卵形,扁平。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