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種植技術管理

  草莓是結果快、成熟早、繁殖易、週期短、效益高的經濟作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繁殖苗地的準備

  1、選擇排灌方便不易積水、肥力較高的水田,或菜園土***前在作物及使用過綠黃隆除草劑的土塊***。施足基肥***餅肥、家肥、人糞尿、磷肥***腐熟後撒施,同時每畝用50%辛硫磷一斤或3%呋喃丹三斤,拌細土25斤撒施後,翻土作畦。畦寬1.5—1.8米,龜背形以防積水,土要碎。

  2、每株的選擇及定植。選擇新葉正常開展,小葉對稱,葉色濃綠葉柄粗, 葉片大,長勢健壯,豐產性好,摘除病葉與老葉。我市一般在公曆四月份定植於繁殖地***日平均溫度在12℃以上***。每畦定植兩行,離畦面邊30釐米處定植,株距60—80釐米。栽後,立即澆水定蔸。

  3、肥水管理,育苗地施肥的原則是:適氮,重磷、鉀,每畝用腐熟的菜餅200斤加尿素7—8斤,磷肥50斤,鉀肥10斤,水溶解後每隔20天澆溉一次。人糞尿也可代替。

  4、每株定植成活後***一星期後***噴赤黴素***九二O***,既每一克“九二O”兌水40—50斤,***九二O先用濃度高的

  白酒在乾淨的碗內化解***噴霧。連噴兩次,時隔一星期至10天。八月份嚴格控制施氮肥,讓其適當乾旱,但不要過份。

  二、適時移栽和移栽地的準備及規格

  1、大田準備:選擇肥沃、排澆方便的田或土作大田用地。草莓需肥量較大,加上後期***採果期***一般較少施肥,所以基肥要足,並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畝有機肥3000斤,餅肥100斤,複合肥50—60斤,尿素15斤,過鈣80斤,鉀肥20斤,除尿素和複合肥外,其它肥攪勻腐熟後,與尿素、複合肥攪勻撒施土面,接著翻土作壟。一般壟高25—30釐米,壟底寬90釐米,壟面60釐米。壟溝寬30釐米,壟底加溝寬100--120釐米左右,壟面至溝底有一定的傾斜度。

  2、定植時期與方式:我市設施栽培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移栽。定植密度與苗情、土地肥、瘦分別對待,壯苗、旱苗、地肥宜稀植。反之宜密植。一般畝栽7—9千株。壟作好後,從壟邊往內5公分處定植,株距12—15釐米。壟長一般不超過30米。

  在移栽時應注意,一是定向移栽: 既弓背朝外,有利以後花序抽出。二是雙行三角形***品字形***栽植,有利通風透光紮根。三是把握深度,做到下不露根,上不埋苗心,有利分櫱。四是帶土移栽,有利成活。五是晴天下午栽, 陰天全天栽。六是加強水肥管理,栽後立即澆透定根水,澆水時可按800倍液加甲基託布津。七是及時查苗補苗。

  三、田間管理

  1、冬前管理,定植成活後至11月中下旬,應注意三點:一是薄肥勤施,以氮肥為主,最好是稀糞水;二是保持溼潤;三是除草鬆土摘老葉、病葉。

  2、開花前後管理:用託布津、速克靈、樂果等防治病蟲害。

  3、越冬期管理:寒冬來臨前,要澆透水以防寒。

  四、適時蓋膜

  蓋膜能成倍地增加產量,減少果實損失防止汙染。膜分大棚蓋膜、地膜。蓋膜時間應掌握在日平均溫度降到8℃左右時,開始蓋膜。先蓋大棚膜,後蓋地膜。蓋膜前先要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蟲害。***大棚製作與購膜型號***由於篇幅有限恕不介紹,有意者請與農科所聯絡。蓋膜後,晚上棚內應保持溫度8℃,白天20℃左右,晴天中午要掀膜,下午3點復膜。溫度過高,花粉死亡,溫度過底花粉活性不夠,難以授粉。

  利用冬暖大棚進行草莓促成栽培,可使鮮果在元旦、春節期間上市,售價高,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是適於農村推廣的一項技術。現將冬暖大棚草莓促成栽培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供果農參考。

  1 大棚建造

  選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5.5~6.5的地點建棚。大棚以東西向為最佳。大棚長度與跨度應依地形特徵決定,以便於管理和降低造價為前提。一般長度為50~80m,跨度為7~8m。大棚一般採用短後坡式結構。脊高2.8~3.2m,後坡長1~1.5m,後牆高1.8~2.2m,厚0.5m,牆外培土0.5~1m。棚前0.7m處挖深0.5m、寬0.8m的防寒溝,溝內放碎草,上面蓋土壓實。

  2 品種選擇

  目前,適於冬暖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種主要有弗吉尼亞、寶交早生、豐香、全明星、哈尼等,但經品種對比試驗看出,弗吉尼亞為首選品種。因該品種休眠期短,生長勢強,抗病,果實硬度高,耐貯運,果個大,平均單果重達51g,色澤好,且自花授粉能力強,畸形果比例小。

  3 整地與施底肥

  栽苗前半月要完成整地與施肥,一般666.7m2施優質腐熟圈肥3000~5000kg、磷酸二銨30~40kg、硫酸鉀15~20kg。深翻土壤,使肥土充分混合,整平壓實後做高畦,畦寬90~100cm,畦高20~25cm,如土壤墒情差,栽苗前還要灌水造墒。

  4 栽植及栽後管理

  冬季促成栽培的草莓在山東以9月上中旬栽植為宜。為儘早達到豐產效果,應提前對草莓進行假植,即在7月中下旬,將壯苗從母株上分離出來,選肥沃的土壤進行假植,直到分化出花序後再向棚內移栽。栽前要剪除老葉、病葉、匍匐莖,剔除小苗、病弱苗和根系損傷嚴重的苗。一般每畦栽兩行,行距視畦面寬度而定***一般25cm左右***,株距13~17cm,每666.7m2栽苗8000~10 000株。栽植深度掌握“淺不露根,深不埋心”。栽植時應注意將苗的弓背向溝道一側,使花序著生在同一方向,一穴一株,隨起苗隨栽植,栽後2~3天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栽後要使土壤保持溼潤狀態,但在覆蓋棚膜前10天或排水較差的土壤一定不要漫灌。苗返青後,要及時鋤草鬆土,並噴施50%多菌靈500~6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2~3次。地面覆蓋地膜提高地溫,防除雜草,避免將來草莓果實沾帶泥土。最好選用黑色地膜。覆膜前鬆土除草一次,並在畦上草莓行間鋪設滴灌管道,以利旱時供水。

  5 扣棚及扣棚後的管理

  扣棚時間約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棚膜應選用無滴消霧型聚氯乙烯***PVC***膜,以增加棚內光照,降低棚內溼度,減少病害發生。

  5.1 葉面噴肥

  草莓為淺根植物,根系的吸收功能相對較差,再加上草莓從移栽到開始結果,生長期很短,需養分很多,故除要施足基肥外,還要通過葉面噴肥予以補充。一般每隔7~10天噴一次0.2%~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噴肥要避開花期。

  5.2 溫溼度控制

  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利於草莓花芽分化,故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下,如白天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夜間溫度以不低於6℃為好,如溫度低,要及時加蓋草苫保溫。

  扣棚後應控制澆水,嚴禁大水漫灌,以免降低棚內溫度和增加空氣溼度引發草莓病害。如確需供水,應用地膜下草莓行間的滴灌管進行,供水要選晴暖天氣的上午,以防棚溫驟然降低,影響草莓正常生長。

  5.3 人工補光

  初冬季節光照不足,可採用電燈泡補光,特別遇有連陰天氣,更應補光。補光方法是在棚的跨度中間每隔4~5m安裝一個150~200W的白熾燈泡,距地面1.5~2m,傍晚蓋草苫後補光3~6小時。

  5.4 摘除匍匐莖和老葉

  每天要巡視檢查,發現長出的匍匐莖及老葉、病葉要及時摘除,一般每株留功能葉10~12片,以利通風透光。

  5.5 預防病害

  扣棚後,因棚內溫度高,易誘發草莓褐斑病、灰黴病等病害,防治時除及時通風外,可適當噴施50%多菌靈500倍液,50%速克靈800倍液或用速克靈煙劑燻蒸。

  6 幾項增產措施

  授粉。草莓雖屬自花授粉,但人工授粉可使果個增大,畸形果減少,達到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的目的。其授粉方法有三種:一是搭配授粉品種,一個棚內可栽植2~3個品種,互相授粉;二是人工輔助授粉,在花期通風,或扇風,借微風傳粉,人工點授也可;三是放蜂,大棚內放養一箱蜂,利用蜜蜂傳粉***噴藥時要將蜂箱搬出***。且要在通風窗處加紗網,防止蜜蜂飛走。

  赤黴素處理。赤黴素有促進生長、打破休眠和提早成熟的作用。噴施時要重點噴心葉,噴霧要細、要勻,噴後把棚溫略微提高,使頂花提前開放。噴赤黴素一定要掌握好時間,應在保溫後至花蕾出現30%前噴施。過早,會把腋花芽變成匍匐莖,過晚起不到促花作用,只能促進葉柄生長,尤其不能超量噴施。一般第一次噴10×10-6的赤黴素,第二次噴5×10-6的赤黴素。

  疏花疏果。每株草莓一般有2~3個花序,弗吉尼亞最多可達6個花序,每個花序可著生7~20朵花。高階次的花開得晚,往往不能結實,所以要把高階次的花蕾疏去。一般每花序留5~6朵花,以使養分集中。疏果是在幼果期進行,應及時疏除畸形果、病蟲果,一般每花序留4~5個果較好。

  春旭草莓

  春旭草莓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以春香或波蘭品種雜交育成,2000年審定並命名。植株生長勢中等,較開張,株高29cm,冠徑約為23cm,葉片長圓形,單株有葉6-10片,葉面光滑,葉柄細長,葉梗基部稍呈紅褐色;花序平於或高於葉面,每株有花序2-3個,匍匐莖抽繩能力強,每株可反之匍匐莖苗百餘株。果實長圓錐形,平均單過重15g,最大36g,果面平整,鮮紅色,光澤強,種子小,分佈細密,略凹於果面,果實柔軟,果肉紅色。肉質細,汁多,味香甜,品質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維生素C53.7mg/100g。春旭休眠期短,對低溫需求量少***40h以內***,耐熱,耐旱,也耐低溫,較抗白粉病。豐產性好,大棚栽培每畝產量在2000kg左右。

  春旭草莓在南京地區12月中下旬果實開始成熟,採收期可持續到翌年5月末。春旭草莓適宜設施促成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