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怎麼種植

  馬蘭花在我國栽培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歐、亞、非3洲均有分佈,品種極多,難以計數。此花按植株高度不同可分3種類型:矮株型僅18-25釐米,中株型高25-70釐米,高株型可高達120釐米。那麼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馬蘭花的種植技術

  田間管理:

  馬蘭對土壤適應性很強,但以水利設施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為好。移栽前人工拔除雜草,或用無公害除草劑噴殺,同時結合翻耕每667m2施已發酵腐熟的優質豬糞或牛糞5000kg左右,做到基肥充足,土肥交融,為馬蘭持久旺盛生長打好基礎。而後整地作畦,畦的寬度和長度根據田塊大小和大棚覆蓋標準而定,一般土地利用率要求在90%以上。把好除草關和施足基肥是獲得馬蘭安全、優質、高產的基礎,不可掉以輕心。

  移栽:

  馬蘭一般在9月份移栽,11月上旬用塑料大棚覆蓋。大棚可選用簡易毛竹大棚,或用可移動鋼架大棚等,大棚寬度和高度與常規蔬菜大棚相同,要求做到保溫效能好,田間操作方便,以利馬蘭生長和田間作業。

  大棚馬蘭要實行綠色管理。經過4a多的實踐,大棚馬蘭在秋冬生長期間,沒有發生過病蟲嚴重危害,不需要噴藥防治。偶爾發生點狀的葉斑病,用草木灰撒施防治即可。因此棚栽馬蘭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當苗高10~15cm時,即可開始用剪刀剪取嫩梢上市。一般每隔10~15d採剪1次。採剪時注意保留短的嫩芽,以保證後期產量。採剪後的嫩梢,要放在陰溼的陶器缸中,噴細水防止萎蔫,用保鮮袋裝好及時送往市場銷售,做到按時採剪,保鮮上市。

  採收:

  每次採收後,要及時追施氮素肥料。由於採收間隔期較短,應施腐熟稀薄

  的人糞尿,或綠色環保型速效有機顆粒肥料,或綠色環保型速效有機液體肥料,不施用速效性化學氮肥,確保大棚馬蘭安全優質。

  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大棚馬蘭是一種一年四季均可採收的蔬菜,且栽種一次可連續採收多年。一年四季只要不斷地剪去嫩梢,它就會不斷地長出嫩梢,不會開花,不會結籽,源源不斷地供人們採剪和食用。清明過後,揭去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讓其自然生長,只要勤管理,勤施肥,其嫩梢產量比大棚覆蓋期間還高,且香味濃郁,品質優良;由於馬蘭抗病蟲力強,一般不需要用藥治蟲防病。特別到了七八月蔬菜淡季,人工栽培的馬蘭填補了蔬菜淡季中葉菜類的空缺,雖然價格比春節期間低,但其經濟效益仍比一般蔬菜高1~2倍。

  馬蘭花的特徵

  馬蘭花為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多年生密叢草本,根狀莖粗壯,木質,斜伸,外包有大量緻密的紅紫色折斷的老葉殘留葉鞘及毛髮狀的纖維;鬚根粗而長,黃白色,少分枝。

  葉基生,堅韌,灰綠色,條形或狹劍形,長約50釐米,寬4-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鞘狀,帶紅紫色,無明顯的中脈。

  花莖光滑,高3-10 釐米;苞片3-5枚,草質,綠色,邊緣白色,披針形,長4.5-10釐米,寬0.8-1.6釐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內包含有2-4朵花;花乳白色,直徑5-6釐米;

  花梗長4-7釐米;花被管甚短,長約3毫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4.5-6.5釐米,寬0.8-1.2釐米,頂端鈍或急尖,爪部楔形,內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4.2-4.5 釐米,寬5-7毫米,爪部狹楔形;

  雄蕊長2.5-3.2釐米,花葯黃色,花絲白色;子房紡錘形,長3-4.5釐米。

  蒴果長橢圓狀柱形,長4-6釐米,直徑1-1.4釐米,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棕褐色,略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 6-9月。

  馬蘭花的價值

  馬藺根系發達,抗逆性和適應性極強,耐鹽鹼,是北方土壤沙化地區防風固沙、鹽鹼地綠化和改良的優秀地被花卉。馬藺繁殖簡單迅速,用種子繁殖,出苗率可達到80%以上,用成熟的馬藺分株繁殖成活率也很高。這些特性極大地減少了生產成本。馬藺與草坪植物相比,綠化養護成本低。據統計資料顯示,北京市鋪種每平方米草坪23元左右,此外每平方米還需6~8元的養護費。但馬藺目前每株售價1.5元左右,可根據不同需要調整種植密度,因此一次性投入少,馬藺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很少發生病蟲危害,它還分泌一種特殊物質不遭受鼠害。植株一旦形成即不必進行後期養護,養護開支遠低於草坪。

  馬藺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馬藺葉色深綠,在華北地區綠期可達280d以上;馬藺花色清幽淡雅,花期長達50d,除用於城市綠化,也可作為切花花材;馬藺葉多、直立叢生,排汙減塵、淨化大氣的功能要比其它草類植物高出25%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