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常見的鍛鍊方法有哪些

  腰肌勞損其主要症狀是腰部酸困和疼痛 ,腰痛較重者常伴有腰肌緊張性痙攣 ,腰部活動性受限,彎腰困難。嚴重者可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踐證明 ,運動療法對其有較好的效果。呢?本文是小編整理腰肌勞損常見的鍛鍊方法的資料,僅供參考。

  腰肌勞損常見的鍛鍊方法

  運動療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各種運動的方式達到強身健體或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在各種自然療法中,運動療法最能調動患者自身能動性,鍛鍊精神與意志,積極樂觀的與疾病做鬥爭。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腰肌勞損的運動療法。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如果處於急性疼痛期,這時的運動方式以臥床休息為主,減少運動,尤其是劇烈、腰部活動幅度較大的運動,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如彎腰穿鞋、洗臉、轉身等一些需要腰部用力或者活動幅度較大的動作都應該儘量避免或者減少,這個時期可外敷祺安堂神農消痛貼,以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促進恢復。

  緩解期腰肌勞損者已經可以生活自理,這個時候我們建議患者做適當的運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適當的運動,以增強體質,促進區域性氣血流通,增加腰椎的靈活度,為正常生活的開始做好適應性訓練。這一時期適合的運動方式有:

  倒行也稱倒著走,就是連續向後退著走路。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腰背肌群力量,在退著走時腰部肌肉有節湊的收縮和舒張,可以使腰部血液迴圈得以較好的改善,有助於腰部組織新陳代謝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船型運動早晨起床前或晚上睡覺前,俯臥在床上,兩手交叉放在腰上,雙下肢有節奏地用力向後抬起、放下,同時挺胸抬頭,重複30-50次。可以有效增加腰部伸肌群的肌力。

  踢腿運動雙手叉腰或者一手扶物,雙下肢有節湊地交替盡力前提後伸,連續30-50次。

  散步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特別適合辦公室工作人群,有節奏的散步可以使血液迴圈加強,血管的容量擴大。散步還可以鍛鍊腰臀部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強腰部和四肢的協調性。

  爬樓梯簡單易行,可以起到增強腰部肌肉力量的作用,尤其是下樓梯時候重心後傾,腰部肌肉收縮舒張,對腰肌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關於運動,早在秦國《呂氏春秋》中就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行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明確提出了運動療法的理論。三國時期名醫華佗認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膏藥繼承人李老師也建議在緩解期通過適當的運動以輔助促進腰肌勞損的恢復,並在幾代人的基礎上對祖傳膏方改良提升推出了祺安堂神農消痛貼,具通經疏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之效,有效促進腰部軟組織損傷***腰肌勞損***的恢復。

  最後提醒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度”,運動亦是如此。適度的運動有益於健康,而超過這個度,則過猶不及。運動也因人而宜,請根據自身體質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方式進行。腰肌勞損是日久累積的結果,痊癒也非一時之功。故運動療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貴在有恆心,堅持不懈。

  腰肌勞損的康復鍛鍊運動處方

  1、腰肌鍛鍊保健法 仰臥保健法:患者取仰臥位 ,首先雙腳、雙肘和頭部五點 ,支撐於床上,將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離開床面 ,維持感到疲勞時 ,再恢復平靜的仰臥位休息。按此法反覆進行 10分鐘左右,每天早晚各鍛鍊一次。

  2、俯臥保健法 患者採取俯臥位 ,將雙上肢反放在背後 ,然後用力將頭胸部和雙腿用力挺起離開床面,使身體呈反弓型 ,堅持至稍感疲勞為止。依此法反覆鍛鍊 10分鐘左右 ,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長期堅持鍛鍊,可預防和治療腰肌勞損和低頭綜合症的發生和發展。

  3、腰背部叩擊按摩保健法 患者採用端坐位 ,先用左手握空拳 ,用左拳在左側腰部自上而下。輕輕叩擊10分鐘後 ,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 5分鐘左右,一日兩次。然後反過來用右手同左手運動法。自己感到按摩區有灼熱感 ,則效果更好,運動後自覺舒服無比。此運動法能促使腰部血液迴圈 ,能解除腰肌的痙攣和疲勞 ,對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勞損效果良好。

  除此之外,腰肌勞損患者還有兩種運動方法可以採用: ① 轉胯運腰 站立姿勢,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醫所說的腎穴位上,吸氣時,將胯由左向右擺動,呼氣時,由右向左擺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做8—32次。 ② 旋腰轉背

  取站立姿勢,兩手上舉至頭兩側與肩同寬,拇指尖與眉同高,手心相對。吸氣時,上體由左向右扭轉,頭也隨著向後扭轉,呼氣時,由右向左扭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做8—32次。

  4、膏藥治療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在這方面比較好的膏藥其有效成分可透入面板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並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滲透於表皮,刺激神經末梢,促進區域性血液微迴圈,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腰肌勞損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起到修復骨病組織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目的。

  5、鍛鍊療法

  腰部勞損的練功活動 對腰部勞損應加強腰背肌鍛鍊,以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腰部筋肉的力量。可作前俯後仰、左右側屈、風擺荷葉、仰臥舉腿、飛燕點水等功,並可結合廣播操、太極拳等。急性腰扭傷後未徹底治療,或逐漸勞損、出汗受涼以及運動量過大,超過了區域性所承受的能力或反覆單一動作疲勞積累所致。症狀為以酸脹、疼痛由輕到重,自感不適開始,夜間疼痛加重,輕微活動疼痛減輕,在競技狀態時幾乎不疼,活動累了疼痛加重。 腰肌勞損

  自我保健

  腰肌勞損患者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1、按揉腎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按揉2分鐘。

  2、兩手半握拳,在腰部兩側凹陷處輕輕叩擊,力量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每次叩擊2分鐘。

  3、兩腿齊肩寬站立,兩手背放在背部,沿腰兩側骶棘肌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感覺發熱為度。

  4、雙手叉在腰部,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腰部放鬆,呼吸均勻,做前後左右旋轉搖動,開始旋轉幅度要小,逐漸加大,一般旋轉80~100次。

  5、彈撥痛點10~20次,然後輕輕揉按1~2分鐘。

  可以促進腰肌勞損恢復的運動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如果處於急性疼痛期,這時的運動方式以臥床休息為主,減少運動,尤其是劇烈、腰部活動幅度較大的運動,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如彎腰穿鞋、洗臉、轉身等一些需要腰部用力或者活動幅度較大的動作都應該儘量避免或者減少,這個時期可外敷祺安堂神農消痛貼,以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促進恢復。

  緩解期腰肌勞損者已經可以生活自理,這個時候我們建議患者做適當的運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適當的運動,以增強體質,促進區域性氣血流通,增加腰椎的靈活度,為正常生活的開始做好適應性訓練。這一時期適合的運動方式有:

  1. 倒行也稱倒著走,就是連續向後退著走路。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腰背肌群力量,在退著走時腰部肌肉有節湊的收縮和舒張,可以使腰部血液迴圈得以較好的改善,有助於腰部組織新陳代謝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船型運動早晨起床前或晚上睡覺前,俯臥在床上,兩手交叉放在腰上,雙下肢有節奏地用力向後抬起、放下,同時挺胸抬頭,重複30-50次。可以有效增加腰部伸肌群的肌力。

  3. 踢腿運動雙手叉腰或者一手扶物,雙下肢有節湊地交替盡力前提後伸,連續30-50次。

  4. 散步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特別適合辦公室工作人群,有節奏的散步可以使血液迴圈加強,血管的容量擴大。散步還可以鍛鍊腰臀部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強腰部和四肢的協調性。

  5. 爬樓梯簡單易行,可以起到增強腰部肌肉力量的作用,尤其是下樓梯時候重心後傾,腰部肌肉收縮舒張,對腰肌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關於運動,早在秦國《呂氏春秋》中就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行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明確提出了運動療法的理論。三國時期名醫華佗認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膏藥繼承人李老師也建議在緩解期通過適當的運動以輔助促進腰肌勞損的恢復,並在幾代人的基礎上對祖傳膏方改良提升推出了祺安堂神農消痛貼,具通經疏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之效,有效促進腰部軟組織損傷***腰肌勞損***的恢復。

 

  最後提醒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度”,運動亦是如此。適度的運動有益於健康,而超過這個度,則過猶不及。運動也因人而宜,請根據自身體質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方式進行。腰肌勞損是日久累積的結果,痊癒也非一時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