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養殖方法_什麼地方養殖批發牛蛙

  對於想在農村發家致富的,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下以下關於牛蛙的養殖方法,從而掌握一門養殖技術!

  牛蛙養殖的培育池條件

  培育池一般選用小型水泥池,水深0.6米—1米,面積8平方米—10平方米。池壁斜度要略大些,便於蝌蚪在池壁休息和變態後的幼蛙登陸。因剛孵化的蝌蚪體長僅5毫米—6.3毫米,游泳能力差,主要靠吸盤吸著附著物休息,池中應投放水葫蘆、水草、樹根等,覆蓋率佔1/3。池四周用竹箔圍好,以防敵害,池中水面下10釐米處設餌料臺。

  牛蛙的放養密度

  剛孵出的蝌蚪可適當密養,便於管理,每平方米可放養蝌蚪2000只—3000只。10天后隨著個體長大,攝食能力增強,密度應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養500只—1000只,30天后至變態前每平方米放養100只—300只。放養時用3%食鹽浸洗5分鐘,消毒殺菌。

  牛蛙的投餌數量

  孵化後的前6天,蝌蚪主要靠體內卵黃囊提供營養,6天后隨著卵黃囊消失,開始攝食浮游生物和人工餌料,培育前先施肥,培育浮游生物,解決蝌蚪開口餌料,能提高蝌蚪成活率。投喂的人工餌料,主要有田螺、魚肉、動物內臟、水蚤、豆餅、米糠等。投喂量:7日齡—30日齡的蝌蚪,每1000只每天投餌40克—70克,其中動物性餌料佔70%;30天后至變態前,每1000只蝌蚪每天投餌60克—80克,其中動物性餌料佔57%。粉狀飼料要煮熟後搓成團投喂,魚肉、魚腸等要切碎,田螺要壓碎後投喂。每日投餌時間為16時—17時。

  牛蛙養殖的日常管理

  培育過程中每3天—5天換水一次,每次10釐米—15釐米,每次換水時水溫差不能越過3℃,每天要定時清洗食臺。蝌蚪經80天—110天培育變成幼蛙,變態前這一階段死亡率較高,因此要加強管理,停止投喂,保持環境安靜,努力提高變態期蝌蚪成活率。肉食性魚類、蜻蜒幼蟲、水蛇、虎斑蛙蝌蚪、龍蝨幼蟲等均會吞食牛蛙蝌蚪,一旦發現,要及時清除。

  牛蛙蝌蚪的飼養管理

  蝌蚪是牛蛙個體發育的幼體階段,也是生產過程的苗種階段,所以是生產牛蛙的物質基礎。蝌蚪飼養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蝌蚪的生長髮育、規格大小、質量,而且對以後變態的幼蛙質量和成活率,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是牛蛙養殖生產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對牛蛙養殖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蝌蚪飼養池

  目前用於飼養蝌蚪的池子有水泥池和土池兩種。由於土池開挖方便,成本又低,所以多數使用土池,而水泥池則主要用在高密度、高產量的集約化養殖。

  1.水泥池 面積15~20平方米,池深1米,可蓄水深80釐米。水泥池的優點:水質較清;水泥池的壁,適於蝌蚪早期吸附在上面休息,可避免這階段蝌蚪被泥沙覆蓋而造成窒息死亡換水等日常管理比較方便,成活率高,一般可以達到70%~90%;放養蝌蚪密度大,產量高。但因為放養密度大,生產出來的蝌蚪規格小,變成的幼蛙也小,只有4~5克;變態後的幼蛙,不能及時登陸,如不及時捕出,會造成變態幼蛙大量死亡;造價相對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多,這是水泥池的不足之處。

  2.土池 面積50~100平方米,池深0.8~1米,可蓄水深60~80釐米,四周的坡度要稍大,以1∶1.5~2為宜,這樣可保證堤埂牢度和適於蝌蚪變態成幼蛙後登陸棲息。土池的優點:水體相對較大,水質比較穩定,培育出的蝌蚪規格大,變態成幼蛙的規格也大,為7~10克以上;但管理難度大,敵害也多,成活率較為低,一般只有50%左右。

  二、放養蝌蚪前的準備工作

  1.放養蝌蚪的時間 剛孵化的蝌蚪,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且這時消化器官沒有貫通,又有腹部的卵黃囊供給營養,無需攝取外界食物。所以剛孵化的蝌蚪,不宜馬上移養到蝌蚪池,可待腹部卵黃囊吸收完畢,消化器官完全溝通,或者觀察到已有初便排出,這時才應將蝌蚪移養到蝌蚪池中飼養。至於具體時間,應根據當時水溫狀況而定:即水溫18℃~20℃時,約為孵化後180~200小時,水溫20℃~25℃時,約為孵化後150~170小時,而水溫26℃~30℃時,只要70小時。

  2.蝌蚪池的清整消毒 水泥池在蝌蚪放養前2天,要用濃度每升為1毫升的漂白粉或濃度每升為20毫升的生石灰溶液塗刷池底及池壁,進行消毒,然後在陽光下曝晒1~2天后,再放進乾淨水,才能放養蝌蚪;新開挖的水泥池更應在使用前2周,放水浸泡脫鹼,然後換入新水後才能放養蝌蚪。對土池,應在蝌蚪放養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藥物清塘。生石灰清塘多采用幹塘法,即將池水排剩5~10釐米,然後按每平方米90~110克的生石灰溶於水,將石灰漿遍灑全池,清塘後7天,才能放水放養蝌蚪;用漂白粉清塘時,漂白粉的用量為每平方米7.5~15克,溶水後遍灑全池,清塘後3~5天即可放水放養蝌蚪。

  3.注水施基肥 牛蛙蝌蚪在天然水域中,主要吃食浮游生物。所以用土池飼養時,應在放養前先施基肥培育浮游生物的方法來飼養蝌蚪。即在蝌蚪放養前7天,蝌蚪池先注水30~40釐米,然後在離池岸1米左右的淺灘水中,堆放牛、馬糞或人糞尿或青綠肥,肥料量為每平方米0.5千克。施肥後,浮游生物很快就繁殖起來,這樣放養蝌蚪以後,蝌蚪就能吃到豐富的適口餌料,迅速生長。水泥池則因為施肥會敗壞水質,造成蝌蚪窒息死亡,所以水泥池不能施肥,只能投喂人工餌料。

  三、蝌蚪的放養

  蝌蚪的放養密度,應根據飼養條件、養殖方式、餌料、蝌蚪大小和飼養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來決定。一般剛放養時,蝌蚪的密度可大些,全長1.2釐米的蝌蚪,每平方米放養800~1000尾;待全長達3~4釐米時,稀放到每平方米300~400尾;全長達6~7釐米時,稀放到每平方米150~200尾。水泥池由於管理和換水等條件優越,放養密度可比土池增加1~2倍。

  四、飼養管理

  蝌蚪的飼養管理,主要是控制水溫,調節水質和合理投餌。當水溫高達32℃時,蝌蚪的活動能力下降,吃食減少,生長受到抑制;35℃時,蝌蚪處於極度衰弱狀態,並開始出現死亡;38℃時,會出現大批死亡。所以在夏天高溫季節,必須採取降溫措施。水泥池上面要搭遮蔭架,種上葡萄或瓜類等爬藤植物遮蔭降溫;對土池,因面積較大,可在坐南朝北搭半個池子的遮陰架,也種上爬藤植物遮蔭作者單位: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降溫。此外,在有水源的地方,也可以通過加註外河新水來降溫。

  水質的好壞對蝌蚪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有密切關係。所以在蝌蚪飼養過程中應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加水或換水。土池還應根據水質的肥瘦進行追肥,大致每3~7天1次,每畝每次追施糞肥或青綠肥料150~200千克。肥料和浮游生物不足時要適當投喂人工餌料。

  水泥池主要投喂人工餌料,一般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1次,每天投餌量大致是蝌蚪總體重的2%~10%。

  五、蝌蚪的生長髮育和變態

  蝌蚪生長髮育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水溫和營養條件來決定。根據在水泥池中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600尾,飼養期內水溫變動於22~30℃,採用全人工餌料條件下的飼養結果:孵化後27天,全長達4.9釐米、體重1.4克,長出後肢芽;孵化後51天,全長達9.1釐米、體重8.1克,後肢長0.4釐米;孵化後81天,全長達10.3釐米、體重8.3克,並先伸出左前肢,接著第二天右前肢也破皮質鰓蓋伸出,口裂變深,隨後蝌蚪尾部逐漸吸收縮短;孵化後88天,尾部吸收完畢,變態成蛙。

  蝌蚪在變態階段是處在最危險時期,管理上稍有疏忽,會造成大批死亡。這時在水泥池內應多投放一些水浮蓮、鳳眼蓮等水生植物或木板等漂浮物,供變態的幼蚌能登上休息,這階段不論水泥池還是土池都應及時將變態的幼蛙捕捉到幼蛙池中飼養。

>>>下一頁更多有關“牛蛙養殖方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