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怎麼賺錢

  擺地攤賺錢也要講究技巧,你怎麼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擺地攤賺錢方法,以供參閱。

  擺地攤賺錢絕招:搞“回頭有獎”

  王大爺請人刻了一枚大印章,印在為顧客提供的國家級標準的食品袋上,顧客下次來買菜,憑這個袋子可以享受5%的優惠。除了這個,一般顧客買菜,王大爺總會送幾根蔥苗蒜秧。

  王大爺在深圳菜市場的這些絕招,讓他的生意非常火爆,效益很穩定。俗話說:行行出狀元。這位大爺就是個榜樣。

  擺地攤賺錢絕招:細分買菜人的需求,針對性的初加工

  王大爺發現,深圳買菜的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喜歡新鮮的好菜;一類是圖省事的,對難處理的菜一般不買。王大爺準備了兩種型別的菜,來滿足上面兩類人的需求。

  第一類菜:賣相很好的菜。每天菜販子把菜送到他的攤位時,王大爺就和保姆一起擇菜,把菜搞得漂漂亮亮,然後用保鮮膜包裝好,這樣的菜很受白領顧客的喜愛。

  第二類菜:方便烹飪的菜。王大爺和保姆把土豆削皮,把豇豆折成一段一段,把南瓜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等於賣半成品菜。價格貴30%左右,卻深受時間緊的上班族和手腳不靈便的老人的喜愛。

  擺地攤賺錢絕招:給小區附近的小餐館送半成品菜

  王大爺的半成品菜,深受顧客歡迎,也引起了小區附近很多小餐館老闆的興趣。雖然價格要貴一點,但卻可以省下一個小工的開支。那麼多菜,王大爺擇不過來,小區有一群沒事幹的人,王大爺把閒散的碎片化的人力資源充分整合擇菜,同時保證質量。

  擺地攤賺錢絕招:給顧客做美食顧問

  王大爺曾做過單位食堂的大廚,他充分發揮烹飪特長,給顧客當美食參謀。比如素菜如何與葷菜搭配等等。王大爺還到深圳小區旁的彩印店,把每一種蔬菜的烹飪技巧製作成小卡片,提供給有興趣的顧客。

  菜販子擺地攤賺錢故事

  杭州市農貿市場協會祕書長許柏齡說,蔬菜經營戶們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一年賺十萬元,人均五萬元,並不算高。但與一般居民收入增幅相比,他們的收入增長速度快很多。3年裡菜販收入增長了一倍左右,而2008年9月杭州市區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為960元,今年為1310元,增幅為36%。

  菜販們是這個城市的一員。在近江、朝暉等農貿市場,有的菜販在杭州已經賣了十多年菜。和杭州人一樣,他們面臨同樣的住房、生活成本。浙江大學勞動保障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祕書長郭繼強教授認為,菜販是個髒、累的辛苦活,每天都要工作,城市人不願意幹。以前菜販們的收入等同於農民工,只要維持基本生活。而“菜二代”的出現,意味著這個行業的人群已經變成城市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對於菜販的收入模式,專家們看待角度不同。許柏齡建議一邊合理控制蔬菜利潤,一邊給予生活支援。蔬菜等農產品是基本生活品,政府應該有指導價,毛利率應在30%上下浮動。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省社會學會長楊建華認為,政府對菜販這個群體應給予關心,應該像對其他行業的從業者一樣提供廉租房,以及上學、看病、養老等社會公共服務和保障。

  浙江大學勞動保障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祕書長郭繼強教授認為,在他們這幾年大幅增長的利潤中,有一部分體現了勞動經濟學中的補償性工資差別。在實際經濟活動中,有的工作令人輕鬆、愉快和安全,有的工作則令人感到單調、枯燥,或者不安全。由工作的這些特性引起的工資差別稱之為補償性工資差別。他注意到,美國的環衛工人年收入可達15萬美元,而大學教授的年收入只有8萬-10萬美元。

  通過競爭降低菜價

  人們通常在居住地就近買菜,根據統計,杭州市的蔬菜零售約有九成通過農貿市場完成。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數量上來說,農貿市場攤位是種相對壟斷的資源。杭州市政府定點農貿市場近年來增加有限。2006年至今,上城區、下城區、江乾區分別增加2家,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分別增加3家,下沙開發區增加4家,西湖風景名勝區增加1家。與城市規模的發展速度並不協調。

  數量不足又相對壟斷,這可能是目前農貿市場菜價比社群小店賣得貴的原因之一。在長慶街的新華路農貿市場、幾百米外的世紀聯華超市,小白菜賣4.2元-4.5元/斤時,附近的社群小菜店裡的售價是3元/斤。

  郭繼強教授認為,目前的農貿市場競爭不充分,攤位存在壟斷現象。政府應當允許更多競爭者進入,設法將眾多馬路菜場合法化,鼓勵更多的社群菜店出現。通過市場之手取消菜價中的壟斷利潤,從而達到降低菜價的目的。杭州市農貿市場協會祕書長許柏齡建議,通過經濟合作社,將更多直供直銷農產品報團合力引入市場,利用直供直銷啟用農貿市場,打破壟斷。

  買菜的人看問題很直接,菜販們把蔬菜從勾莊批發來,賣出的價格比進價貴一倍還不止。他們認為,菜價貴,就貴在這“最後一公里”上。事實上真這樣嗎?為了瞭解菜販的實際經營情況,9月6日,記者跟隨朝暉農貿市場的一位蔬菜攤主老付從進貨環節進行了調查。

  凌晨進菜

  凌晨一點半,老付和以往一樣叫醒女兒,一道從朝暉七區租的房子出發,開著小麵包車去勾莊的良渚蔬菜批發市場進貨。女兒有些感冒,但是靠老付一人去進菜是不夠的。

  半夜裡,從上塘高架通往勾莊的路上,跑著的幾乎都是五菱之類去進貨的小麵包車。半小時後,老付到了良渚蔬菜批發市場,此時市場門口已經停滿了進貨的麵包車,裡面燈火通明。進菜的人動作都很快,在裡面走路得隨時留神,一不小心就擋了別人的路或者踩到了菜。

  大門口的檔口,賣的都是紙箱包裝的番茄、花菜、西蘭花等外地菜。往裡走,一字排開的三輪車上都是本地菜農帶來的葉菜。再往裡是外地大卡車的領地,那裡的成交量大,蔬菜會直接讓客戶從卡車裡搬走。規矩是菜不能落地,如果落了地就說明放了不止一天,不新鮮了。

  老付一天要進幾十種蔬菜。菜一貴,人們買的菜也少了,老付的生意不太好,前一天進的菜還剩了不少。不過這時品種並不能減少,品種全才能吸引客人到他攤上來。在四五個攤位翻看一番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家沒有打水的小白菜,每斤3元。他搖著頭問對方,菜價到底什麼時候能便宜下來?對方和他一樣也搖搖頭。菜貴就少進點貨,老付當天只進了20斤小白菜。

  當天空心菜每斤2.3元,碰到一家開價2元,老付看看又扔下了。空心菜葉上有隱隱的花斑,不仔細看發現不了。以前他上過當,花斑到了白天就會發作,菜會打蔫發黑,這樣的菜就是便宜也不能進。

  有的蔬菜在市場裡屬於強勢品種,可以制定特殊的遊戲規則。松花菜只有蘭州才有,運到時都裝在紙盒子裡。這種紙盒特別硬,其實有玄機。撕開紙盒,裡面被灌滿了水泥,這樣就增加了七八斤的重量。松花菜只能整盒賣,連著盒子一起稱重,水泥當成松花菜賣的價格,最終會由消費者埋單。韭黃也很特殊,整個市場裡只有幾個人手裡有韭黃,是從上海運來的。當天的價格比上一天又貴了0.5元/斤,老付猶豫了一下,對方催促說,現在是7.5元/斤,等收攤就要8元/斤了。據說市場裡賣韭黃的都是親戚,價格都事先說好的,別處沒有賣。

  一覺只能睡三個小時

  等進好一二十個品種的蔬菜,已經到了清晨五點半。此時在良渚回市區的高架路上又可以看到,同樣進好了貨的小麵包車們正在賓士。回到朝暉農貿市場再把貨理好,8點左右生意就開張了。當天在老付的攤上,小白菜每斤4元,松花菜每斤5.5元,比進價貴1元-1.25元/斤,比進價貴三成左右。

  除了零售,老付還給飯店送菜,一天總共能賣一千多斤菜。菜攤的生意由他和老婆、女兒三人共同打理。中午回家可以睡3個小時,到了晚上8點多收攤,回家收拾好之後睡下已經晚上10點了,到了凌晨1點半再去進貨,每天的睡眠時間加起來只有六七個小時。除了過年,這樣的日子幾乎全年無休。前兩天因為女兒感冒,他有事外出,攤上只有他老婆一人,賣出的菜少了很多。

  菜價貴對老付來說不是好訊息,菜價便宜的時候他的收入更多。

  9月26日,勾莊批發小白菜的價格是每斤0.8元左右,農貿市場裡普遍賣2.5元,比進價貴了2倍,買的人多;而9月初,小白菜每斤進價3元時,農貿市場售價4元到4.5元,比進價貴了30%-50%,買的人明顯少了。

  根據杭州市農貿市場協會祕書長許柏齡的長期觀察:3年前,蔬菜的平均零售毛利一般為60%,不超過80%。而現在,利潤最高時超過了200%,平均在100%以上。他據此估算,與前幾年相比,農貿市場菜販的收入漲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