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什麼中藥賺錢

  現在的藥材市場價高、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大好!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賺錢的中藥,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賺錢的中藥

  羅漢果種植

  葫蘆科植物,素有良藥佳果之稱,果實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及多種維生素等。秋季採摘果實後晾晒乾燥,具有清熱潤肺、潤腸通便的功效。

  分佈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暢銷國內外市場,因此種植前景廣闊。

  木賊種植

  別名木賊草,節節草,銼草,節骨革,擦草。有散風熱,退目翳的功效。

  有散風熱,退目翳的功效。能夠鎮痛、鎮靜、降血脂、利尿、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止血等。

  種植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是我國常用的中藥材,具有益氣、滋腎、斂肺、澀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還是一種較好的神經系統興奮劑,能增強肌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對治療神經衰弱、心肌乏力、邊勞、嗜睡、肝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北五味子既是難得的中藥資源,又是別具風味的漿果資源,在酒類、果糖、果茶、果凍、果醬等飲料、食品及保健產品方面有著十分廣闊的開發前景。

  北五味子是一種多功能、多用途的經濟植物,開發利用價值高,現已開發出來的產品有五仁醇、五味子素片、五味子糖漿等中成藥以及五味子藥酒、五味子飲料等多種保健品。

  地黃栽培

  地黃,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種用量較大的中藥材,目前,國內外都很暢銷,並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地黃原野生在我國北方地區,現已廣為栽培。

  一般畝產鮮地黃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乾地黃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觀,是一種大有發展前途的經濟作物。

  決明子種植

  決明子為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供藥用。有清肝、明目、通便等功效。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昏花、大便祕結、高血壓頭痛、急性眼結膜炎、青光眼、肝炎、夜盲症、癰癤瘡瘍等病症。

  主要生長栽培區域:主產江蘇、安徽、四川等地,近幾年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種植前景好的中藥

  1、桔梗:桔梗的畝產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場價格上漲為55~65元/千克,為近年來最高價格。

  2、板藍根:板藍根的畝產量300~400千克,由於流感的影響,原料需求大增,價格漲到近期的15~25元/千克,隨著去年生產的恢復,價格今後趨於穩中有降的趨勢。

  3、生地:生地的畝產量300~500千克,近期市場價格12~16元/千克。由於幾年生產調減,今後還有上漲空間。

  4、白朮:白朮的畝產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場價格25~35元/千克之間。

  5、柴胡:柴胡的畝產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30~40元/千克,因需求量大,貨源緊俏。

  6、黃芪:黃芪的畝產量300~4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0~16元/千克,由於功效優異,優質品貨源更是緊俏。

  7、水飛薊:水飛薊的畝產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5~25元/千克,由於採收不方便,老產區種植年年在調減,隨著飛薊素的價格上漲,今後原藥材的價格將會好轉。

  8、金銀花:金銀花的畝產量100~200千克左右,由於需求量逐年遞增,金銀花價格一直在穩中上漲,目前市場價格120~280元/千克,因產區不同,價格區別較大。

  9、丹皮:丹皮的畝產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5~25元/千克,由於生產週期長,今後價格將逐漸走高。

  10、牛膝:牛膝的畝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0~15元/千克,貨源暢銷

  11、丹蔘:丹蔘的畝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0~12元/千克,由於心腦血管用藥的加大,今後還將穩中有升。

  12、白芍:白芍的畝產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2~18元/千克,由於生產週期長,不為大多數生產者注重,今後價格還會在波動中上漲。

  13、半夏:半夏的畝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55~65元/千克,由於生產、採挖不方便,今後將長期短缺而價格不低。

  14、甘草:甘草的畝產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0~16元/千克,由於資源緊張,價格年年在漲。遠志,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55~65元/千克,由於野生資源短缺,今後價格還會走高。

  15、白芷:白芷的畝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2~15元/千克,由於人們追求天然調味品,價格逐年走高。黃苓,更是連續幾年產不足銷,年年生產不減,但價格一直在10~15元/千克波動。

  16、山萸肉:由於自然災害的影響,每隔幾年都會有一次高峰價格,歷史最高價格曾經達到300~400元/千克,目前行情在25~35元/千克。

  江蘇種植最賺錢的藥材

  桔梗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20~120釐米,通常無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極少上部分枝,根可入藥,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在中國東北地區常被醃製為鹹菜,在朝鮮半島被用來製作泡菜,當地民謠《桔梗謠》所描寫的就是這種植物。單憑名稱,有人會誤以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實際上與桔子或柑橘屬沒有直接關係。

  桔梗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還可以做菜食用,是40種大宗常用中藥材之一,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膿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胸悶腹脹、支氣管炎、胸膜炎等症。調查全國幾大藥市及產區,國內種植面積逐漸在縮減,而需求量並沒有減少,證明桔梗商機再現,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薄荷

  薄荷 土名叫“銀丹草”,為脣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脣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多生於山野溼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於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中華常用中藥之一,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面板瘙癢、皮疹和溼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可清心明目。

  薄荷以全草人藥,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咽喉痛、口舌生瘡、風疹、麻疹、胸肋脹悶以及防早孕等,薄荷油、薄荷腦既作為藥用,也廣泛用作芳香劑、調味劑。因而,種植薄荷市場前景看好,不但在我國市場暢銷,而且也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以每畝薄荷產薄荷油25千克計算,其純收人高於種植一般農作物2~3倍。

  太子參

  太子參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0釐米,塊根長紡錘形,莖下部紫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日渴、肺燥乾咳等症。

  太子參又名童參,藥用塊根,可益氣生津、補益脾胃,用於治療脾虛體倦、食慾不振、肺虛咳嗽、心悸口乾等症,屬補益類中藥,年需求量在50萬千克以上,主產於江蘇、山東等地。目前,太子參市場價格為55~60元/千克,一般每公頃產量為1200~2250千克,每公頃產值達6萬元以上,發展種植前景還不錯,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種植,要看市場需求與行情。

  荊芥

  荊芥別名香荊薺、線薺、四稜杆蒿、假蘇等,脣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釐米,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為發汗,解熱藥,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