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翡翠需要看什麼

  翡翠的成品在一般的情況下,也是具有了玻璃或者亞玻璃的光澤,他們的顏色是不均勻的,而一般的軟玉或者岫玉等他們都具有了蠟狀的光澤或者是油脂的光澤,並且他們的顏色大部分都是均一的,除此之外再鑑定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藉助燈光或者自然光進行檢視,翡翠的實體內是否具有雜質或者裂痕等,這樣就可以評判出他是否是一個很好的翡翠,對他的質量有了很好的評判標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挑選翡翠

  有句行話叫“一種二色三工藝,手鐲看種,掛件看色”,可見,種、色、工藝 是選擇翡翠的最基本三大要素,其次是大小重量,均度,淨度,柳裂及美觀感。

  1.看種水

  “種好遮三醜”形象的說明了,翡翠種的重要性。

  水頭,即透明度,指翡翠透過可見光的能力。有句行話:“手鐲看種,掛件看色”。可見翡翠手鐲水頭的重要性。水頭好的手鐲可以使女性顯得更加年輕有朝氣。

  種等級從高到底為:老坑玻璃種,水種,冰種,冰糯種,糯種,其它種,其它種高低主要看色了。

  2.辨顏色

  翡翠的顏色有很多種,但上好的翡翠一般都以陽綠色為主。然而,綠色對不同年齡、身材、氣質的女性來說,意義大不相同。選購時應依照自身偏好來選擇。年輕女性最好選擇色調較豔且水頭好的手鐲,顯得年輕朝氣、充滿活力﹔老年女性則應挑選顏色稍深點的手鐲,顯得尊貴大氣、莊重沉穩。

  顏色等級從高到低為:綠***帝王綠、正陽綠、蘋果綠***、紅、黃、紫。

  3.看工藝:有句話叫“料工各半”,就是說一個好的作品,料和工的價值各佔一半;工藝的好壞與象徵的意義都對價格有影響。[10]

  4.其它:大小、厚度即相同品質的玉石當然是以大而厚的價格較高;均度即水、色分均勻無水差色差為好;淨度即無瑕疵無其它雜色越乾淨越好;柳裂即沒有裂紋為好;美觀感即翡翠物件多方面的的總體感覺,也因人而異。

  

  多掌握正確的翡翠的鑑別方法,對翡翠愛好者來說非常有用處。下面為大家介紹翡翠的鑑別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光澤。翡翠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沒充填之前表面見溶蝕凹坑,使之產生漫反射,光澤變弱。加人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後,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

  2、顏色。由於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原有的光學性質也發生了改變,所以“B貨擴翡翠的顏色分佈無層次感。雖然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的綠色仍為原生色,但經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綠色分佈較浮,原來顏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壞了,看起來很不自然。

  3、結構。翡翠受到強酸強鹼浸泡腐蝕後,有部分物質帶進帶出,在表面及內部沿礦物晶體間形成溶蝕,產生內部的連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見內部縱橫交織的裂隙。在反射光條件下,表面的溶蝕凹坑或蛛網狀網紋清晰可見。

  4、表面特徵。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由於充填物與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別較大,在原生的裂隙處呈較明顯的凹溝,充填物明顯低於兩邊,許多綹裂組成了縱橫交錯的誓溝渠”。較大的“溝渠”中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加工技術較好的漂白加充填處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無上述現象,須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測定。

  5、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多數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為3.00~3.43g/cm,折射率為1.65左右***點測***。但是由於翡翠的礦物組成複雜,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為參考資料,通常不能作為判定翡翠是否經過充填的依據。

  6、熒光性。無或弱至強的紫外熒光,熒光分佈均勻或呈斑雜狀。早期“B貨”翡翠絕大多數有熒光。短波:弱,黃綠或藍綠***藍白***;長波:中至強,黃綠或藍白色。但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通常熒光強度較弱或無熒光。

  7放大檢查放。放大檢查放大檢查是鑑定這種處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為表面觀察和內部觀察。

  8、熱反應。“B貨”翡翠加熱200~300℃後膠質發生碳化。

  9、敲擊反應。經過漂白充填後的翡翠,其結構被破壞,礦物顆粒間被膠質充填。因此輕輕敲擊後發出沉悶的聲音,與天然翡翠清脆之聲有明顯的區別***此法主要適於翡翠手鐲的鑑別***。

  綜合上述,B貨翡翠與A貨翡翠肉眼的快速區別要點在於:B貨翡翠潔淨,見不到紅褐色鐵質痕跡;成品表面均勻展布龜裂紋且帶有“黃氣”;注入翡翠內部的“膠”,使翡翠的光澤變暗,用手電光透視或放進水中透明、清晰度降低,均一。使成品的整體展示出一種乳白色的蠟狀外貌。在紫外熒光下發出強弱不等的藍白色或綠白色熒光。肉眼鑑別翡翠A、B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A、B貨兩種特徵現象共同出現的狀況。這時應先抱以懷疑的態度,耐心、謹慎地再進行反覆細緻的觀察。

  最穩妥的還是交由專業人員,通過各種儀器裝置進行全面檢測,以科學的資料分析作出準確判斷。切忌抓住一兩個特徵便莽下結論,這樣很容易使自己產生錯誤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