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插圖讓課堂更精彩

  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提升教材內在品質的潤滑劑,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充分挖掘它的內涵,讓插圖走近學生,走進我們的課堂,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將會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添一抹亮色。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初中語文插圖配合理解詞語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些課文中的許多詞語很抽象,再加上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豐富,理解起來非常吃力。因此,教學中需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手段,觀察插圖不失為一種直觀、簡便的教學手段。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14課《東方之珠》一課中。

  學生對“鱗次櫛比”等詞語難以理解,老師光靠嘴巴來說,又難以說清楚。課文插圖中正好畫有好多高樓大廈,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排列著,而且很整齊。此時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理解詞語的鮮活資料。於是讓那學生觀察插圖,結果學生髮現:這些高樓大廈排列很有次序,看起來雖然很密,但也很整齊。於是我順勢告訴學生:像這樣形容房屋,像魚鱗和梳子齒有次序地排列著,排得很整齊,就叫做“鱗次櫛比”,如此解詞,方法巧妙效果好,同時也向學生傳授了借圖解詞的方法。

  初中語文插圖加深文字理解

  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和教材編寫者之間的對話,課文的插圖也是在無聲訴說和傾吐作者和編者的情感。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13課《第一次抱母親》書中有兩幅畫面:第一幅是一個年親美麗的母親肩上挑著一個擔子,背上揹著妹妹,手上拉著哥哥,瘦弱的身軀被沉重的擔子壓得略顯彎曲;第二幅圖是病床上瘦弱的母親已然頭髮花白,臉上滿是皺紋,面容慈祥而安靜,作者抱著她,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緊握著母親瘦削的手。通過這兩幅圖的對比,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母親是用她的青春和汗水獨自辛苦培養著幾個孩子。

  等孩子長大了,她已是風燭殘年。看到這一幕,任何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對母親的敬意,只有那輕輕的動作體現著孩子的孝心。兩幅圖片,一幅是偉大的母愛,一幅是感恩的孝心。編者用心地將母愛和孝心串聯在一起,圖文對照讀起來,更令人為之動容,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課文的意境和情感在這裡得到了昇華。抽象乾癟的語言文字通過豐滿鮮活的課文插圖,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具體的相關情境,這樣,學生獲得的語言感覺也就變得豐富深切、細膩敏銳了。

  圖片中畫著:一個蔬菜攤面前站著四個人物,插圖的左邊作者衛宣利拄著柺杖,穿著紫灰條紋相間褲子,上身穿著的是淺綠色的上衣,開心地看著小姑娘。畫面的右邊是明明的一家,父親的穿著深灰,表情嚴肅,彷彿在沉思著什麼;旁邊是她的媽媽,穿著淺灰色的衣服,面帶微笑;他們的面前是本文的主人公小女孩盲童明明,頭上扎著漂亮的黃色蝴蝶夾,鵝黃色的毛線上穿著灰色的小馬甲。

  初中語文插圖輔助學生朗讀

  《課標》提出:“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應到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插圖往往畫出了最能打動人的一瞬間。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課《第八次》中的布魯斯王子七戰七敗後看到蜘蛛結網的情景深受啟發,此時觀察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王子臉上的表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表情?再看看王子的動作,並且像王子那樣握緊左拳,想想此時的布魯斯王子又會想些什麼呢?從而充分體會王子從幾乎失去信心到充滿信心的心理變化過程。此時再引導學生朗讀,學生的讀書聲裡自然會體現著必勝的信心。

  對光用文字上理解寫人的文章往往比較苦澀,但課文的插圖有效的彌補了這一不足,有神態、有動作、有外貌、還有服裝。巧妙的構圖傳遞著獨特的資訊,語文教學也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2課《番茄的太陽》中的一幅插圖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插圖的構圖,顏色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都非常傳神。

  初中語文插圖發揮意境想象

  插圖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和表達思想感情,可以說插圖是文字的補充,特別是美感教育佔重要內容的課文插圖。教學中,在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準確的語言把意境表達出來,這也是對文字內容的再次豐富。通過觀察插圖,學生的想象力被啟用,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一個個文字在畫面的映襯下變得有聲有色,理解起來自然是豐富多彩的。

  蘇教版的語文課本中,關於古詩的課文,一般來說都配有插圖。如《池上》這首詩,插圖中畫著一個頭戴荷葉,身穿肚兜,赤腳站在一隻小木艇上,手持一竿竹篙用力撐船的情景,小艇兩側是紅荷花和綠荷葉,小艇後面還有一道沒有合攏浮萍的水痕呢!讓學生看著插圖,看著畫面,看著小娃的稚氣臉龐,流露的童真童趣。如果把看圖和說話巧妙結合在一起,那真是一箭雙鵰。

  明明臉上是燦爛的笑容,她右手托起一枚鮮紅的西紅柿。明明的前面是一個蔬菜攤,紅紅的西紅柿,綠綠的黃瓜。整個構圖呈三角形構圖,明明托起的西紅柿如一輪鮮紅的太陽,正好處於畫面的中心,給人強烈視覺效果。明暗色調的變化襯托了人物的性格,父母親穿著的灰色調,體現了生活的艱難;作者的穿著,褲子的灰色條紋,暗示了作者的思緒混亂和心情的灰暗,而上身的綠色正反映了心情的變化,逐漸變得開朗。明明燦爛的笑容不正體現了開朗的性格。明明的笑臉就是“番茄太陽”突顯了本課的主題。通過這樣的解讀。既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又教會了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