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已故母親的文章

  母親是這輩子最愛我們的人,母親離世相信是對很多人打擊很大的事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流淚懷念已故的母親

  你善意的叮囑,我不懂珍惜,一旦你不在我身邊,我才曉得你對我的可貴。媽媽,希望你大人不記小人過,平安快樂每一天。

  您常說,子女的幸福快樂就是最好的的禮物,今天我把所有的幸福和快樂用簡訊包裹送給您,祝您永遠安安息!

  今天是母親的忌日。但,並不是只有在這天才要“特別”去關心您,365天裡,每一天都去關心您。

  世間沒有一種愛能超越您的愛,沒有一種花能比您美麗,沒有一種面容比您的慈祥,您還有一個世界上最最好聽的名字:媽媽!

  媽媽:這幾十年來你辛苦了!希望在這特別的日子送上我特別的問候!祝您安息!媽媽我永遠愛你!

  想送您康乃馨;想請您吃大餐;想送您禮物,都不能了,因為我們已分別一年,但有個禮物我一定要送:媽媽,我永遠愛你!

  您是一棵大樹,春天倚著您幻想,夏天倚著你繁茂,秋天倚著您成熟,冬天倚著您沉思。親愛的媽媽,感謝您給予我的一切,祝福您永遠安息!

  走遍千山萬水,看過潮起潮落,歷經風吹雨打,嚐盡酸甜苦辣,始終覺得您的懷抱最溫暖!不論我走多遠,心中永遠眷戀您!

  我的成長是刻在你額頭上的橫槓;我的放縱是刻在你眉心的豎槓;我的歡樂是刻在你眼角的魚尾;我的成功是刻在你脣邊的酒窩,媽媽您辛苦了!

  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 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

  老媽,您臉上的皺紋不過是表示原來有過笑容的地方,在我心目中,您永遠是最美的。祝您永遠安息!

  這不是雲彩,因為她不會隨風而散;也不是浪花,因為她不會隨波逐流。她是愛——母親的愛,祝天下母親倖福!

  我不能再為您拔去頭上的白髮,因為我們已分別了一年之久;也不能在您看電視睡著後給您蓋上被子,因為那時根本沒有電視!

  媽媽,您是我記憶中最美好、最純潔、最富溫情的部分,您是我心中的太陽,想起您,我就會覺得溫暖。

  不管我將來人生的路將是怎樣,我都會永遠愛您,媽媽!

  天涯海角,無論我走到哪裡,卻總也走不出您溫暖的目光----母親!

  呵!慈母的愛!這種愛誰也不能忘懷!

  成功的時候,喜悅朋友分享。但只有母親--您是我失敗時的伴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嬰兒脫離母腹時,找到了母親。

  夢中縈懷的母親--你是我至上的陽光。

  在這個世界上,我永遠需要報答的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您!可是————!!!

  媽媽我感謝你賜給了我生命,是您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無論將來怎麼樣,我永遠愛您!

  所有的母親,都是這世間最尊貴的一種種族。

  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母親的時候。

  呵!慈母的愛!這種愛誰也不能忘懷!

  媽媽,給您我全部的思念,是我今生唯一的祝福!

  從47年前我的出世,到47年後我擁有的一切,都是您給予我的,我想說“辛苦你了我親愛的媽媽”

  媽媽你的兒子長大了也懂事了!您放心吧!沒有我的日子你要更加保重您自己!

  祝我的母親,親愛的媽媽永遠安息吧!

  你不孝的兒子敬上,N個叩首!!!!!!!!!!

  2009.10.19***9月初二***凌晨4點

  :想念----獻給已故的母親

  人之相念,均緣於情;感情愈真,唸的愈深。而一個人對已故母親的思念是什麼也沖淡不了的。

  母親是在病榻上苦熬了12年離開了我們的。很長時間裡我都不願回想起母親臨終時那副形銷骨立的樣子,更願意去想念童年記憶中健康、充滿生命活力的母親。那時的母親,永遠都是忙碌的。她是一名出色的護士,三十多年來一直是在門診和病房之間三班倒,在家裡睡覺的時候不多,更多的是父親在照顧我們。我那時最喜歡母親上大夜班,這意味著一放學就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不用我趕回來透爐子、和麵了,還可以和同學們瘋玩一會。

  現在想起來母親是以犧牲她年輕健康的身體作代價來撫育我們的,上大夜班時她一晚上忙到亮,為病人輸液、縫合、急救,早上回來忙著收拾被我們遭得亂七八糟的屋子;等一切收拾利落也到了十點多鐘,睡上一個多小時母親就要開始為我們準備午飯了;等我們吃飽喝足上學時母親又開始為我們織毛衣、做衣服,縫補破了的衣褲。春夏秋冬,我們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包括穿在腳上的單鞋和棉鞋。

  母親很能幹,從小累到老,她三歲就要幫家裡幹活了,家鄉的山上長滿了竹子,家鄉人靠編竹器來賺錢謀生。母親很小就會編竹器了,因為長年累月的彎腰編竹器母親的脊椎是弓形的,十個指頭的關節也都變了形。後來部隊轉業的父親把她從家鄉帶到了大西北,在醫院做了一名護士。一輩子好強的她很快成了護士中的佼佼者,每年一次的護士業務技能比賽,她總是第一,病人都很喜歡她,寧可排著隊讓她扎針,雖然辛苦可母親卻很自豪,她曾對我說:“你以後要有我一半能幹就可以了。”

  母親是個急性子的人,幹活風風火火,急了就罵人。我們把屋子糟亂了,輕者挨一頓訓斥,重者挨一頓打,她打起我們來從不手軟,擀麵杖一拿就是一頓輪,父親因為護我們也沒少挨她的擀麵杖。可打完了她就沒事了,常常是我們的哭泣聲還沒有停,她就過來跟我們說話了,我們要是不理她,她就掏出一角錢讓我們上街買糖吃,那時一角錢可以買9顆水果糖,我們一人兩顆,剩下的那顆母親當仁不讓地含到了嘴裡。母親喜歡吃糖,可只有我們買糖的時候她才能解解讒。

  母親愛吃,為了吃她不吝錢財,她曾對我說,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遍所有的罐頭,說這話時全家人都笑了,說她嘴饞。記得爸爸當時很不悅地說:“就知道想著吃,不知道孩子們也要花錢的。”母親羞愧地笑了。有一天,母親突然對我說:“你以後有錢的時候千萬不要捨不得吃,越把錢看的重越是沒有錢,有錢就花,好好的享受生活,誰又能知道自己活多長的時間。我不吃罐頭不是怕你爸罵,而是沒有錢,等有了錢我天天吃好東西。”可曾想,當家裡條件好了,我們有能力滿足母親願望的時候,母親卻因糖尿病引發腦血栓倒下了,為了讓母親活下去,母親念念不忘的罐頭沒有人敢給她買,甚至她偷偷吃個糖都要受到我們的責備。

  母親愛乾淨是出了名的,她總是把案板、鍋灶收拾得乾乾淨淨,家裡一塵不染。有一次我妹妹收拾冬菜時不小心把菜刀落在了外面,一位大媽卻給我們送了回來,我問她:“你怎麼知道這是我們家的菜刀?”這位大媽說:“誰家的生鐵菜刀能收拾得這麼鋥亮?”記得每當我們放學回家,但凡母親在,準會把我們提溜出來用毛巾死勁拍打我們身上的灰塵,甚至連鞋也不放過,直到她認為乾淨了才讓我們進去,她從不讓我們坐在床鋪上,怕把床鋪坐髒坐亂。

  母親對人對事極有原則,當時因為醫療條件所限,現在由大夫做得治療,多半是由護士來做的。為了早日讓病人痊癒,她治療起來毫不手軟。一位患者的後背長了個疔瘡,又紅又腫,連續一個月都不見好,病人很痛苦,每次到醫院來換藥都呻吟,大夫護士都勸他忍疼把疔瘡割開,把膿洗乾淨,可他就是不允,一次正碰上母親給他換藥,給他消完毒後母親突然用手術刀把他的疔瘡割開,還沒等病人反應過來,母親就把他的傷口處理乾淨了,很快就痊癒了。幾天後,這位病人專程趕到醫院答謝母親。還記得,一次5歲的三妹鼓著勁去抱比她小兩歲的小妹,不曾想一跤跌到了桌角上,眉眼處裂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鮮血直流,嚇得父親抱起她就往醫院跑,把她送到在醫院值夜班還沒有回家的母親處。原以為母親會因心疼而抱怨父親,可誰知母親一聲不吭,給三妹消完毒後拿起針就縫合,根本不理會三妹的嚎叫和父親的嘮叨。回到家後,父親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真不知道她的心是什麼長的,自己的姑娘也下得去手,連眉眼都不眨一下。事後我曾問過母親,她當時有沒有心疼三妹,她笑著對我說:“流了那麼多的血,不趕緊止血能行嗎?再說時間拖得越長越容易感染,說不定疤落的更大,你爸不懂,不要去理他。”

  啊!我的母親,她總是那樣無私、那樣寬容的愛著我們,幾十年的照料、呵護、疼愛,讓我們幸福地、無憂無慮地長大,可當我們懂得回報時,她卻離我們而去。今天是母親節,一份感恩的心情溫暖著我,包圍著我? 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想說出深藏心中的話:“媽媽,我愛你!”

  :思念已故母親

  母親節又到了,雖然母親離開我已38年,但每當這一天到來之際她老人家的音容舉止仍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彷彿在昨日。

  母親小時因家貧沒有機會上學,所以一生不識字,但是老人家性格開朗、聰明睿智、心地善良、性格剛毅,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先考慮別人,鄰里關係融洽、和睦,從沒發生過糾紛。母親45歲時生了我,因哥哥參軍不在家***在家裡我排行老二***,我很小時,每天跟在母親的身後,母親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寸步不離,我家附近的大人們見了都笑著叫我“老跟子”、“尾巴”。

  我從小在她老人家呵護下長大,是在她老人家有力臂膀支撐下才自立成人。為了子女、為了家庭老人家默默地,耗盡了歲月,熬盡了人生,直到滿頭白髮都是在為著子女鞠躬盡瘁。她的一生是勞作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直到生命盡頭。

  我慶幸自己在沒有條件能做高考前準備和沒能完成高中課程總複習的情況下考上了一座很多考生都為之覬覦、羨慕的省內重點大學。又慶幸自己能在母親的有力支援下完成了漫長的五年大學生活。臨近畢業的時候,因為是***時期,我越來越感覺到要實現我當初上大學時的願望已成為不可能。當初自己心裡有一個小小計劃,就是畢業後一定要把父母接到我家,好好地孝敬他們,盡到作為兒子的一點孝心,讓他們有一個安樂幸福的晚年。這原本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可誰能料到在那個一切都得倒立著看事物的年代,這個人們最底線的小小心願也成了一種奢望了。因為那時的畢業分配都是由所為組織官僚式的強制分配,沒有半點個人意見可以參與。你必須服從,否則你是沒有生活出路的。我被分配到一千多裡外一個偏遠縣交通閉塞、貧窮落後距離縣城200多裡地的深山溝裡。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樣地方的生活狀況沒到過的人是很難想象,簡直就是發配、流放。要想讓兩位已經為子女操勞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還在為我們辛勞的已經七十多歲體弱多病的老人在那裡生活就是在犯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後來母親去世時,又因我根本意想不到和本人又無力改變的原因,使我沒能見到我可憐的母親,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不能為兩位老人盡到人子之孝是我一生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