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行為的心理學論文

  拖延是個體自願做出的一種非理性的迴避行為,它不僅導致成就低下,而且會降低人的主觀幸福感。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拖延行為的心理學思考》

  摘 要:拖延普遍存在,在很多方面影響著我們。本文通過對拖延概念的介紹,著重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分析拖延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消極拖延的干預和對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拖延;動機;自我效能;干預

  拖延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拖延,如生活中推遲還貸,學校中學生的臨陣磨槍,工作中的前鬆後緊。輕度的拖延行為還能被接受,而重度拖延就會給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還會引發生理病變,所以說拖延需要引起廣泛關注。

  一、拖延的概念

  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c”一詞源於拉丁詞“Proerastinare”,由表達動機的字首詞“Pro”及表達明天的“Crastinus”兩個詞結合而來。由於拖延的定義繁多,研究者試圖從拖延現象涉及到的諸多方面形成一種綜合的定義。龐國維將拖延界定為“有目的地推遲或延遲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的行為”。Steel對拖延進行了梳理,定義為“自願推遲開始或完成某一計劃好的行動,儘管預見到行動會因推遲而變糟”。定義包含如下特徵:***1***一種自願的行為;***2***將已計劃好的行動推後,具有迴避性;***3***一種非理性的行為,明知道會造成消極後果仍會選擇拖延。總之,拖延是一種複雜的心理行為問題,既包含客觀拖延行為,又有非理性認知和消極的情緒體驗。

  二、拖延行為的原因分析

  拖延不是與生俱來的,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因和內因的綜合影響,外因主要是任務性質、家庭教養等;內因主要是人格特質、認知、動機等,從內外因多個方面分析如下:

  1.外因。***1***任務性質。拖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拖延者無事可做,他們是在眾多工中選擇一項簡單且回報高的任務而延遲了其他任務,儘管知道拖延會帶來消極後果。這些與任務性質息息有關。首先是任務厭惡。人總是趨樂避苦,傾向於拖延不喜歡的任務。其次是獎懲的時限。獎懲的時間安排也影響行為選擇,拖延者更願意選擇價值較小但獎勵及時的任務。***2***家庭教養。家庭是人生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教養對子女的影響不言而喻。馬欣儀等的研究發現,拖延行為與家長嚴厲度成正相關。也就是說,與溫暖理解的家庭比,嚴厲冷漠的家庭更容易出現高拖延行為的孩子。

  2.內因。***1***人格特徵。基於相關研究,大五人格中盡責性與拖延有顯著的負相關。心理機制在於:①盡責的人完成任務要花費更多時間;②盡責性加強個體對任務的執著;③盡責的人會迴避遙不可及的目標。。***2***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所期待結果的一種推測和判斷。以往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能比較好地預測拖延行為的發生。***3***自尊水平。自尊水平的高低和拖延存在負相關。當任務難度超出能力範圍,出於維護自尊和害怕失敗的考慮,個體會為自己找藉口,拖延就會成為自我保護,使拖延者在任務失敗的時候把原因歸咎於“時間不夠”而不是“能力不行”。***4***動機自我決定度。自我決定度影響個體對活動的投入度。多數活動都不是由完全自我決定的動機所激發的。隨著行為強化,外在動機被內化,外控行為轉換成內控行為。如幼時的孩子努力學習是因為父母的希望,想得到誇獎;長大了,孩子們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就會自覺地去學,學習就成為一種內化。成績的提高,自我決定者會從中獲得更多的價值感;而對非自我決定者則影響不大,他們只是完成了該做的事情,意識不到自己的成長。動機的自我決定度高的人會更積極地享受成果,當遇到困難時也會更堅定地解決問題;非自我決定的人體會更多的是消極的情緒,繼而產生拖延。內在動機才是影響拖延的最重要的因素。***5***組織規劃性。拖延者缺乏組織規劃性,做事一般不按任務的輕重緩急來決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是選容易愉快的先做,結果就會造成對重要任務的延遲;易受外界的干擾,常以其他事情為藉口來隱藏行為失調。

  三、對拖延行為的干預

  以往對拖延行為的干預,更多強調的是行為習慣,但是拖延不僅僅是習慣和能力的問題,還關係到人格、動機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其他方面干預,應在行為干預的基礎上,採取多角度的干預方式。如組織時間管理和行為習慣的培訓,提高時間管理能力的同時,運用認知―行為療法,糾正其“完美主義”等不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增強情緒的調適能力,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足夠能力完成任務,從而減少拖延。

  四、對教育的啟示

  以往研究表明,拖延行為與學業成績顯著負相關,拖延對學業成績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矯正。

  對學生拖延行為的有效干預應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二是幫助學生轉變非理性觀念,指導其理性地面對學習中的問題;三是新學期給予相應的適應性教育,使學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四是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Klein,Ernest.A comprehensive etymologie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York:Elsevier,1971.

  [2]龐維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10,33***1***:147-150.

  [3]馬欣儀.大學生拖延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1,19***5***:675-676.

  作者簡介:田媛***1986― ***,女,河南鶴壁人,助教,研究方向;基礎心理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