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含動物的成語大全

  含有動物的成語相對來說更有趣哦。小編在這裡整理了關於的知識供大家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

  汗馬功勞

  【解釋】戰功赫赫,功勞卓著。也指工作中做出的貢獻。

  故事

  西漢初期,蕭何跟隨劉邦打江山,他為劉邦出謀劃策,忠心耿耿,可以說是劉邦最得力的助手。後來,劉邦當了皇帝之後,蕭何當上了丞相,但是很多武將都不服氣。這些武將們聯合起來,說道:“皇上打江山的時候,臣等拼死拼活,大仗、小仗不下百餘場。蕭何卻只會耍一下筆桿子、發發議論,根本沒有上過戰場,沒有立下什麼汗馬功勞,現在皇上給他的封賞卻在臣等之上,這是什麼道理呢?”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怎麼打獵嗎?”眾武將齊聲回答:“知道。”劉邦接著說道:“那你們肯定也知道獵狗。”眾武將依然回答:“知道。”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跑在前面拼命追趕獵物的是獵狗,但是,為獵狗指明獵物方向的卻是獵人。就如同打獵一般,你們是有功的獵狗,蕭何則是指明方向的獵人。”

  眾人聽了劉邦的這番話,對蕭何任丞相再也沒有異議了。

  【運用】他為這場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

  害群之馬

  【解釋】危害馬群的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故事

  黃帝帶著一群部下準備去具cí山拜見賢人大隗。到達襄城原野時,一群人迷失了方向。

  正在大家都很著急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放馬的孩子,於是黃帝就問他是否知道具cí山怎麼走,小孩回答說自己知道。黃帝接著又問那個放馬的小孩知不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小孩也回答知道。黃帝大吃一驚,說道:“你這小孩真叫人驚訝啊,不僅知道具cí山怎麼走,還知道大隗的住處,當真不簡單哪!既然你這麼厲害,那我問你,你知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小孩笑著答道:“治理天下有什麼難的,就如同你們在野外郊遊一樣,只管往前走就是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用管,也不要無事生非,把一些原本簡單的事情弄得複雜了。照這樣的方式治理天下,也就用不著我再說什麼了。”

  黃帝說:“你說得實在太含糊了,天下究竟該怎樣治理呢?”

  小孩又說道:“你看我放馬,只要把會危害馬群的馬趕出去就好,治理天下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

  放馬小孩的話讓黃帝深受啟發,黃帝對著小孩拜了三拜方才離去。

  【運用】對於危害社會安全的害群之馬,我們絕對不能姑息縱容。

  三

  殺雞儆猴

  【解釋】殺雞給猴子看。比喻嚴懲一人以警告其他的人。

  故事

  周武王在姜太公的輔助之下,滅了商朝,周朝建立之後,周武王準備招募大量人才幫助自己建設周朝。姜太公聽聞有一位備受世人推崇的賢人,姜太公便慕名前去拜訪。但是,姜太公前去拜訪了三次,三次都吃了閉門羹。姜太公一怒之下便將這位世人推崇的賢人給殺了,周武王十分不解,便問姜太公:“這樣一位難得的賢能之人,又不追求名利,你怎麼把他給殺了呢?”

  姜太公回答說:“大王天下剛定,正是需要人才為國效力的時候,天下人民要麼支援要麼反對,不能有中立的態度存在。如果天下人民都像他一樣的態度,那麼誰來幫助大王您建設周朝呢?我殺了他,就是為了警示世人,要為國家出力。”

  果然,這以後,那些隱居起來的有才之人紛紛前來輔佐周武王了。

  【運用】他這種殺雞儆猴的做法還真的鎮住了一批人。

  四

  鶴立雞群

  【解釋】像仙鶴站在雞群之中。比喻人的儀表或才能超凡脫俗,非常突出。

  故事

  嵇紹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兒子,他是晉惠帝的臣子。嵇紹與父親嵇康一般,不僅學識淵博,且相貌非常出眾。

  當時,晉朝江山岌岌可危。河間王和成都王兩人都有謀逆之心,準備聯合起來起兵謀反、侵犯京城。

  面對這樣的危難,晉惠帝親自領兵出征,討伐叛黨。嵇紹作為晉惠帝的侍中隨著晉惠帝一起出徵。但是,叛黨勢力強大,加上謀反之事已經計劃了很久,晉惠帝吃了敗仗,軍隊和將領等死傷無數,損失慘重。很多士兵見到晉惠帝吃了敗仗就自己逃命去了,只有嵇紹始終不離不棄,拼命保護晉惠帝。大家誇讚嵇紹忠君、英勇,讚譽他就像一隻野鶴站立在雞群中一樣,儀表出眾,氣度不凡。

  【運用】他在眾多應聘者中猶如鶴立雞群,給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

  笨鳥先飛

  【解釋】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故事

  東漢時期的樂羊子有一位溫柔賢德的妻子,她經常告訴樂羊子一些道理。有一次,樂羊子撿到了一塊金子,他非常高興,趕緊跑回家將這個好訊息告訴自己的妻子。可是,他的妻子聽了之後並不高興,妻子對他說道:“有志氣的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撿來的東西怎能當作自己的東西帶回家來呢?”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把金子放回了原處。

  後來,他的妻子又對他說:“你不聰明,就要學習那笨鳥,比聰明的鳥先飛,這樣才能不落後於別人。”樂羊子照著妻子的話做,外出求學去了。樂羊子出去求學一年之後,因為非常思念妻子就回家去看望,妻子見到樂羊子,便將他領到織布機旁邊說道:“你看,這匹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要很長時間的累積才能織成一匹完整的布,現在如果用剪刀將他剪斷的話,這匹布就作廢了。求學也是這樣的,需要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成就,斷不可中途放棄啊!”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深受感動,再次外出求學,七年之後果然學有所成。

  【運用】他學習刻苦用功,全靠笨鳥先飛保持了各門功課全班第一。

  六

  黔驢技窮

  【解釋】比喻拙劣的伎倆或有限的一點本領。

  故事

  以前,貴州沒有驢。後來,有人用船運了一隻驢到貴州。驢運到之後,那人卻發現派不上什麼用場,就隨意將那隻驢放在山腳下了。

  後來,一隻老虎看見了這隻驢,老虎因為之前沒見過驢,以為驢身材高大,本領肯定很厲害,不敢輕舉妄動,就躲在樹林中偷偷觀察。老虎經常慢慢地靠近驢,看看它會有什麼反應。有一天,老虎剛靠近驢,這隻驢就大叫了一聲,嚇得老虎趕緊遠遠跑開。但是,漸漸地,這隻老虎發現驢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也逐漸習慣了它的叫聲,就不再害怕了。

  慢慢地,老虎敢於走到驢的前後轉悠了,但還是不敢直接攻擊驢。日子一久,老虎的膽子越來越大,經常碰一下驢或者靠一下它。驢非常生氣,就用自己的蹄子去踢老虎。老虎這下子明白了,心裡算計著:“原來你就這點本事啊!”於是一口咬死了驢,飽餐了一頓。

  【運用】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他已經黔驢技窮了。

  七

  鹿死誰手

  【解釋】原比喻帝位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裡。原用追逐取鹿比喻爭奪天下。現泛指誰取得最後勝利。

  故事

  石勒是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有一次,石勒宴請高麗使者,喝了很多酒,將醉之時,他問自己的臣子徐光:“徐光,你說我和歷史上的君王相比,能比得上哪一位?”

  徐光沒有料想石勒會這樣問自己,一時之間也答不上來,他想了一會之後,說道:“陛下的才智可比漢高祖,陛下的本領可敵魏朝始祖。從古至今,沒人能比得過陛下您!”石勒聽了徐光的話,哈哈大笑起來:“朕怎麼會不瞭解自己呢?你的讚美過度了。假如我遇見漢高祖,我願意做他的部下,也就是和韓信等人爭個高低罷了;要是遇上光武帝的話,我就和他一塊在中原打獵,看看‘鹿死誰手’。”

  【運用】跳水比賽最後幾輪動作難度更大,最後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

  到這裡啦,祝大家在考試中魚躍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