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技術哲學論文

  從哲學上思考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有助於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投身到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偉大實踐中去。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哲學思考

  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世界軍事發展的動向,堅持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1]這是新世紀對我軍建設發出的時代動員令,是與時俱進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新的戰略部署。從哲學上思考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有助於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投身到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偉大實踐中去。

  一、世情、國情、軍情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客觀依據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群迅猛發展,人類社會技術形態開始由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轉變,世界軍事領域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革命性變革,戰爭形態隨之出現第三次時代轉型——機械化戰爭形態開始向資訊化戰爭形態轉型。世界新軍事變革波及的範圍將進一步拓展,變革的力度將逐漸增強,不僅發達國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性大國也將迅速實施或深化軍事變革。洶湧而來的世界軍事變革大潮,已向中國提出了不可迴避的嚴峻挑戰。

  西方軍事變革,尤其西方軍事強國的軍事變革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軍事領域的必然反映,其戰略目的在於通過軍事變革確保絕對軍事優勢,以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國軍事變革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的本質體現,目的在於通過軍事變革來提高資訊化戰爭條件下防衛作戰的能力,為國家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保障。這是中西方軍事變革的本質區別。充分認識這種區別的意義在於:在世界軍事變革的大潮中,必須正視中國的國情和軍情,以免陷入盲目軍事競賽的泥潭,鑄成歷史性錯誤。世界軍事史表明:每逢軍事變革的歷史時期,總有一些國家不顧本國國情,盲目捲入一場浩大的軍事競賽之中,從而拉垮了國民經濟,也使自身的變革中途而廢。因此,中國的軍事變革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緊隨西方,不能成為西方軍事變革的翻版。必須根據中國國家性質、中國軍事戰略性質和中國基本國力基礎,有針對性地實施變革,以免軍事變革成為軍事競賽。這對於中國軍事乃至中國整體建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理論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理論先導

  思想觀念是軍事變革的先導。新軍事變革的潮流,要求人們的思想觀念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要站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前沿,用發展的、變化的、開放的觀點觀察形勢、認識問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打破思想認識上的“禁忌”和“框框”,使我們的思想自覺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新的起點、更高的層次上,謀劃我軍的建設和發展。

  三、堅持借鑑外軍經驗與保持我軍特色相統一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根本方法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重要的是處理好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在“世界性”中尋求“中國式”,在“中國式”中體現“世界性”,把堅持借鑑外軍經驗與保持我軍特色統一起來。

  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日新月異。我軍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積極借鑑各國軍隊特別是發達國家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有益經驗,瞄準新軍事變革發展前沿,在保持我軍特色基礎上加速我軍改革創新與現代化建設。借鑑外軍經驗與保持我軍特色本質上是一致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統一於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關鍵在於做好結合的文章,就是要善於把外軍特別是發達國家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有益經驗、先進成果與我軍現代化建設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加以消化、吸收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外軍的先進經驗和成果真正為我所用,更好地發揮我軍的特有優勢,在借鑑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認清差距,正視差距,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是處理好借鑑外軍經驗與保持我軍特色辯證關係的重要前提。我軍建設正處於機械化尚未完成、資訊化剛剛起步的發展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軍隊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只有認清差距並且正視差距,才能增強迎頭趕上的緊迫感,找到縮小差距的正確途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處理好借鑑外軍經驗與保持我軍特色的正確方法。西方發達國家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優勢眾所周知,但並非什麼都好。學習、借鑑其經驗,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同時保持高度警惕,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發揮優勢,奮力超越,是處理好借鑑外軍經驗與保持我軍特色關係的根本目標。

  四、培養高素質複合型新軍事人才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根本保證

  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根本是新軍事人才的培養。無論是新的作戰理念及其實踐、新的編制體制,或者是新的武器裝備,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創造性活動的結晶,都要落實到新軍事人才的培養上來。人才是改革之本,也是建軍之本,迎接新的軍事發展的挑戰的關鍵在人才。

  未來戰爭是一種高技術戰爭,新知識、新技術高度密集,成為軍隊戰鬥力的首要因素。敵對雙方在陸、海、空、天、電、心等全維立體戰場上的較量首先體現為新知識、新技術的較量。基於這種時代特點和要求,未來的新軍事人才是能夠適應新戰爭時代和新軍事變革挑戰的高素質複合型軍事人才,是能夠“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區域性戰爭的軍事人才,是“五支隊伍”的有機統一整體。培養高素質複合型新軍事人才,一要理順機制,拓寬途徑。新軍事人才的培養有賴於順暢的機制和途徑。既要充分發揮部隊、院校乃至地方在培養新軍事人才方面各自的優長,又必須重視部隊與院校、軍隊與地方之間在新軍事人才培養上的交流、溝通與合作。二要放手使用,用人之長。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在新軍事人才的使用上,必須克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不敢放手使用;二是用非所長。因此,必須以戰鬥力為標準,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用人機制,放手使用,用人以長,形成新軍事人才快速成長的良好局面。三要營造氛圍,尊重人才。新軍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巨集大的系統工程,離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氛圍,一切都是空談。為此,既要注意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更要注重塑造新軍事人才成長所需的良好的“軟環境”。在這方面,我們國家和軍隊的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堪稱楷模。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