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的心得體會作文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x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著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篇二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裡,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裡,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裡,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裡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篇三

  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別說半部論語了,就單單幾則論語就告訴了我做人與學習的道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這裡面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話說某一天,子路來孔子家學習,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慢慢的走了進來,孔子讓他換一件衣服,子路聽到後連忙回家,換了一件非常樸素的衣服回來了。卻還是原來的樣子。孔子就對他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班裡數學測試,成績出來後,我有一道題不懂,就去問老師。老師講過後,問我明白沒有,雖然我沒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說,怕老師說我笨,結果下一次考試又沒有答對,去掉了8分。

  《論語》使我們懂得了很多: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會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