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高中作文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譭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每個官兵都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或許,有人疑惑,一個科技如此強大的軍隊,為何需要《孫子兵法》呢?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美國人接受了《孫子兵法》的價值,並懂得引進和運用,而作為中國人自己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接受古人的薰陶,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呢?

  唐朝時期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鼎盛時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時期中國閉關自守,使中國與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和火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用來測風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卻用指南針確定航向周遊世界甚至侵略中國,用火藥做炮彈、子彈擊垮清朝政府自認為堅不可破的城牆,並盜取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於是,變出現了現在,圓明園獸首在海外拍賣的事件。因此,對本國文化過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個小偷,竟然可以這樣公開拍賣他曾犯下的罪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現代的青年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抱以鄙視的態度,很多人對外來文化盲目推崇,熱衷於美國大片,盲目追趕時髦,追求外國名牌,總認為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也許外國的一些東西確實好,一些科技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是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學習,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說:“你是一隻豬,不要因為貼了一隻時髦的標籤就以為自己不是豬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國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輕人痴迷於日劇.韓劇,而韓國卻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成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小學生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難道說,以後我們吃粽子的時候,要告訴我們的後代,這是韓國的節日嗎?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譭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詩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的文化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鄭和七次下西洋到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那些並未瞭解的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嘗試接納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享受祖先留給他們的文化財富。

  篇二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 傳統 ,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巨集場面,我們聽到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裡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篇三

  我最喜歡的戲劇是京劇,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京劇更是我們中國的 國粹 。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 皮黃 。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臺 國粹 的王座安然不動!

  1960年,周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說: 一人言堂。 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勸,項羽還是不聽。說: 一家之長。 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道: 一籌莫展。 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說: 一曲輓歌。 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又說: 一敗塗地。 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 超女 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 國粹 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 國粹 ,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