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小故事五則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自 “西學東漸”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指以先秦的經典與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及同時期的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等各類文化學術及同時期的以二十四史為主的史學。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則國學經典小故事,歡迎閱讀:

  一、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解釋:父母所喜歡的事物,一定要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討厭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謹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體受了傷,就會讓父母擔憂;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汙點,就會使父母感到羞恥。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鍊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飢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二、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解釋:父母愛我關心我的時候,我孝敬父母有什麼困難呢?父母不喜歡我的時候,我還能一樣的孝順,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孝順。父母有過錯的時候,子女應該勸說他們改正,規勸時一定要和顏悅色,說話時聲音一定要輕柔。

  故事:薛包孝敬後母

  古時候,有個叫薛包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後母對他很不好,經常讓他挨餓受凍,還時常打他。不得已,薛包只好順從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獨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為父母打掃房屋。即使這樣,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趕走他。於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無怨氣。每天早晨仍然回家問安,夜晚為父母安鋪床蓆,更加謹慎孝敬,委婉侍奉,從不間斷。大概過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終於感動了父母,於是,讓薛包回家居住。從此全家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父母去世後,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產,各自生活。薛包無可奈何,便將家產平分。他說:“奴婢們年歲大了,你不能使喚,就讓他們跟著我吧!”他還將貧瘠的土地和荒棄的屋舍留給自己。對於衣服和傢俱,自己也只挑揀破舊的。兄弟分家以後,薛包的弟弟不善經營,生活又奢侈浪費,數次將財產耗費破敗。薛包關切開導,又屢次將自己的所有錢和物拿來救濟弟弟。薛包孝敬父母,愛護弟弟的故事,很快傳遍鄉野,後來他被薦舉任用為侍中一職。

  三、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解釋: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裡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來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說:“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稱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