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選讀第二版介紹

  《國學經典選讀讀本》將國學教學內容做到優中選優、汲取精華,以使大學生領悟蒙學的精髓、儒家的進取、道家的無為、法家的權變、兵家的智慧、佛學的超脫、墨家的兼愛等。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經典選讀讀本》將國學教學內容做到優中選優、汲取精華,以使大學生領悟蒙學的精髓、儒家的進取、道家的無為、法家的權變、兵家的智慧、佛學的超脫、墨家的兼愛等。更主要的是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促進高校的國學教育。

  國學經典選讀第二版目錄

  第一章 國學概說

  第二章 蒙學《弟子規》選讀

  第三章 儒家《論語》選讀

  第四章 儒家《孟子》選讀

  第五章 道家《莊子》選讀

  第六章 法家《韓非子》選讀

  第七章 兵家《孫子兵法》選讀

  第八章 佛家《金剛經》選讀

  第九章 墨家《墨子》選讀

  第十章 六祖禪宗文化

  第十一章 中西文化使者——利瑪竇

  第十二章 孔學大師——陳煥章

  第十三章 清官化身——包拯

  第十四章 肇慶端硯文化

  第十五章 肇慶七星巖摩崖石刻

  附錄:國學知識100題

  國學經典選讀第二版精彩書摘

  三、莊惠之交

  惠施約前370-約前310亦稱“惠子”,戰國時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是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今河南開封。惠施是合縱抗秦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尊齊為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裡與莊子成為朋友。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死後,由於東方各國的支援,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張儀失寵離去,惠施重回魏國。

  惠施的學問很淵博,魏王經常聽惠施講學,十分讚賞惠施的博學,而且,惠施對魏王也很忠誠。有一年,魏國的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惠施接到詔令,立即起身,日夜兼程直奔魏國都城大梁,準備接替宰相的職務。惠施一個隨從也不曾帶上,他走了一程又一程,途中,一條大河擋住去路。惠施心裡記掛著魏王和魏國的事情,心急火燎,結果,過河時失足跌落水中。由於惠施水性不好,他一個勁地在水裡撲騰著,眼看就要沉入水底,情況十分危急。正在這時,幸虧有個船家趕來,將惠施從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惠施的性命。船家請惠施上了船,問道:“既然你不會水,為什麼不等船來呢?”惠施回答說:“時間緊迫,我等不及。”船家又問:“什麼事這麼急,讓你連安全也來不及考慮呀?”惠施說:“我要去做魏國的宰相。”船家一聽,覺得十分好笑,再瞧瞧惠施落湯雞似的失魂落魄的樣子,臉上露出了鄙視的神情。他恥笑惠施說:“看你剛才落水的樣子,可憐巴巴的只會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趕來,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像你這樣連鳧水都不會的人,還能去做宰相嗎?真是太可笑了。”惠施聽了船家這番話,十分氣惱,他很不客氣地對船家說:“要說划船、鳧水,我當然比不上你;可是要論治理國家、安定社會,你同我比起來,大概只能算個連眼睛都沒睜開的小狗。鳧水能與治國相提並論嗎?”一番話,說得船家目瞪口呆。船家哪裡懂得,這世間萬事萬物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辦法與學問,這鳧水與治國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絡,怎麼可以用不會鳧水就判斷人家不會治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