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年的手抄報版面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2016迎接新年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過春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春節我們家總要貼春聯,貼福字,放煙火。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今年的春節是在我們家過的,外婆一家、姐姐一家都來我們家吃年夜飯。 到了六點鐘,時鐘“ 當„„”敲響了,奶奶說:“吃年夜飯了。”我、姐姐還有弟弟三個人爭先恐後地撲向桌子,桌子上已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菜餚,有甲魚,鴨肉„..奶奶還做了我們最喜愛吃的紅燒排骨,我們三個人還沒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把筷子都對準了紅燒排骨,一眨眼功夫,滿滿一盤子排骨就只剩下一隻空盤了,大人們在一旁看著我們都笑了.

  最有趣的時刻來臨了,我和姐姐,還有弟弟,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個鞭炮去空地上放。“轟”隨著一聲巨響,一條巨龍飛上了藍天。“砰“的一聲,巨龍化成煙霧飛走了。

  正在這時傳來了奶奶的喊聲:“分壓歲錢咯!”我們三個又同時跑到奶奶跟前,樂滋滋地接過奶奶的紅包,接著,爸爸、媽媽、外婆、他們一個個都給了我們壓歲錢,我們心裡樂開了花,我說:“今天我發財了。”大人們聽了笑著說:“真是個‘小財迷’”

  我愛放煙花,愛收壓歲錢,更愛過春節

>

  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春節又叫陰曆年、農曆新年、農曆年、舊曆年,俗稱“過年、大年、過大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來改為夏曆正月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被視為農曆年的開始,即為歲首。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有的是正月十九結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個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滿、蒙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節是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慶祝新年的主要節日。越南語稱為“Tt Nguyên án”元旦、日語稱為“正月”注:日本節日“正月”類似於中國的元旦也即1月1日。明治維新後改稱舊正月。現在春節除了在中國、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地之外,在蒙古、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也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春節”一詞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節日,位居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