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手竿釣鯽魚所需技巧

  春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溫暖,許多喜歡釣魚的小夥伴已經準備好去春釣了,春季釣魚的的目標一般是鯽魚。那麼大家知道春季手竿釣鯽魚需要用到哪些技巧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天氣的選擇

  春天天氣並不是十分穩定,有點忽冷忽熱的感覺,所以我們想要外出垂釣,一定要選好天氣,故出門垂釣選擇以下天氣為好。

  1連續2—3天的晴天

  連續連續2—3天的晴天,再這樣的天氣下去釣魚的話,氣溫是比較穩定的,水溫也是穩定的,鯽魚活動活躍且覓食也比較正常,但無風的中午時鯽魚則有可能浮頭,特別是在水質較肥的水域。

  2冷空氣來臨的前1—2天

  冷空氣來臨的前1—2天,在這種天氣前去施釣的話,因為空氣溫暖,溫度回升也比較大,而且風力較小,中午鯽魚常會趁機在淺水處覓食。

  3下雪前的1—2天或當天

  這樣的天氣即使雲層較厚,但風力小或感覺無風,早晚的溫差小,鯽魚活動的範圍稍大,食慾也較強。

  4連續幾天的連陰天

  這樣的天氣雖然溫度不高但溫差小,鯽魚多在底層覓食,可找2米左右稍深一些的水域打窩。

  5選擇除刮西、西北、北風以外的天氣

  刮西北風或北風的天氣即使是晴天一般也會伴隨大風降溫,早晚溫度較低,鯽魚會奔深水且少食少動。

  二、水域的選擇

  春天時節由於剛經歷過寒冬,溫度的上升時間短幅度小,河流、水庫、湖泊等大水面吸收太陽的溫度慢且水溫變化小,2米以上深度的水溫變化不大,鯽魚基本上還窩居在深水裡。而小溝、小塘、水渠等小水面由於水淺,吸收太陽的熱量快水溫上升也高,鯽魚的生理機能恢復的較早,活動量、活動範圍便會擴大,食慾提高的就較快。所以,我們在春天時節出釣,應該選擇小水面垂釣,效果要比大水面好。

  三、餌料的選擇

  春天時節,鯽魚剛經過寒冬的折磨還處於生理復甦期,口味上還儲存著冬季的飲食習性,故在餌料的選擇上還應選擇葷腥的餌料。傳統釣的誘餌以“藥酒”泡碎米為好丁香、廣香、山奈若干倒入白酒裡,泡出茶色即可使用,濃烈的酒香在水中擴散較快,吸引力強,但用量要少,以粉餌為主顆粒餌為輔,既能誘魚留魚也能防止鯽魚吃飽。

  釣餌以細、紅、活的蚯蚓或紅蟲為好。釣餌要自始至終保持鮮活,如用蚯蚓有2公分左右長即可,鉤尖留一小段蠕動以增強誘惑力刺激鯽魚食慾。如用紅蟲,最好選用粗壯紅潤的公蟲為好,其色澤紅潤醒目氣味濃烈,誘魚效果好。

  四、釣組配置

  春天釣鯽魚配置釣組應以細、小、靈敏為好。“細”指竿要細線要細。竿細輕便柔軟能增強手感;線細能增加隱蔽性和靈敏度,一般用0.4#—0.6#為好,在水草中垂釣用0.8#即可。“小”是指用的鉤要小、漂要小。

  由於春天鯽魚的開口還不大,小鉤有利於鉤餌,釣250克左右的鯽魚以3—4#鉤即可,或鉤門接近魚眼大小。浮漂的配置要用細、小為好,可以增加整個動作的靈敏度,也要考慮到用釣餌的輕與重,用細蚯蚓或紅蟲,所配的浮漂就更應該細小,傳統釣的可以穿三粒白雞毛梗做的散漂,玩臺釣的最好用冬釣1—2#立漂,但在用紅蟲、蚯蚓時應換帶倒刺鉤,防止蠕動的餌料脫落。

  ①釣竿

  選用3.3~5.4米的軟調玻璃鋼或碳素釣竿。

  ②釣線

  1~1.5號進口線,暮春略粗,以防大魚上鉤。

  ③浮漂

  根據各人愛好和實際情況,三星漂、七星漂和立漂都行,但宜小不宜大,否則會降低靈敏度。

  ④釣鉤

  選用5~7號的日產丸形、袖形鉤,鉤尖要鋒利,最好無倒刺。同號的朝天鉤也行。

  ⑤鉛墜

  採用24號保險絲作墜,分兩段纏繞,間距3~5釐米,這樣有利提高靈敏度,把資訊迅速傳遞到浮漂。

  ⑥護套

  取兩截電話外線上的塑料護層作護套一般漁具店都有套在釣線上,將保險絲纏繞在護套上,這樣可保護釣線不因墜子磨傷而斷線。

  五、釣點選擇

  釣點的選擇歷來是很被釣魚人所重視的,尤其是在春天時節,鯽魚的活動範圍還不是較大的情況下,如果選擇不當,很有可能當“空軍”。釣點的選擇要與當天的陰晴、溫度的高低、明水與水草區,水的深與淺、垂釣的時間等因素結合起來靈活應用。

  1、溫度較高風力3級以下的晴天時,釣點應選擇在1米以下的淺水區。如:水草邊、蘆葦茬邊、水下凹凸不平的地方,有樹枝、亂石堆等有障礙物的附近。

  2、深與淺的交界區。這裡是早、中、晚鯽魚活動的必經之地,將釣點選在這裡效果較好。

  3、連續陰雨但溫度穩定的天氣,應將窩點選擇在深水區。這樣的天氣雖然溫度不高,但溫差使小鯽魚仍然覓食,只是發窩較慢。

  4、正常的晴天出釣,早晚要釣深水,中午10時至下午15時應釣1米左右的淺水。

  六、釣法

  1多打窩子春天時節鯽魚的活動量還較小,應該沿用“人找魚”的策略,根據鯽魚的密度多打幾個窩子,魚頭密的少打,魚頭稀得多打,“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幾個窩子會接近魚群。

  2浮漂的調與釣在用細小的散漂和調漂時,要考慮到用輕餌的實際情況。我一般是空鉤半水調1粒,裝細蚯蚓或紅蟲後釣1—2粒,這樣的狀態較靈敏,適合低溫鯽魚口輕的特點。

  3走釣由於窩子多了就要回來每個窩子輪流釣,有1個小時還不上魚的窩子就應該放棄,把重點放在效果好的窩子上,以節約垂釣時間。如此得出,臺釣方法就不適合在這裡施展了,因為臺釣的裝備較多,來回搬動不便。

  4提、放、拖在氣溫低、鯽魚吃鉤不積極的情況下,除了用活餌料以外,過一會還要輕提慢放一次,或左右輕度的拖拽一次,鉤餌離底的幅度不要大,估計有2—3公分即可,一是便於鯽魚發現目標,二是可以吸引刺激鯽魚咬鉤。

  5觀漂與提竿當看到浮漂有點動時不要提竿,這時是鯽魚在嘗試餌料,當看到浮漂已經開始上送或拉黑漂時再抖腕提魚。

  春季釣魚小妙招

  1.釣深與釣淺

  驚蟄前後,陽光下1~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兒最先活躍、覓食,釣淺優於鉤深,但上鉤的多為小鯽、白條、小麥穗等。在釣淺的同時,若以海竿串鉤掛蚯蚓遠投,往往上大鯽魚。清明以後由於水溫升高,釣2~3米深比較適宜。

  2.有草與無草

  有草微生物多,魚兒有食物,也有藏身之處,但大片水草覆蓋日光晒不透,水溫反而偏低因此,早春不釣密草釣稀草或釣草的邊緣和較大的空隙,效果更佳。

  3.曲岸與直岸

  曲岸即小水灣,是魚兒棲息、洄游逗留處,而直岸很少有魚。湖庫沿岸有很多灣和汊,汊裡又有小灣,越難去的地方越有釣頭,圖方便在大壩和路邊人車嘈雜處下鉤,常常一無所獲。

  4.向陽與背陰

  三月份陰岸水涼,幾乎無魚可釣,四月中旬逐漸有魚咬鉤,到了春末夏初,地勢較好的背陰處則是理想的釣位。先陽後陰,先淺後深,精選釣位,心想事成。

  5.上風與下風

  大中型湖庫水寬浪大,上風口和下風口魚的多少不明顯,小風時下風口較好,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垂釣。

  6.早晨與午間

  早春水溫低,早晨很少有魚攝食,10~15時魚旺,但四月中旬以後水溫升高,7~11時和15~18時上鉤率高午間魚少,同夏季比較相似。

  7.乍冷與乍熱

  冷暖氣流到來氣溫突然升降以及由此帶來的暴風雨,魚兒懼怕、不適應,在正常生理機制未調整過來時,一般蟄伏不動,亦不攝食,出釣應躲過這個時刻。

  8.漲水與落水

  大中雨漲水時,水質渾濁,影響魚的視線,有機物質增加,魚不缺食物,不貿然吞鉤。而農田春灌水位大幅度下降時,魚兒產生恐懼感,此時出釣效果也不好。

  9.葷餌與素食

  春釣的釣餌以蚯蚓為主,面餌次之,誘餌應具備色、香、散條件。清明後除鯽魚外鯉、草、鯧、鯰也咬鉤,因此,一窩雙竿、一葷一素,既不放棄小魚,又能釣到大魚,比單打一效果好。

  10.機動與固守

  早春水溫低,魚兒很少遊動,在一處垂釣的時間長了,會出現魚源枯竭,補窩也難見效,這時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另闢蹊徑或就近走釣。四月以後魚兒普遍遊動、覓食,魚源枯竭的情況少見,實行多窩輪釣,可提高上魚率。規。只有根據複雜多變的垂釣環境,運用靈活機動的方法,處理好垂釣中的幾個關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