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魚選擇好釣位的技巧

  無論什麼季節,釣魚一定要注意釣位選擇,只有釣點選對了,才會有好收穫。那麼大家知道春季釣魚應該如何選擇好釣位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釣魚選擇好釣位技巧

  一、適當釣深

  剛到春天天氣十分的不穩定,忽高忽低,較低的氣溫使水體的表層溫度較低,如果表層的水溫在四攝氏度左右,而在一米深的水層溫度可超過五攝氏度,兩米深的水層溫度可超過七攝氏度。因為較深的水體受冷空氣的影響較小,水溫就比較穩定,魚兒趨溫,所以大部分都在較深的水層棲息。

  現在這個時候想要垂釣,選擇釣點的話,還是應該選擇當地水深的地方,正符合了水情與魚情的特點。一般可在上午八點至十點釣深,下午兩點到四點釣深,但不是水位越深越利於施釣,初春一般可釣一米五至兩米的水深。

  二、春釣灘、釣陽

  雖然初春在一天之中釣深的時間多一點,但也有釣淺的時機。白天由於陽光的照射,時至中午,淺灘處水溫上升很明顯,魚也會趨溫而來,覓食或者遊玩,這是釣淺的好時機。

  釣淺灘時釣者一定要保證釣場環境的安靜,行動時也要避免被魚發現,最好穿顏色暗一點的衣服,並坐著垂釣,儘量避免驚嚇到魚兒。

  有陽光照射的水面,水溫要比陰涼處的水面高,而且水溫上升的比較明顯,初春選向陽背風之地垂釣,上魚比較有保障。

  三、選凹凸不平的水底

  不管是釣深還是釣淺灘,如果水底的地形凹凸不平多坑窪,往往是魚兒的叢集之處,不僅便於藏身,而且鬆軟的水底泥土有許多微小生物賴以生存,魚兒有食可覓。像鯽鯉就是愛在水底拱泥覓食,常常將水底攪渾。從岸邊觀察,水體上清下濁,在此下鉤必有收穫。

  若是在水庫施釣,能找到被水淹沒的田坎處施釣,是比較理想的。其較淺處多白鰷,較大的鯽魚在田坎的較深處覓食,但離岸較遠,我門可以蹚水適當釣遠,只是釣者比較受累一點。

  四、釣草不可盲目

  釣草是大家公認的好辦法,鯽魚尤其喜愛呆在水草區活動。水草上附著著小生物的卵,還有一些其它食物,都可供鯽魚覓食。水草處水溫也較高一點,所以釣草是十分普遍的選擇。初春時節可在草區邊沿下鉤,鉤上以掛葷餌為主,適當採用逗引之法釣鯽。

  若是晴天,近岸的食物較少,鯽魚躲藏在較深的草區覓食,我們可以選長竿施釣。不使用長竿,也可蹚水讓短竿也能垂釣,不過要穿上連衣的膠褲。隨身攜帶釣餌與魚護,找到合適的釣點下鉤。

  晴天釣淺的水深也應超過一米,水草區水微微流動效果是最好的。若碰上下雨天,因光線較弱,魚兒會大膽到淺水區覓食,淺水區有雨水沖刷下來的天然食物,水質也變得比較渾濁,尤其是水草處渾濁的水體,覓食的魚兒是最多的。

  若在水庫垂釣,可以試著找一找無人涉足的水草區。只要用心尋找,這樣的地方還是有的。或許水庫的尾部的水草區都有人釣過了,但是在有些不起眼的水灣處往往沒人釣過。水庫岸邊的水灣有很多,流水口處水草自然多,魚兒也經常在流水口經過,所以好下鉤。

  比如一位釣友就曾經在水庫的閘口不遠處施釣,也是在水草區,不過以前沒有人釣過,當時就釣獲了十斤左右的鯽魚。看起來太好的水灣處並不一定是好的釣點,因為這裡雖然有魚,但是這樣的好釣點往往是用電打魚的人常常光顧的地方,所以這樣的“好”地方,還是少下鉤為妙。我們可找那些容易被人忽視的水灣,既有水草覆蓋,又不容易看到流水口,發現這樣的釣點,不妨下鉤試釣一番,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春季釣魚小妙招

  1.釣深與釣淺

  驚蟄前後,陽光下1~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兒最先活躍、覓食,釣淺優於鉤深,但上鉤的多為小鯽、白條、小麥穗等。在釣淺的同時,若以海竿串鉤掛蚯蚓遠投,往往上大鯽魚。清明以後由於水溫升高,釣2~3米深比較適宜。

  2.有草與無草

  有草微生物多,魚兒有食物,也有藏身之處,但大片水草覆蓋日光晒不透,水溫反而偏低因此,早春不釣密草釣稀草或釣草的邊緣和較大的空隙,效果更佳。

  3.曲岸與直岸

  曲岸即小水灣,是魚兒棲息、洄游逗留處,而直岸很少有魚。湖庫沿岸有很多灣和汊,汊裡又有小灣,越難去的地方越有釣頭,圖方便在大壩和路邊人車嘈雜處下鉤,常常一無所獲。

  4.向陽與背陰

  三月份陰岸水涼,幾乎無魚可釣,四月中旬逐漸有魚咬鉤,到了春末夏初,地勢較好的背陰處則是理想的釣位。先陽後陰,先淺後深,精選釣位,心想事成。

  5.上風與下風

  大中型湖庫水寬浪大,上風口和下風口魚的多少不明顯,小風時下風口較好,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垂釣。

  6.早晨與午間

  早春水溫低,早晨很少有魚攝食,10~15時魚旺,但四月中旬以後水溫升高,7~11時和15~18時上鉤率高午間魚少,同夏季比較相似。

  7.乍冷與乍熱

  冷暖氣流到來氣溫突然升降以及由此帶來的暴風雨,魚兒懼怕、不適應,在正常生理機制未調整過來時,一般蟄伏不動,亦不攝食,出釣應躲過這個時刻。

  8.漲水與落水

  大中雨漲水時,水質渾濁,影響魚的視線,有機物質增加,魚不缺食物,不貿然吞鉤。而農田春灌水位大幅度下降時,魚兒產生恐懼感,此時出釣效果也不好。

  9.葷餌與素食

  春釣的釣餌以蚯蚓為主,面餌次之,誘餌應具備色、香、散條件。清明後除鯽魚外鯉、草、鯧、鯰也咬鉤,因此,一窩雙竿、一葷一素,既不放棄小魚,又能釣到大魚,比單打一效果好。

  10.機動與固守

  早春水溫低,魚兒很少遊動,在一處垂釣的時間長了,會出現魚源枯竭,補窩也難見效,這時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另闢蹊徑或就近走釣。四月以後魚兒普遍遊動、覓食,魚源枯竭的情況少見,實行多窩輪釣,可提高上魚率。規。只有根據複雜多變的垂釣環境,運用靈活機動的方法,處理好垂釣中的幾個關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