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探險注意事項常識講解

  野外探險本來是考驗我們野外生存能力的運動,但是野外探險活動不能當兒戲,不少人沒有在出發前做好野外探險的功課,當遇到突發事件時又沒有應急措施,導致不必要的傷害出現。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野外探險注意事項常識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野外探險注意事項常識

  1. 不要在沼澤旁駐紮宿營。

  2. 一定使用蚊帳。

  3. 少脫衣服。

  4. 搭起的床離地至少 1 米。

  5. 點燃的香菸,可使許多咬住皮肉的蟲子鬆口。

  6. 毒蛇咬傷後先扎止血帶,後排毒。若手足部被咬傷引起腫脹時,上肢者穿刺到八邪穴,即 4 隻手指指縫之間。下肢者穿刺八風穴,即 4 只腳趾趾縫之間。以加速排毒,加速退腫。穿刺方法:用鈍針頭粗針平刺直入 2 釐米。

  7. 雪地遇險,不可用雪擦凍傷的肢體,也不可按摩。

  8. 沙漠遇險,要挖沙坑,晝伏夜行,想辦法積聚晨露。

  9. 旅遊裝備用品應根據實際需要需要選擇攜帶。特定探險旅遊環境中的用品必須有極高效能指標,如洞穴探險、攀登雪山、考察原始森林等。以下列出普通野外探險旅遊用品。選購時以短小精巧為原則。

  案例:揹包客罹難羅布泊

  羅布荒原的初冬寂靜而單調,即使是位於邊緣的米蘭鎮,也少有人願意或敢於向荒漠深處縱深幾裡。然而在去年的12月16日,一個放牧的小男孩卻向米蘭派出所報告了一個驚人的訊息:他在米蘭遺址附近的戈壁灘上發現了一具屍體!

  得到訊息後,米蘭派出所民警來到事故地點,看到了一名男子死在帳篷裡,屍體是自然狀態,口邊有嘔吐物,身上沒有明顯傷痕,沒有搏鬥痕跡。民警沒有在帳篷裡發現任何證明其身份的線索,也沒有相機等值錢物品,只有兩張11月份的車票。

  如果沒有外人的介入,這個揹包客也許就像不少在神祕羅布泊遇難的無名探險者一樣,遠離親人,將生命永遠定格在這片荒原上了。

  反思:探險怎樣與自然和諧

  揹包客羅布泊死亡事件在全國各大戶外網站上受到持續關注,眾多網友、媒體在揹包客“回家”後,開始將討論引向縱深:探險怎樣與自然和諧?

  烏魯木齊登山探險協會的董務疆提醒廣大戶外愛好者,在具備合適的戶外裝備之後,還應該儘量多地掌握你要去地區的人文、地理、環境知識;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準確估計,不做冒險的事;同時還要與當地的戶外組織聯絡,尤其在進行危險等級較大的戶外運動時,更要注意這一點,以便在出現意外情況時及時得到救助。董務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一定要要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自然、尊重自然,不要將冒險當作探險。

  分析:理性看待野外探險

  戶外探險本是一種愉悅身心、增強意志的好方式。但當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當我們看到親人悲傷的眼淚、朋友痛心的惋惜,如何理性地對待探險、避免探險中不必要的風險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網友“城市獵人”提出,把戶外探險活動娛樂化,必然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戶外探險不是普通的旅遊,它有一定技術含量和危險係數,需要有專業指導與支援。在戶外探險發展較為成熟的廣東,作為商業操作的探險團隊已經相當成熟。以羅布泊探險為例,當地旅行社人士介紹,由於裝備相對完備,有一批對情況熟悉的專家,操作經驗比較豐富,參加旅行社特種遊或是一些正規組織的車隊赴羅布泊探險已經基本沒有危險。

  一些長期從事戶外運動的專業人士還呼籲,應該針對戶外探險建立應急救援機制,一旦遇到危險,應該有及時有效的救援;同時加強對戶外探險的安全監管,比如組織戶外活動必須要有具備一定資質的專業人員作為領隊,活動路線必須經過事先勘察等,以防止這位揹包客的悲劇再次上演。

  據瞭解,目前我國各地的戶外運動都還沒有建立救援機制以應對突發危險。同時,由於目前所有的保險業務都不針對戶外探險,探險愛好者如果發生意外,幾乎得不到任何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