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成拳養生樁

  大成拳養生樁是一種學術,也是一種醫療體育運動。參加這種運動的人,不限年齡性別,不拘身體強弱,亦無任何侷限,有病者治病,無病者防病,運動時不盡在姿式方面著想,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大成拳養生樁,歡迎閱讀。

  大成拳養生樁

  養生樁,極容易,深追求,頭萬緒,用功時,莫著急,慶選個適當場地,充足陽光,流通空氣,有水有樹更相宜,不論行走坐臥和站立,要內外放鬆,身軀挺拔,腰脊骨垂線成直,渾身大小關節,都含著似曲非直意,守空油,保清虛,凝神也靜氣,臂半圓,腋半虛,體會無微不舒適,不思考,不費力,心臟無負擔,大腦得休息,想天空虛闊,洗滌情緣和塵俗萬慮,虛靈獨存,悠揚相依,綿綿如醉也如迷,笑臥如在水中宿,返嬰尋天籟,平凡無奇有天趣,師法當遵守,不可太拘泥,這裡邊包羅著無限深思和甜密,動轉頗似水中魚,自在真自在,先哲並無其他異。

  我國養生之術歷史悠久,相傳二千餘年前,即有《內經》一書,為中醫寶庫,對防病治病之法,記載甚多,其中《素問》一篇,就是專講養生的,原文是:[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文雖簡單籠統,意義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黃帝內經》,一方面視作防止疾病的養生術,另一方面凡藥石刀針不能奏效的多種疾病,就根據這種道理,使患者鍛鍊休養,作為體育醫療並和《靈樞》互相為佐,其主要內容是養靜,就是[獨立守神]。

  這種運動能調整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血液迴圈,發揮體內燃燒,且能加強各種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因而能調整、恢復和加強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機能,對保持健康,治療疾病,具有顯著的待效,五十年來從無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幾都有效果。

  這種運動能加強人體的吸收和排洩作用,古人說:“提煉精華,洗淨糟粕。”其意義就在於此。這是自力更生的運動,就是說,它對於人身及其部分機體,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體弱的通過鍛鍊可使身強,人體某一系統或器官組織有毛病的,通過鍛鍊可使毛病消除,恢復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體會到無窮的理趣。

  這種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不同,它是把鍛鍊和休息統一起來的一種運動,是在鍛鍊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鍛鍊的運動方法,因此它具有調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功能作用,從而使人體各部分在高階中樞神經支配下密切協作。

  養生樁應注意的問題

  養生樁不僅是健身治病的運動,也是一種鍛鍊意志的功夫,所以學習養生樁的人必須注意這種鍛鍊。粗暴、浮燥、氣憤、憂慮、悔懼、得失之念和僥倖思想等,都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學者切要禁忌。

  對於治病的人來說,凡是學養生樁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藥石刀針不易奏效者,但須要氣不自餒,應該積極的鍛鍊,積極的治療,精神要煥發,蓄有彈力,時時作反覆鬥爭的準備,才能戰勝病魔,恢復健康,如果悲觀失望、生氣著急,毫不振作,一曝十寒,時作時輟是不起作用的。醫生常說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學習養生樁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虛心體會站樁的意義,耐心地、持久地鍛鍊,使精神煥發,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練養生樁必須心神安祥,摒除雜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體。”神態要輕鬆自如,蓄意要深戇雄渾,力量要穩準虛靈“無動不機,無機不趣,虛靈守默,而應萬物”,雖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學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為主,不是枝節片面形式問題,意在整體與內部,不要使區域性破壞整體的統一,不要使外部動作影響內部推敲,要渾身輕鬆自如,心曠神怡,好像沐浴在大自然之內似的,要做到這樣,在運動前就必須作到心安神定,摒除雜念,還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頭直、目正、神莊、聲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對人對事都要恭敬謹慎,意思周密而切實,任何事不說硬話、不作軟事,這是學者內心和外貌應具備的養生條件,從個人意念來說,應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為,父母的心腸對人,在練功方面來說,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這樣才是練功應有的要義。

  養生樁是因病設式,因人而異的,病症不同,其有關的神經和肌肉系統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條件、習慣、修養、性情以及其他各種特點,對於設式也有一定的關係,必須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考慮適當的姿勢和運動與休息的時間長短,以及身體負擔的輕重等,教者對此自應充份瞭解情況,作適當的安排,學者應注意掌握,慎重鍛鍊,不可忽斷忽續,任意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收效快,並防止在鍛鍊中發生不正常的現象。

  修養不夠的人,初學時多有幻想或任意活動或拘泥執著等現象,須細心體驗,待實驗充實之後才能解決,主要是師古不泥古,謹守師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聰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勞動。離開已身,無物可求,但執著已身,都是錯誤。力量在身外求取,意念在無心中來操持,若本著以上的所談切實用功,細心體會,自不難得到萬變無窮,奇趣橫生之妙。

  “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養鍛鍊,關於《內經*素問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大醫師們早已說過。我對於“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養鍛鍊稍加補充。“獨立守神”在用功之前,思想先準備一下,應首先著想遊於物初,靜會全機之意。視同植物外形不動,內裡卻起著根生髮展、順逆橫生的變化,萬不可走入招式斷續的方法,那就破壞無餘了,區域性運動縱然有益,長久也有害,是慢性的戕生運動。

  鍛鍊時要永遠保持意力不斷的虛靈挺拔,輕鬆規章整以達到舒適、得力為原則。鍛鍊時,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內要清虛空油,外要中正賀和,同時要脫換一個心目歡喜的狀態,洗滌一切雜念,掃除一切情緣,寂靜調息,內外溫養,軍身毛孔放大,有如來回過堂風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條空靈口袋,掛在天空,上有繩吊緊,下有木支撐,有如躺在天空地闊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盪盪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鍛自煉,神經不養自養,這是鍛鍊的基本要義。

  怎樣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洪爐大冶,無物不在陶熔中,並儘量吸收一切雜念,來則熔之,不久雜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絕雜念頭,則一念未去,萬念齊來,精神分散神意外馳,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鍛鍊時還要有這樣的意態,使肢體和大氣相呼應,自然而自在的發揮整體和本能的作用,如果有絲毫的矯柔造作和區域性方法,就破壞了整體和本能的作用,所謂這種運動是一種人體本能學術和[一法不立,無法不備]的意義,就在於此。

  鍛鍊方法雖簡實難,初步鍛鍊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由不動才能體認到四肢百骸的一動而無不動之動,如此神經始易穩定,熱力才易保持,自然的增強新陳代謝,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逐漸學動,才容易體會不動之動,動猶不動,一動一靜,互相為根之動,然後才能體會到大氣的壓迫,鬆緊力的作用,也就不難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動盪樞紐之動,不動而動,動而不動,同時起著剛柔、虛實、鬆緊錯綜,表裡為用之動至於假借一切之動,言之太繁,姑不談敘,全體就自然的發揮了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上下動中間攻,中間攻上下合,內外相聯,前後左右都相應之動,以上是試驗各種力的功能作用,蓋力由試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鍛鍊是在無力中求有力,在微動中求迅速,一用力身心便緊,百骸失靈,並有注血阻塞之弊。這種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體,無形能神聚。

  先由不動中去體會,再由微動中求認識,欲動又欲止。欲止又欲動,有動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動之意,要注意從拙笨裡求靈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體,用功時渾身大小關節都是形曲力直,神鬆意緊,肌肉含力,骨中藏稜,神猶虎豹,氣若騰蛟,而神意之放縱有如巨風捲樹,拔地欲飛,其擰擺橫搖之力,有撞之不開,衝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之勢,外形拙笨,意力靈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體,學理自通,自然明瞭。

  “肌肉若一”是特別重要的一步功夫,這一步功夫表面好像另一種,其實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關聯的,沒有這步功夫作基礎,任何動作也沒有耐勞持久的能力,這雖是肌肉鍛鍊,但仍是以形為本,以意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身,以精神內斂為主。這種運動,加強運動也是減低疲勞,減低疲勞正是加強運動,鍛鍊和休息是一件事,要在調配適當,使患者在不覺中就增強了耐勞持久的能力,並儘量減免大腦和心臟的負擔,以達到舒適得力為止。

  按:筋肉鍛鍊是進一步的研究,大都是筋肉伸展、骨節提縱、形曲力直,神鬆意緊,自然的筋肉捋卷,相互若一,更進一步的研究求力的功能多系超以象外,接近拳學。

  調配方法

  一肢體調配:不外高低、左右、單重、雙重,不論頭、手、身、肩、肘、足、膝、胯各處,都有單雙、鬆緊、虛實、輕重之別,凡體會得到的精微細小之處,也都是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撐或力量的稱合,肌肉的聯絡等法。

  二內臟調配:是神經支配,意念領導,心理影響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相為用。

  三時間調配:是以學者性情強弱為基礎,總要不超過負擔能力,不使思想上產生煩悶或厭倦,調配初步形式有如下數種。

  基本姿式

  運動的特徵,是在運動中體會身體內外的動態變化,如何使渾身大小關節,都成鈍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積,尤不許有執著點,而是輕靈渾然,想渾身血液迴圈有如水鑽沙之意,按之又如水中漂木之力,而全身又像湖水空舟飄擺無定,惟風力是應,聽其自然,這種神意的表現是隨著個人的丰度、性格、獨賦、特徵以及年歲的老幼,體質的強弱,和用功時間的長短,病情種類之不同,當然就不是幾個姿式所能表現。

  因此,說明這種運動,必須根據一切不同的條件,深切體會,逐步加強,隨時調配,都是根據具體情況運使變通,使區域性跟著具體起作用,經過鍛鍊大都有效。如某處有病就治某處,非但無效,且恐有損失,如果忽視了這一點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夠了。

  按:調配方法,一有形,一無形,有形的是姿式、骨骼、肌肉,無形的可就無窮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也就不是幾個姿式所能範圍,但姿式確為神意的代表,按照輪廓來說明神意,所以姿式也是需要的,不過要把這種運動完整地用圖表現出來,目前因客觀條件和能力的限制還作不到。

  練習站樁的體會和常見的現象

  隨著各人身體強弱和病情之不同,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會感覺及表現變亦各不同,一般的情況是,練習十日左右就能夠體會到站樁的好處,感到練功之後輕鬆愉快,而且這種感覺是隨著練功的程序逐日增長的,有練習幾天之後,就發生肌肉震顫、疼、酸、麻、脹等現象,多半是肌肉運動障礙、氣血欠通或疲勞過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點所致只要防止疲勞過度,注意舒適得力,力求放鬆,避免緊僵,漸漸地就會氣血暢通,肌肉靈活,使以上現象逐漸消除,至於不覺疲勞的有規律地顫動,是經絡和氣血閉塞已經消除的好現象,只要順其自然,不可故意的抑制也不要有意識的擴大,另外還有流眼淚,打哈欠,飽嗝、虛恭、腹鳴、蟻走等現象,都是練功過程中的好現象,病癒之後自可消除。

  站樁對各種疾病的療效

  站樁能夠調節神經機能,調整呼吸,增強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的作用,因而對神經系統、肌肉系統等以及新陳代謝各方面的病症,特別是急性轉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療效。

  經過四五十年的經驗,其效果雖因人因病而異,有大小快慢之別,但除去隨學隨止之外,沒有療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癒之後繼續鍛鍊,大多收到轉弱為強,老而益壯之效。

  四於缺乏文字記錄,對於過去的經驗不但未能總結,就是學者的人數姓名也無法統計,現在為了供大家參考,只好將最近一、二年來對於站樁治療各種病患的一點體會,分類略述於下:

  高血壓——神經性的收效較快,官能發生變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狀動脈收效較慢。

  神經衰弱——一般的頭暈腦脹,頭痛等症狀較易治療,收效的快慢主要在於能否穩定神經,已經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祕者收效較慢。

  關節炎——一般的風溫性和多發性關節炎都易治療,屬於後天性的關節炎比較難治。

  氣管炎——氣管炎的種類很多,大多有肺氣腫和心臟喘的症候,得病不久者,收效較快,先天性的不易治療,但和年齡、體質、性情及生活條件有密切關係,只要耐心持久的煉功,飲食起居多加註意,也是可以治癒或減輕的。

  肝臟病——肝腫和肝硬化只要耐心地適當地練功再注意飲食和環境方面的保養,可以逐淅減輕以至治癒。

  膽囊炎——經歷過的膽炎患者,大多已作過膽切除的手術,有的已經轉為肝脾病或神經衰弱病,根據過去的幾個患者來看,在練功過程中病狀是逐步減輕的,痊癒的前後效果都很好,將來能否有把握,尚難預測。

  肺病——只要按照步驟適當地耐心練功,再加註意飲食保養,一般都可治癒。

  半身不遂——要耐心練功,持之以恆,一般是可以治好或減輕的,但此病最易復發,必須一面練功,一面避免生氣、著涼、勞累方可,如舌頭手腳都壞,就不能治療。

  胃腸病——療效良好,但比較遲緩,病情較輕者三、四個月好,病情較重者八、九個月,三、五年不等。

  精神分裂病、筋肉失和等症——比較容易治療。

  心臟病——經過的患者,大都效果良好,但這種病主要是在個人性情和生活環境,如性情和生活條件不好,就見效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