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練習太極拳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如何將太極拳這一國粹發展下去,如果練習太極拳的只是老者,那麼太極拳終有一天會被世界遺忘,太極拳的傳承需要青少年,都說出名要趁早,那麼練習太極拳,也要在小時候開始練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無論是國家還是集體都常說: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那麼他們也應該是國粹的繼承人,不能讓這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國術漸漸的在我們的下幾輩中慢慢的被忽略了、忘卻了!

  對於青少年而言,要正確看待太極拳的健身價值和技擊價值,應該有一套嚴格細緻而科學的訓練指導體系。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那麼對於武術的未來青少年他們就是那初升的太陽,就是那春季裡的花朵。在青少年時正是下功夫、出功夫的時候。練習武術不能盲目訓練,同樣要講究科學化,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練習方式方法及健身方法。總之。認識必須到位,理論指導要清晰、明確。藝無止境,學無止境!

  青少年適宜多大強度鍛鍊:

  《黃帝內經》有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這些話說明,人不到17歲的時候,是不宜上強度,大運動量練拳、練功的。現在有些宣講內容不負責任,片面鼓吹自幼就苦練太極拳功夫怎麼怎麼著等等,不講科學,不講實際效果。兒童時期是身體各方面正常發育時期,尤其是骨骼發育。

  過去有些老武術家,看他們的一些照片,大都是羅圈腿,這或許就跟過早的刻苦習武有關。我們要把現代與傳統結合一下,來培養新一代人,所以這一階段我們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練一些基本功,因材施教,早期培養。好靜的就教教套路,好動的、活潑的,再適當地加上一些素質訓練、器械訓練、趣味推手等等。體質弱的就單獨教一些養生樁功,培元固本,補先天不足,為以後打基礎,不至於將來練傷身體。總之,此階段一定切記不能練過、練傷,方法一定要正確。

  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十六七歲以後,就可開始加大練功力度,放開手腳大練一番了。這一階段為人生中練習外壯功力的黃金時期,也是習練太極拳內外兼修功夫的黃金時期。

  青少年期科學指導的重要性:

  道家理論有如下之說法:男子在十六歲時,如果有高人直接指點或接引,即可藉此天精生成之時,點透玄機,直接修成不漏之身,以成金丹大道。這個時期骨壯精滿,只要有科學的訓練方法,不會出現大礙。我們確實看到,有不少老一輩武術家和當代優秀的運動員, 17至25歲這個階段,是他們的輝煌成就時期。

  而現實令人氣憤的是,社會上的某些所謂的大師、名師,對此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劃地為牢,陷在對傳統拳理的尋章摘句之中,只研究其玄,不研究其全,不能在青少年這一黃金時期,給予全面科學正確的訓練指導,而只是片面盲目地強調“鬆、鬆、鬆”,搞得一些練了好幾年太極拳的人,出門一推手一搭手就吃跟頭。

  就像拉過頭的彈簧,鬆是鬆了,拳架也挺漂亮,就是沒彈性,沒有柔韌性,這就是說明我們在生產這個“彈簧”的某一個程式中,缺東西了,該增加他的韌性的時候我們沒有增加,該靠緊來增加他的張力時,卻沒有靠緊,所以這個“彈簧”最後就喪失了足夠的力量和彈性,成了“廢品”。

  我們都知道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但在事實上,很多現在當老師的人,忘了當年自己是從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拿自己現在已有的鬆柔、以意行氣水平,直接去要求一個剛學習太極拳的弟子,以這種不正確,不完全的方法教人,效果不會好。

  青少年練習太極拳需持之以恆:

  最後不得不說明的是作為健身,其實每天抽出一定量的時間1~2小時練練拳,跑跑步,是足夠做到的。但是要追求技擊和高層次的東西還是要下功夫和花時間練的。太極拳的技擊值和發展意義是深遠的,要想很快獲得其中的妙境是不容易的。在以上的訓練過程中,關鍵之中的關鍵就是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和靈活的授課技巧,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將每日的太極拳鬆柔和推手體能素質的練習完美地結合起來。

  成年累月訓練出來的這種力量轉化成一種爆發力,轉化成一種引進落空一化即發,一觸即發、鬆活彈抖的勁力。悟性好的話,一般練3年左右太極功夫就能小成,在一些推手比賽中都能拿到比較好的名次。這種勁力練出來的話,都能很好地同其它技擊結合起來運用。

  青少年不僅僅擔負著強國的任務,還擔負著我們武術的未來,他們不僅是祖國的希望同樣也是武術的希望。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性階段,無論是太極拳的傳播者和體驗者,抑或是其他武術的傳播者或體驗者都有責任在這太陽初升的春天將我們的希望播種好,照顧好、培育好!!!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