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走出去的勵志故事

  困境中,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勇敢堅強地積極去努力適應環境。因為,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勇敢的走出去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勇敢地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人來到這世界後,命運註定了他必須要拼搏,奮鬥,堅持,勇敢地走下去,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沒有人能不勞而獲。上天賜予了你寶貴的生命,必定要讓你在一生中,堅持,奮鬥到最後一秒,燃燒盡生命的火焰。

  人生的堅持,學習的堅持,儘管遭遇困苦,但是我們卻能在一次次的苦難中成長,重新爬起來。這就是奮鬥的人生。就是揮灑自己青春,汗水的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而,我雖然在平凡的人群中不起眼,可是每個人卻閃耀著自己獨到的光輝燦爛,揮灑著自己的熱血,散發著光芒的人生值得每個人去深思。

  理想並不是沒有目的的去空想,而是需要以奮鬥為基石,沒有理想的奮鬥是不明智的,不去奮鬥的理想同樣也是無用的,同學們,要想實現你心中的那個夢想,就行動起來吧,去為之努力,為之奮鬥,這樣你的理想才會實現,才會成為現實。

  理想並不是參天大樹,而是一顆小種子,需要你去播種,去耕耘;理想並不是一片綠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在上面栽種上綠色。如果你想成為老師,你就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你要想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你就要聞雞起舞,醉裡挑燈看劍……

  人人都是精英和天才,個個都是很有實力,他們所失敗的總帶著走向成功,他們也是經過很多的坎坷,比我們的多還要多,但是他們還是不放棄,不斷地區奮鬥,要為自己的人生創造一片輝煌。就像比爾蓋茨說的:“一但做出了決定,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動,但是經過無數的失敗,才引起現在的成功。但他們還是連綿不斷的奮鬥!”

  :選擇堅強,走出困境

  澳柯瑪戈三角洲,是非洲荒漠上一塊與世隔絕的平原,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遭受洪水的侵襲。平原上唯一的一塊高地島嶼,被一群獅子佔領著。成年雌獅薩多,是澳柯瑪戈島嶼獅子部落的“王后”。

  可是,在薩多生下卡勃和湯波這對兒女後,虛弱的身體,讓她在新的群獅“爭霸賽”上失去了王后之位。她和她的一對兒女,被無情的新獅王逐出了“團隊”。

  獅子,是唯一一種群居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依靠團體的力量捕獵、生存、繁衍後代。一旦離開獅群的保護,隨時會遭遇多如牛毛的鬣狗的圍剿、伏擊,而面臨死的危險。

  在陸地上,它們勇猛無敵、凶悍無比、稱王稱霸。但它們卻是一群“旱鴨子”,天性畏水,如火一樣和水不相容。獅子在水中體能的消耗,是陸地上的25倍。

  失去家園和權勢的薩多,領著一對小獅子,淒涼落寞地跋涉在齊腰深的洪水裡,渾身冰涼、精疲力竭、飢腸轆轆……

  然而,面對所處的絕境,作為母親的薩多明白,如果想在這裡生存下來,就必須適應這裡的環境——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性,學會在水中覓食。

  薩多和一雙兒女忍著飢餓和死亡的威脅,開始訓練體能,學習游泳、潛水,並嘗試著捕獵。

  一次次嘗試失敗後,薩多用獅腦“總結”出:澳柯瑪戈平原,除了低矮枯瘦的水草,四周沒有任何遮蔽物。各種動物,都相互清晰地暴露在彼此的視野裡。這給捕獵增加了難度。它們得練就一身“輕功”,保證在水裡行進時,不發出任何聲響。

  經過幾天的忍飢挨餓、刻苦自學後,薩多準備“出手”了。她把目標鎖定在前方不遠處的一頭肥碩的馬羚身上。薩多示意孩子們呆在原地,自己施展“輕功”,匍水向馬羚靠近,馬羚毫無察覺……

  突然,薩多一個跳躍,躥出水面,撲向馬羚,用前爪將個頭高出自己2倍的馬羚撲倒。馬羚強而有力的四蹄,不斷蹬踢。薩多稍有不慎,就有肚破腸穿的危險。薩多小心地避其鋒芒,身體在馬羚頭的一側,用尖利的長牙,咬住馬羚的咽喉,將其沉入水中……它的兒子卡勃,及時趕來,學著母親的樣子,用前爪死死摁住馬羚的頭。不一會,馬羚不動了。它們成功了。

  馬羚120公斤的肥美軀肉,足可以供母子仨享用2天。更讓人欣慰的是,就在薩多母子合力制服大馬羚的同時,小獅子湯波,用同樣的手法,成功捕獲了一隻小馬羚。為了不讓水裡的食腐動物搶奪來之不易的美食,薩多和孩子將獵物轉移到岸上安全地帶。溼漉漉的獵物是它們自身體重的兩倍。它們一點點艱難地拖移著,時不時氣喘吁吁地放下食物休息片刻,然後繼續……

  夕陽下,它們一家三口,圍著馬羚這頓饕餮美餐,神情是那麼從容自得。

  就這樣,獅子薩多不但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打破了獅子與水不能相容的神話,也將自己的兒女訓練成為澳柯瑪戈平原上“水陸兩棲”的“蛟龍”。

  面對所處的絕境,要明白,如果想在這裡生存下來,就必須適應這裡的環境。應對絕境時,堅強和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猶豫和消沉,則是滋養恐懼的溫床。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力,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掩蓋,被時間迷離,被惰性消磨。困境中,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勇敢堅強地積極去努力適應環境。因為,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只要信念還在,就可以走出磨難

  從孩子懂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斷培養孩子要自信、堅強、勇敢,做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讓孩子在心中樹立一個“戰勝失敗,戰勝自己”的信念,順利地邁過生活中的坎坷。

  信念的力量是驚人的,它能讓一個軟弱的人變得堅強,進而改變惡劣的現狀,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締造令人難以置信的神話。一個沒有信念,或者不堅持信念的人,這一生是平庸的。而一個有信念,並堅持信念的人,心中才有希望,他們也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因為他們的心裡只有永不放棄的目標。

  善待自己,就是讓心中擁有信念。海明威說過:“人可以被撕碎,但不可以被打倒。因為只要心中有光,任何外來的不利因素都顛撲不滅你對人生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嚮往。很多時候,擊敗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心中丟失的信念與熄滅了的心中的光茫。”

  信念是人生中的一盞不會滅的燈,不管在多麼黑暗的夜裡,它也能讓人感覺到光明。沒有信念的生活,人生路上將黯淡無光。有了信念,即使遭遇不幸,仍能夠召喚起重新開始的勇氣。

  當你身處不幸的時候,你應該問自己,我們心中信念的火花哪兒去了?它還存在嗎?有時,我們可能會一下子找不到信念的火花,但我們一定要去尋找,因為有信念的人是不會被打倒的。

  影響我們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環境,而是我們持有什麼樣的信念。當信念開始在心中支撐我們的人生時,任何磨難,都阻擋不了我們走向成功的腳步。

  孔子一生都在宣傳“仁”的思想。他周遊列國,困難重重,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可他卻一如既往,從未動搖過心中的夢想。最後,他的思想走入世人的心中,他因此也永垂青史。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報家仇國恨,司馬遷慘遭宮刑寫成千古鉅著,玄奘法師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取得真經等等,無數的事實向我們證實了一個真理:只要心中有信念,任何磨難都會在我們面前變得非常渺小。

  信念可以讓一個人走出磨難,也可以摧毀一個人的生命。信念是能創造奇蹟的。當然脆弱的信念則讓人不堪一擊。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要先樹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只有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成為戰無不勝的巨人,才能不被生活的磨難所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