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學的小故事

  成功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因為成功是因人而異的!在你的心中,什麼樣的成功才算是成功?成功很簡單,在每個領域都有成功的人!然而並不是非要獲得世界之最才是成功!而是你認為如何的結果會產成就感,一種喜悅,那就是成功!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篇1:愛財富和成功

  善良與品德兼備,猶如寶石之於金屬,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彩。

  ——蕭伯納

  有一位少年走出家門,看見三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坐在門前的石階上,他們風塵僕僕,好像很久沒歇息過了。心地善良的少年雖然不認識這三位老者,但仍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去坐坐。

  老人們相視一笑,為首的問:“你們家的人都在嗎?”“不,他們現在都不在家。”三位老人謝絕了少年的好意:“那我們現在不進去了。”

  晚上,少年的父母從外邊回來了,少年把門口那三個老人的話告訴了他們。少年的父母一聽就說:“那你趕快把他們叫進來,給他們好好地做一頓吃的。”

  少年走出去對那三位老人說了,他們站了起來,卻仍沒有進門,其中一個指著他的同伴說:“他叫財富,他叫成功,我叫愛。我們不能同時走進一所房子,去問問你家裡人,看他們想讓我們中的哪一個進去。”

  少年進去和家裡人一說,家裡就炸開了鍋。父親說:“我們請財富進來吧。他一進門,我們就有花不完的錢了。”少年卻不同意:“我們該請成功進來。誰不渴望成功呢?成功就意味著擁有一切。”父子倆為此爭得不可開交。這時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語的母親說:“我們為什麼不請愛進來呢?只要我們家裡充滿了愛,什麼苦都會變成甜的了。”兒子贊同母親的觀點,最後父親也同意了。他們一起走出去,熱情地邀請愛進屋。

  他們剛剛簇擁著愛進了家門,家裡立刻充滿了歡聲笑語。才過了一盞茶的工夫,他們驚奇地發現財富和成功竟不請自來,悄然坐到了他們的中間。父親問:“不是說只能進來一位嗎?現在我們只讓愛進來,你們怎麼也進來啦?”成功笑著回答:“不錯,如果你們選擇了我或者財富,那另外的兩位就會留在門外。但是你們選擇了愛,他是我們的老大,不管他在哪兒,我們都要跟在他的後面。有愛的地方,就一定有成功和財富。”

  愛是人生最偉大的信念,有了愛才會有一切。因為心中有愛,你才會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滿熱情,你才不會讓自己在困境中沉淪。

  愛是情感的昇華,它如陽光照耀大地,給萬物一股生長的力量,使其欣欣向榮。愛是可以傳播的。如果你播種了愛的種子,給予你所能給予的,那麼,愛之果必會迴圈回報你。愛在人與人之間不停地迴圈運轉,使所有的人都得到愛的實惠。如果每個人都能播種愛、傳播愛,那麼,一個小小的善舉就能改變世界。

  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愛,加入傳播愛的隊伍,你慢慢就會發現,愛擁有傳染的魔力,它可以進入任何人的心靈,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壞人,在他們靈魂的深處也還保留著一塊溫軟的園地,可以感受愛,可以感動。誰不願意生活在美好的世界裡呢?畢竟,大家的心中有愛,愛才會讓這個世界充滿溫馨和感動。

  篇2:瓊斯的成功

  不要回避苦惱和困難,挺起身來向它挑戰,進而克服它。

  ——池田大作

  美國有一種美食叫做“瓊斯乳豬香腸”,它的誕生起源於一段與厄運作鬥爭的感人故事。

  瓊斯是一位在威斯康星州經營農場的農場主,他身強體壯,工作認真勤勉,從來都不妄想飛來橫財。即便他這樣勤勤懇懇的工作,家人的生活也並不寬裕,只夠溫飽。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充滿天倫之樂,日子過得很幸福。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瓊斯癱瘓了,從此他躺在床上不能動彈。親人們悲痛欲絕,大家都認為他這輩子完了,再也沒有希望了。

  然而事實卻與他們所想的情形完全相反。瓊斯的身體雖然癱瘓了,但是他的意志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他決定讓自己活得樂觀、開朗、充滿希望,做一個有用的人,繼續養家餬口而不要成為家庭的負擔。他說:“雖然我的身體不能勞動了,但是我的大腦可以繼續思考和計劃。”

  他把自己的構想告訴家人:“從此以後,我要用大腦來養活你們,而你們就要代替我的雙手。我們一家人一定會繼續幸福下去的。以後我們的農場全部改種玉米,用收穫的玉米來養豬,趁著乳豬肉質鮮嫩的時候製成香腸出售,一定會很暢銷!這種產品一定能夠像蛋糕一樣暢銷!”

  家人按照他說的去做,“瓊斯乳豬香腸”果然一炮打響,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而他們的生活變得比以前更加富裕。

  瓊斯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相信生活丟給我們一個個難題之後也會給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在困難面前沒有低頭,更沒有面對挫折一蹶不振,他選擇了另闢蹊徑。最終,他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成功。

  在人生中,各種各樣的挫折都可能與我們不期而遇。幸運和厄運,都有令人難忘的地方,無論我們得到什麼或者失去什麼,我們都沒有理由張狂或沉淪。對於許多人來說,挫折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被挫折徹底打敗,以致落得無可救藥的境地。所以,在遇到黑暗的時刻,請不要退縮,勇敢走出黑暗,重整旗鼓,自然就能開闢出新的人生戰場。

  篇3: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

  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

  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絡。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

  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