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得到成功的短事例

  放棄,有時候是一種智慧,讓你更輕鬆的通向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1998年,著名作家畢淑敏成了心理學研究生。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到了2003年7月,離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但她思之再三,最終決定放棄。這使許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她冷靜地回答:“因為我不能去考外語、寫論文。我擔心一個幾十萬字的心理學博士論文寫下來,我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因為風格不一樣,思維的訓練也不一樣。考外語,是一個死功夫。我想,生命對我這個年過五十的人來說是那麼寶貴,不值得拿出半年時間專門去念外語,去應對考試。”

  畢淑敏放棄了爭取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北京西四環外開設了一家心理諮詢中心。她認為,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極有興趣探索和願意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情。

  篇2:

  朱棣帶兵去尋找北元的軍隊,想一舉殲滅他們。大軍長途跋涉了好幾天,冒著大雪終於找到了北元軍隊,並神不知鬼不覺地安插到了乃兒不花北元太尉營地的眼皮底下。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朱棣沒有發動進攻,而是命令大軍在此安營紮寨,埋鍋做飯。朱棣的這一反常決定讓他的副將感到不可思議:“大軍遠道而來,已經到了元軍的眼皮底下,而且元軍沒有任何準備,毫無提防,這是殲滅元軍的最佳時機,為何滯留不前呢?”帶著這個疑問,副將急匆匆地去見朱棣,朱棣聽了笑了笑,說:“我定有打算,吩咐下去,安頓好軍隊。”

  安頓好軍隊後,朱棣一邊派觀童去元軍大營見乃兒不花,一邊命令所有的將士,待觀童到了元軍大營時就開始磨刀。觀童按朱棣的吩咐到了元軍大營,並將明軍的政策告訴了乃兒不花,勸他投降。乃兒不花聽了,不假思索地同意歸降。觀童將這一好訊息告訴了朱棣,高興之餘,他又覺得納悶:乃兒不花爽快地答應投降,是不是其中有詐呀?於是,他提醒朱棣千萬要小心。朱棣聽了,胸有成竹地說:“你多慮了,這種結果在我的預料當中。你想想,明軍如若全力進攻,元軍所有的將士早就人頭落地。明軍之所以按兵不動,埋鍋做飯,就是要告訴元軍,我軍是有備而來,沒有直接發動進攻,是在給他們活命的機會。還有,你剛才面見乃兒不花時,有沒有聽見明軍磨刀的聲音?再不歸降,明軍的磨刀石就換成他們的腦袋了。我相信過不了多久,乃兒不花定會前來歸降。”果不其然,乃兒不花前來投降,朱棣親自在大營外迎接,以招待貴賓的禮儀來款待他,乃兒不花十分感動,回營後立即召集人馬列隊歸降明軍。就這樣,朱棣圓滿地招降了元軍。

  按常理說,面對有利時機,全力消滅敵人才對,可朱棣不那麼想,在他看來,元軍已是囊中之物,如若再發動進攻,不但自己的大軍有所損傷,元軍更會死傷慘重,那樣的結果是他不想看見的。為何就不能以智取勝呢?朱棣給元軍一個不進攻而又不得不投降的假象,乃兒不花果然中計。在雙方沒有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下,不但消滅了元軍,還增加了明軍的實力。這種意想不到的結果,讓人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智慧。

  篇3:

  在非洲遼闊的草原上,生活著一群群的獵豹。

  羚羊是獵豹最喜愛的食物。在捕食時,獵豹總是伏身,一步一挪地接近羚羊,儘量不讓對方發現,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對方撲去。但是靈敏的羚羊往往會猛地躲閃開來,竭盡全力快速朝前逃跑。獵豹則在後面箭一般地追逐,始終目標專一地盯著前面那頭邊跑邊不斷急轉彎的羚羊。只見七百米、六百米、五百米、四百米……距離越來越短,羚羊唾手可得。可是,令人驚異的是獵豹有時竟會突然停止追殺,望著咫尺之內的羚羊,悠然地走開了。

  為什麼?原來,獵豹雖然是動物中的奔跑冠軍,追擊獵物的時速可高達120公里,可是公平的大自然在賜予它無與倫比的速度的同時,卻沒有賜予它足夠的耐力。它根本無法長時間追逐獵物,當它的奔跑速度達到110公里以上的時候,它的呼吸系統和迴圈系統都在超負荷運轉。如果它追獵的時間過長又不成功,就有可能餓死,因為它再沒有力氣去捕獵了。

  為了能有足夠的體力對付下一次捕獵,不導致餓死的結局,獵豹的做法很果斷。那就是一定要在30秒的時間內,也就是在800米的距離內,將獵物追捕到手。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和距離,它們就會堅決放棄,等待下一次機會。

  觀看獵豹捕獵,往往能給我們很多啟示:身為短跑冠軍,美食在前卻能果斷捨棄。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因為有著出眾的才學品貌,總是十分自負,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擁有。結果一旦遭遇失敗,身心長時間內都無法恢復。其實,即使是才華傑出者,我們有時也需要勇於放棄,善於放棄,這樣反而更能爭取到完美的人生。

  篇4: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體、服務和網際網路技術方面都是全球範圍內的領導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裡,他發現了他在軟體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程式設計。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開發了BASIC程式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建立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