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父母名人名言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哪些名言是關於讚揚父母的呢?以下是小編帶來的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語錄

  1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2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3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裡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4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5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6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7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8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9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10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11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象!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12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13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14 舒適,是一個家庭的自我標榜。——英語

  15 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16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17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18 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19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0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關於摘抄

  1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3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4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

  5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6 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7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8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9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2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3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14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巨集謀

  15 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16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第一》

  17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18 醜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

  19 愛和碳相同。燒起來,得設法叫它冷卻。

  20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酒的酒杯。

  大全

  1 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為她的幸福而高興,為使它能夠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這當中得到快樂。

  2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

  3 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

  4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

  5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

  6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7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8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9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0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1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2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3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14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15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6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17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18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19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巨集謀

  20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