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

  蒐集資料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項基本技能。如果讓你用你搜集起來的資料寫一篇小論文,你會怎麼寫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扇子是人人愛好的玩物。扇子的應用始於很早的時候,大約在晉代之前就使用了。傳至今日,它的形式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最普通的有紈扇、摺扇、葵扇、芭蕉扇等。其製作也很有講究,紈扇製作之精緻,與粗俗的蒲扇實在是有天壤之別,紈扇好比北平的少奶奶,蒲扇則好比山村裡淳樸的山民。

  在古代,扇子為女子所喜愛,她們使用扇子絕不僅僅用來扇風除汗。她們或裝飾,或蔽醜,或撒嬌,或嬉戲,或寄情。

  扇子在我國古代的詩詞中常有提及。唐代詩人王昌齡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俳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之詩。是寫宮廷婦女不見王之苦,拿著團扇悵望徘徊。杜牧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有用了所以古詩裡常以秋扇比喻棄婦。《水滸傳》中有:“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是用扇子來表示貴族們生活之安逸。

  在我國古典戲曲中,有許多故事情節與扇子有關,如《西遊記》《紅樓夢》《包公案》等;還有許多就以扇子為戲名的,如《桃花扇》《買花扇》《檀香扇》等。西洋戲劇也有以扇子為戲名的,如話劇《少奶奶的扇子》,就用珍貴的羽扇來表示女主人的性情。

  揮扇,顯得有儒雅之氣譬如諸葛亮。古代文人還喜歡在扇子上題字畫畫,既避免了扇面的單調,又增加了雅趣。唐寅、鄭板橋就留下大量的作品。

  扇子還有其他的用處。交際時做禮物,戀愛時來寄情,商店中做廣告,大熱天遮太陽……《南齊書》中記載:“淵人南,以腰扇障日。”唐宋之問詩曰:“且握青紈扇,時將日影遮。”

  小小的扇子,卻蘊藏著深厚的東方文化的精蕾,正應了那句“一粒沙裡看世界”的哲語。

  篇二

  百年夢想,十年奮戰,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今夏首次蓄水完畢,實現船閘通航和發電的目標。這是三峽工程歷史性的轉折,也是她正式為人民服務生涯的開始,標誌著這個歷經百年風雨滄桑、凝聚著華夏兒女頑強不屈精神的跨世紀工程進入了收獲期。為了讓一些沒領略過絕版前的三峽,特將本人六年前的小遊記提供發表以作再一次的見證。

  為了即將告別的紀念,我等懷著“別後難再”的念頭,今夏在結束中編辦業務培訓後拐到重慶,來到了一個半世紀以來國人魂牽夢縈的地方——長江三峽,終於圓了我二十多年的夢!

  滾滾東逝的長江,全長6300米,東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東雪山,流經10省、市、自治區,最後注入碧波浩瀚的東海,整個長江以“滔滔長江騰蛟龍,巍巍群山威虎雄”為其顯著特點,是泱泱大中華的母親河,為世界第三大江。它多少年來不知引發多少人的奇想?又不知使多少人進入夢境?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都是過往的絕唱。五十年代,毛澤東在暢遊長江、品嚐武昌魚後,以“極目楚天舒”的心境,揮毫留下了浪漫之作《水調歌頭.遊詠》,為我們描繪了“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羌,當驚世界殊”的壯美圖畫。

  我們坐船順下,飽覽了重慶至宜昌的長江中游即長江三峽。它是長江風景線上最為壯美奇秀的一段,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西起白帝城,東訖宜昌南津關,全長196公里。峽中峭壁險峻,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是萬里長江最為壯觀的大峽谷,坐在客輪峽中一行,可一覽舉世聞名的三峽風姿。

  第一峽瞿塘峽最大特點:短、險、峻,它激流飛下,氣勢磅礴,兩岸青山聳立,蔚偉壯觀,早有“山似拔天來,峰若刺天去,鎖全川之水,扼巴蜀之喉”之說。

  第二峽為巫峽,以奇、美、秀為其特點。峽中西岸擁簇

  乳峰疊嶂,有12個山峰似乳峰,阿娜多姿。尤為神女峰更神

  奇,恰似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峽中常常雲霧繚繞,細雨濛濛,

  好似薄薄面紗披在神奇的乳峰。

  第三峽為西陵峽,以其灘多、水急、幽深為特點,越來

  越開闊,兩岸山地由裸多變遮多,由巖多變土多,處處綠裝。

  解放後,對這裡的險灘進行了整治,現在有驚無險了,而且

  出現高峽出平湖的奇蹟。在自由自在、桀驁不馴流淌著千百年後,“高峽出平湖”的夢想真的很快要現實了。不是嗎?1986年開始興建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有上攔河壩、洩洪道.水電站、通航道等建築物,大壩全長1983米,壩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將近400米3,年發電在840億度,工程完工要18年,共要移民113萬人,是舉國上下和國際所特別注目的偉大工程。

  近年又在葛洲壩上游興建三峽工程,這是跨世紀的巨集偉

  建設,要在2009年全部完工,使防洪、發電、養殖、通航

  於一體,將成為世界最大水力發電站,萬噸巨輪可駛抵重慶。

  峽區景色更加絢麗多姿。

  長江,您那滔滔江水展示著無盡的豐彩,滿目蒼桑述說

  著永不古老的故事,您不僅是中華的驕傲,華夏的希望,您

  不愧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而且是母素的乳汁,養育

  著長江流域的子子孫孫,並以新世紀的眼光展現在世人面前,

  為人類貢獻著不盡的甘甜!

  別過了,奉節的白帝城;

  別過了,豐都的“鬼城”;

  別過了,秭歸的屈原祠;

  別過了,巴東的秋風亭……

  長江,萬歲!

  篇三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