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怎麼點評辯論賽

  辯論賽上評委的點評能夠起到對這場辯論賽畫龍點睛的作用,使這一場辯論賽得到昇華。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辯論賽中評委點評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須圍繞雙方對辯題的立論、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評議表達等方面來點評,不必面面俱到,但應客觀公正,具有說服力,既指出其成功之處,也指出其不足或需要改進之處。

  辯題分析:

  今天的辯題有點難度,正反立場的對立性並不是很明顯,任何一方都很容易迷失自己的立場,甚至可能為對手做嫁衣。

  雙方表現:

  從辯論的整個過程來看,雙方表現都很優秀,辯得很精彩,能較好把握己方的立場和辯論策略。各位辯手思路清楚,反應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充分發揮了團體合作的精神,但還是存在某些疏漏和差錯,使得辯論有時會脫離主題,陷入不必要的爭論。 從一開始的立論來看,相較於反方,正方在概念界定和論證思路上清楚明瞭,層次感很強,能夠抓住辯題的核心問題所在,應該說確實給反方製造了不少的壓力,反方則顯得有點亂,第二點和第三點實際上是在重複說明消費者識別假貨的能力,而且直到第四點才提出。因此,在立論上,正方比反方表現要好些。當然,正方的立論也存在些許問題,主要是在概念界定上,正方選擇了一個不利於己方立場的界定,一個比較狹隘的”假貨”的定義. 正方的優勢似乎並沒有保持下去,正方在攻辯和自由辯論階段反覆使用了偷換概念、任意改變己方的界定、故意誤解對方意圖的方法,雖然在技巧上會產生一定的反駁效果,但實際上卻在不斷改變自己的立場,特別是在幾個基本概念的含義問題上。

  在論辯過程中,雙方都能抓住主要的問題所在,並且都能圍繞己方的立場和論據展開辯論,只是有時矛頭所向可以調整得更好,如正方完全可以將“打假應該主要靠執法者”這一命題置於一般性的、普遍的意義之上,從而擺脫反方在“特定現實背景”上的追問。反方也可調整角度,從普遍適用的意義上揭露“主要靠執法者”所受到的侷限和可能帶來的弊端。

  辯論又必須通過語言進行,我想也未必都一個風格,像正方一辯在賽前說的,語言不一定要咄咄逼人。記得,當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中有一個辯手,語速不快,卻綿裡藏針,很難對付,我感覺,正方四辯有這個潛質。

  在辯論中,雙方隊員脣槍舌劍,旁徵博引,引經舉典,大家在什麼是"勤",什麼是“美”,什麼算是"更能"等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雙方都能在立論的基礎上圍繞著這幾個核心問題展開討論,這是很值得肯定的。

  在攻辯和攻辯小結環節中,當正方二辯提問反方二辯時,問到:

  在總結陳詞上,正反雙方都是先總結了對方的紕繆之處,然後提

  第三說說兩隊的整體表現和選手的情況。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一場比賽雙方真正是辯起來了,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水平,尤其在自由辯論階段,雙方針鋒相對,你來我擋,可聽性可看性都較強。具體說來,從語言層面看,正方一辯陳詞很有文采,三辯四辯的語言在不瘟不火中不乏衝擊力,而且較多地採用了喻證這種論證手法;而反方的言辭更體現出一種凌厲,頗具攻擊力,尤其反方三辯四辯的表現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從選材層面看,雙方選取的論據基本能證明自己這一方的觀點,其中不乏可圈點之處。三從辯論技巧看,雙方也是旗鼓相當。雙方的三辯四辯甚至都注意到了辯論中常用到的“挖、拉、追、打”等技巧的運用。

  就這個問題,我們的辯手進行了充分的辯論,很多論據、事例和資料的引用,給我們帶來了充分思考的空間。比如…

  從辯論的整個過程來看,雙方表現都很優秀,辯得很精彩,能較好把握己方的立場和辯論策略。各位辯手思路清楚,反應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充分發揮了團體合作的精神,但還是存在某些疏漏和差錯,使得辯論有時會脫離主題,陷入不必要的爭論。

  從一開始的立論來看,相較於反方,正方在概念界定和論證思路上清楚明瞭,層次感很強,能夠抓住辯題的核心問題所在,應該說確實給反方製造了不少的壓力,反方則顯得有點亂,第二點和第三點實際上是在重複說明消費者識別假貨的能力,而且直到第四點才提出:“在權力制衡匱乏的社會,公權力打假有被私人隨意租用的傾向,執法者打假很容易演變為假打、護假、幫假。”這一觀點,一方面可以為反方的立場提供了一個特定的現實背景,實際上反方後來在總結陳詞的時候也強調了這一背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對公共機構權力干預的懷疑,也正是反方應著力論證的要點所在。但是,反方最後才提出這一觀點,也許反方認為最強大的武器應該最後亮出來,但是要注意的是,既然是理論的現實基礎,就應該一開始就提出來,否則人們會認為這種特定情形只不過是證明己方立場的一個特例、一個證據而已。因此,在立論上,正方比反方表現要好些。當然,正方的立論也存在些許問題,主要是在概念界定上,正方選擇了一個不利於己方立場的界定,一個比較狹隘的”假貨”的定義.

  正方的優勢似乎並沒有保持下去,正方在攻辯和自由辯論階段反覆使用了偷換概念、任意改變己方的界定、故意誤解對方意圖的方法,雖然在技巧上會產生一定的反駁效果,但實際上卻在不斷改變自己的立場,特別是在幾個基本概念的含義問題上。

  各辯手的特點:

  二辯很有文采;三辯很有激情;四辯帶感情的語言頗具煽動性

  反方一辯用了許多大學生很熟悉的名人如唐駿、李開復的事例來說明EQ的重要性,兩個詞彙可以形容她:睿智、風度;二辯用自己參加建模比賽中毅力比自己的智力更重要來說明EQ的重要性,並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質詢有力;三辯沉穩;四辯冷靜、言簡意賅、切中要害。

  在論辯過程中,雙方都能抓住主要的問題所在,並且都能圍繞己方的立場和論據展開辯論,只是有時矛頭所向可以調整得更好,如正方完全可以將“……”上的追問。反方也可調整角度,從普遍適用的意義上揭露“主要靠執法者”所受到的侷限和可能帶來的弊端。

  不足:

  最後也講講雙方的不足之處。這是我不願意談及的,退一步說也是我沒有資格談的。我們認為,假如正方能夠在語氣的衝擊力再下工夫,辯論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也希望反方能夠更多地從場上的態勢發展來辯論而不是念稿件,而且注意控制語速,也許情況會好一些。雙方共同的問題是颱風問題,尤其是選手目光的關注點很不一致,更多的是看桌子和稿子,或者是看對方選手,基本上無視場上觀眾,這是在以後的比賽中必須加以注意的 辯論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雙方都出現了漏洞,但是,都沒有抓住,及時進行有效地攻擊;思路還不夠開闊,對細枝末節糾纏過多;提的問題生僻,個別語言詞句還需要規範等,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歷練、提高。但是,瑕不掩瑜,不失為一場精彩的比賽。 語言不一定要咄咄逼人。記得,當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中有一個辯手,語速不快,卻綿裡藏針,很難對付,

  結束語:

  辯論是博學、睿智和充滿底蘊的思考,是以辨證的思維、大度的胸襟呈現出來的一種交流,還是個性的張揚和團隊精神的體現。辯論賽比的是思想,拼的是智慧,靠的是口才,贏的是能力,真可謂是“道越辯越清,理越論越明”。最後,我們評委以一副對子和兩隊的選手共勉:“脣槍舌劍盡顯青年風采,智慧撞擊再鑄辯論之魂。”

  花落誰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大家一起這樣為了自己的立場而打拼的過程,重要的是此刻我們在一起收穫。辯論有勝敗,人生無勝敗。

  再次提議讓我們將熱烈的掌聲送給場上的八位辯手,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的這場精彩的視聽覺文化盛宴!

  在辯論賽場上,辯手們拼盡心智的去辯論,本身就是一場語言盛宴,文化大餐。